• 154阅读
  • 0回复

千军万马战金山——记正在兴建中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9-01
第2版()
专栏:工业学大庆

  千军万马战金山
  ——记正在兴建中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东海之滨的金山海滩,在一年半以前,还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没有。而今却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座规模宏伟的石油化工城,这就是正在紧张兴建中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金山工程建设的高速度,是英雄的中国工人阶级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运动中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最近,国务院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议,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工人和科学技术人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决心为创造出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而奋勇战斗!
工农团结加快速度
国家决定在上海兴建石油化工总厂的消息传来,上海广大建筑、安装工人和贫下中农群情振奋,纷纷报名,要求参加工程建设。
整个工程需占地近万亩,筹建人员和设计人员为了少占和不占农田,踏遍了黄浦江两岸,最后选定了金山的一片海滩。农田是不占了,但这儿潮来水滔滔,潮去白茫茫,而且远离市区,工程建设的困难加大了。
围海筑堤,向大海夺地,这是工程建设的第一仗。
这条海堤全长八点四公里,底宽四十一米四,顶宽十一米,标高九米二,向海的那一面全部用石块堆砌护坡,远远望过去,宛如一条横卧在海边上的“巨龙”。围海筑堤,工程浩大,按以往施工进度,至少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完成,但工程要求必须赶在冬季低潮汛期间迅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由上海市金山县、浙江省平湖县的广大贫下中农和上海城建、交运、打桩工人承担。一九七二年年底,五万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向工地进发。
一下子集中五万大军到海滩上,吃的,住的,都有困难。金山县的贫下中农说:“毛主席、党中央决定把大工厂造在我们家门口,我们金山贫下中农不出力,谁出力?房子,我们让出来;灶头,我们腾出来;饭菜,我们送!”靠近工地的六千多户贫下中农,很快都让出了自己的客堂间、卧房,腾出了灶头。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北风呼号,雨雪连绵。为了抢在春潮前筑起海堤,广大工人、贫下中农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战风雪,斗严寒。广大贫下中农为了使大家吃好,不辞辛苦,每天用五千根扁担,从几里路外把热水热饭送到工地。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人想起,在革命战争年代,千百万贫下中农推着小车,奋勇支援前线的动人情景。五万民工用畚箕扁担,铁鎝铁铲,苦干三十二天,就在海滩上筑起了一百二十万土方的大围堤。
筑大堤前,需要乘每天退潮时间抢运六万吨石块、一百几十万只草包,先筑一条小堤。但是海滩很湿,又是弹簧土,运送材料的卡车,开到中途就陷下去了,材料送不上去。许多同志心急火燎地用人工来搬运,可是,扛起石块往前走,有时一脚踩下去,泥陷到小腿肚,每前进一步,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围堤指挥部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工人、贫下中农聚集在一起,纷纷献计献策,终于想出了好办法,他们用钢板焊成一只只平底船,石块就装在船上,用拖拉机拉着往前跑。大家称它为“陆地行舟”。金山县委调集了一百多辆拖拉机开到施工现场,日夜奋战,很快把所有石块草包送到了堤上。
为了争时间,抢速度,打桩工人日夜三班在工地上劳动。眼睛红了,嗓子哑了,班产量却从几根逐步提高到一百八十六根,一万六千根板桩,提前六天完成了任务。接着,开展了浆砌护坡工程会战。工农团结力量大,经过七个多月紧张劳动,大堤终于在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五日胜利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两个半月。为金山工程高速度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金山工程高速度前进,靠的是千军万马的力量,靠的是群众的智慧。我们英雄的建筑工人们,遵循毛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导,创造了种种新技术,新工艺。在金山工地,一座一百五十米高的大烟囱巍然挺立,直刺青天,象征着中国工人阶级“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英雄气概。上海建筑工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建造这座大烟囱的筒壁,只花了七十四天的时间就高质量、高水平地建成了;整个工程一百二十四天就全部交付使用。
金山工程有三百五十六件“超高、超重、超大”的设备要运进工地,其中最长的有六十米,最大的直径六米多;最重的二百多吨。陆上走,公路桥梁经不起压;海里走,海滩上没有专用码头;内河里走,沿途七座桥梁要翻造升高。怎么办?
工程有关领导部门召开了几十次大型座谈会,邀请运输部门的工人献计献策。南市区扎排工人张文良等大胆提出用古老的木排浮运的设想,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顿时人们沸腾起来,工人们决心用木排这个古老运输工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白天,他们在泥地上比划着,晚上,在灯光下议论着。有的连吃饭、走路都在思考着。三、四天时间,工人们就画出了五十多张草图。三代是扎排工人的船老大杨德官和轮机长冯起伟一起,一整夜没有合眼,吸取各种图纸的长处,设计了一种箱形木排。张文良和同志们买来一千多根竹筷子,扎了个模型,送到领导部门去审定。
经过领导部门批准,大件运输任务就由南市区和川沙县扎排工人共同承担。张文良等沿着通向金山内河的航道,对每一顶桥的高度,每个河湾的水深、宽度,都进行实地勘察。他们还自己动手制成一个木排安全防撞器,防止浅窄的河床碰坏大件。就这样,扎排工人们用“揿鸭子过桥”的办法,胜利地通过了七座桥洞,用木排把一个又一个大件安全地运到了工地。
再举一个集中群众智慧攻克技术难关的动人事例:安装相当于七层楼高的乙烯装置的裂解炉框,按技术规定垂直度不能倾斜一厘米。在国外要先搭好脚手架,由下而上,将八百多根钢制梁柱的二万多个接点,一根根地用螺丝连接起来,这叫散装法,但需要六个月时间。采用平地分段片装,再竖起来合拢。这种方法速度较快,也安全,但是这在国外却“只有失败的教训,没有成功的经验”。我们的安装工人,下决心走自己的路子。他们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决定来个整体吊装。把相当于七层楼高的炉框,一下整体吊装起来,困难是真大啊!但他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矛盾论》,认真分析困难,采取切实措施。结果,整体安装一次成功。半年任务,两个月便完成了。质量检验结果:偏差不到半厘米。
由于发挥了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得金山工程快马加鞭,高速前进!
社会主义大协作的凯歌
金山工程的每一步进展,每一项成就,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全市、全国有几十万人在为金山工程流汗出力,支援着金山工程建设。他们,派出优秀的工人,送来最好的设备,提供最新的技术。
大庆工人千里迢迢来到金山指导,背包还未沾地,第一句话就问:“我们战斗岗位在哪里!”他们工作上从难从严,身传言教,把好思想好作风传遍工地。
西安机械厂工人为金山赶制了常压装置中的冷凝器,可是火车一时运不出,原来没有代运任务的陕西省建工局机械施工公司运输队知道后,立刻组织十名驾驶员,派出四辆大卡车,由党支部书记亲自带队,经过七天七夜的长途跋涉,把设备安全及时地送到工地。
上海市区有很多的工人到工地参观,看到工程中有困难,就把重担抢在肩,参观变成了参战。
今年七月二十九日已经靠泊万吨级油轮的陈山码头,就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一曲凯歌。
陈山位于总厂西南二十多公里,山下是一片宽阔的海面。这里风大浪急潮差高,要在这里建码头,困难确实很大。为了摸清陈山海域的自然状况,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上海港务局、师范大学等九个单位组成了一支勘察队伍。他们当中有干部,有技术人员,有教师、学生,更有经验丰富的建港工人和当地老渔民。他们上山扎营,以海为邻,进行深入的勘测调查,为设计单位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保证设计部门提前三个月拿出了码头设计图纸。
码头是总厂的咽喉,为了赶上第一套设备点火试车,必须在一年多一点时间里建成,任务非常艰巨。许多单位闻讯后纷纷前来支援。建造码头的三百八十多根钢桩,要用耐海水腐蚀的锰铜钢板制成,上海各钢铁厂从来没有炼过这种钢。上钢三厂的工人主动承担,在四十天内攻下试制关,炼出钢、轧成材。有了钢材,还需要适用的焊条。上钢一厂、二厂和钢铁研究所,合作试制,你炼钢,我拉丝,他试验,争分夺秒,象接力赛跑一样,一个多月就拿出了新焊条。为了焊接钢桩,上海六个造船厂的工人抢挑重担,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相当于焊接三条万吨轮船体的工作量。上海长征油漆厂的工人在本厂任务“满到喉咙口”的情况下,为钢管桩专门赶制了四十多吨的优质防护涂料。在打桩施工中,三航局科研所、复旦大学和第二光学仪器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们,针对陈山腹地地形复杂的特点,造出了激光经纬仪,让打桩工人运用激光新技术来定位打桩,结束了过去那种象“摇旗呐喊”定位的老工艺,夜晚也可以施工,保证质量,加快了工程建设的步伐。
在海上打桩是整个工程关键性的一场硬仗。陈山海面风大浪高,工程船经常摇摆得很厉害,工人们晕船呕吐,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是大家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迎着困难上,顶着风浪干,一班顶两班,从早干到晚。老船长周维强带领全船工人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以身作则,坚持上船指挥战斗。去年三月的一天早晨,海面上刮起了大风,青年工人黄金发驾驶机动艇去带钢丝缆,当离船两百多米时,钢丝缆缠到螺旋桨上拉不开,黄金发为了争分夺秒快打桩,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跳入海中解开钢丝缆,排除了故障,使打桩船继续正常工作。技术员和工人紧密结合,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指挥打桩施工的技术员于柳波,一次同打桩工人一起扶桩就位时,不慎手被钢丝绳拉伤,领导上把他送到上海医院治疗,治疗后他很快回工地工作,他说:“右手伤了还有左手,码头不建成我安不下心来!”
多么高尚的思想!多么感人的协作风格!它们保证陈山码头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胜利建成了!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