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什么“合作的新形式”,完全是帝国主义掠夺的老一套! 莫斯科牌号的“跨国公司”在亚非拉一些国家出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9-05
第6版()
专栏:

  什么“合作的新形式”,完全是帝国主义掠夺的老一套!
  莫斯科牌号的“跨国公司”在亚非拉一些国家出现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四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莫斯科牌号的“跨国公司”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现,是苏联已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蜕变成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的标志之一。
在赫鲁晓夫时期,苏修就已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兴办“合营企业”。勃列日涅夫集团上台后,他们在这方面搞得更加起劲。这些“合营企业”美其名为“经济合作”,实际上同西方的跨国公司一样,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输出,掠夺和剥削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
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六六年以来,苏修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十六个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用直接入股投资的方式,开办了十九个“合营企业”。这些“合营企业”半数以上是一九七三年以来搞起来的,其经营范围已从贸易方面扩大到所在国的运输、采矿、渔业和加工工业等部门。生产性“合营企业”是当前苏修经营的重点。一九七三年,他们把这类“合营企业”作为“合作的新形式”,提高到同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首位”。苏联报刊公开鼓吹,要“进一步扩大和提高”苏联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效率”,就得在这些国家“建立”由苏联“部分投资的、同国营或私营资本合办的生产企业”。它们声称,今后要在亚、非、拉国家“广泛发展”这一所谓“合作形式”。
苏联通过这类“合营公司”,对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并逐步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据各方面材料透露,苏修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开办的“合营企业”中,其投资所占份额一般都达各该企业总投资额的百分之五十左右,有的甚至高达百分之六十。此外,苏方代表还在这些“合营企业”中直接担任总经理、经理、董事长和财政顾问等要职,操纵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大权。这样,就为苏修控制发展中国家某些重要经济部门打开了方便之门。
通过开办“合营企业”,苏修进一步把发展中国家变成倾销苏联劣质商品的市场。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苏修分别同摩洛哥、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合营贸易股份公司,在这些国家和邻国市场上大肆推销苏联造的低劣的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推销范围和销售量迅速扩大。例如,一九六七年成立的“苏联尼日利亚合营股份公司”(即“西非汽车工程公司”),不仅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设有总公司,还在伊巴丹、贝宁等八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出售伏尔加牌、莫斯科人牌轿车和苏制载重汽车等。一九六四年,苏制汽车在尼日利亚的销售量只有二十四辆;而在建立这个“合营股份公司”后,其销售量在一九七三年就增加到两千一百辆。同时,这家公司还作为苏联许多机器工业联合公司在尼日利亚的代理公司,推销苏联的筑路设备、压缩机、柴油发电机、电动机和焊接设备等产品。在埃塞俄比亚,苏联出资合办的“苏埃贸易有限公司”负责经销苏联工业机器、拖拉机、电气设备、轿车、卡车、自行车等,同时向苏联出口咖啡、油料作物、皮革等商品。半个世纪以前列宁揭露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时说,“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这一条却成了苏修统治集团当今所奉行的信条。
所谓“合营企业”也是苏修变本加厉掠夺发展中国家工业原料和自然资源的一个新形式。在拉丁美洲的巴西,他们直接投资开采沥青片岩矿;在新加坡和某些非洲国家,他们建立“合营渔业公司”,掠夺那里的渔业资源,榨取超额利润。苏联渔业公司和新加坡海峡渔业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新苏“马利斯科公司”,以新加坡为中心进行海洋捕鱼,在新加坡加工后出售。苏联所获的利润,大部分再投资于新加坡,其余利润则用来购买新加坡的产品。又如,一九六九年,苏联同非洲某一国家签订协定,合资建立了铝土矿公司。这家公司产品的百分之五十要用于偿还苏联贷款,百分之四十用于平衡两国的当年贸易额。这家公司于一九七三年开始投产,铝矾土年产量为二百五十万吨。然而,根据协定的规定,苏联得从一九七四年起的三十年内,每年从这个国家进口二百二十五万吨铝矾土,这个数字比苏联一九七二年全年从国外进口的铝矾土还多五十多万吨。请看,这哪里是什么“经济合作”,完全是赤裸裸的掠夺!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光辉著作中写道:资本输出,“这就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这就是极少数最富国家的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坚实基础!”事实说明,苏修在第三世界的所谓“合营企业”,也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坚实基础”上的。一九七四年莫斯科出版的《苏联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等书籍就曾公开宣称,苏联在发展中国家搞“合营企业”在经济上对苏联“很有利”,它可以从这种国外直接投资中得到比对外贷款及其利息的偿还“更大的经济收益”。并且指出这样做,苏联就可以“避免不合算的重复性生产”,在花费最小的社会劳动条件下获得必需的产品;可以“扩大苏联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等。苏修的这些自白,清楚地描绘了这个第三世界“天然盟友”的帝国主义真面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