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庆丰收 话友情——记卢旺达人民同中国水稻技术人员合作发展水稻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9-11
第5版()
专栏:卢旺达通讯

庆丰收 话友情
——记卢旺达人民同中国水稻技术人员合作发展水稻生产
今年,卢旺达卡布耶稻区又一次获得水稻丰收。在当地农民举行的庆丰收大会上,一批男女青年举着镰刀和稻穗,欢快地跳起舞来。他们把一束束果实饱满的稻穗送给中国水稻技术人员,表达他们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决心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位于非洲中部的卢旺达拥有许多土质肥沃、水源丰富的盆地,适合水稻生长。可是,在殖民统治时期,大片土地荒芜了,水利资源未被利用,水稻更是从未种植过。在一九六二年卢旺达独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卢旺达政府和人民在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中,不断发展水稻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一九七二年,中国水稻技术组根据中、卢两国政府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来到卢旺达,同卢旺达人民一起,为发展水稻种植共同战斗了三个年头,获得了生产和友谊的双丰收。
离首都基加利十公里的卡布耶,是卢旺达全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区,尼亚布戈戈河水灌溉着这里的土地。许多年来,这条河的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每到雨季,河水淹没大片土地,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面对这种情况,卢旺达人民决心改变现状,根除水害。他们同中国技术人员一起,进深山,过沼泽,调查水源和流量,研究治水筑堤办法,制定施工方案。经过三个多月艰苦而紧张的劳动,卢、中两国人员用锄头和铁锹修筑了长达七千三百八十米的河堤,为四十多公顷的土地解除了水害。尼亚布戈戈河水被驯服了,它按照人民的意志,淙淙流进稻区,浇灌着新开垦的稻田。
正当水稻生产展现出良好前景的时候,一九七三年七月,穆贡古利稻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稻田干裂,秧苗枯萎,水稻收成受到威胁。卢旺达农民在中国技术人员的合作下,决定因陋就简,在附近的河里打木桩,修建小型水坝,引水灌溉。两国人员一起,伐木、抬石、打桩,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为了早日建成水坝,卢旺达人员不畏艰险,多次潜入水下,堵塞坝底漏洞。经过几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战斗,木桩水坝终于建成。清清的河水流进了稻田,秧苗返青,茁壮生长。一位卢旺达农业官员紧握着中国技术人员的手激动地说,“过去有一个西方国家的‘水利专家’,耗费了大量资金,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所谓的‘永久坝’,可是一场大雨就冲垮了。而我们依靠群众,自己动手,只花了很少的钱,就修好了这个水坝,质量好,收效大。还是自力更生好!”
卢旺达开始种植的水稻是红米品种,产量低、质量差。在中国水稻技术组的协作下,经过深入调查、挑选和试验,现在已经成功地培育出一种为卢旺达人民所喜爱的新的白米品种。卢旺达朋友把这个新品种命名为“卢、中友谊一号”稻种。目前,“卢、中友谊一号”已经在三个稻区推广。
三年来,卢旺达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长,卢、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在日益加深。
从中国技术人员踏上卢旺达美丽国土的第一天起,卢旺达人民,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天真活泼的孩子,都把中国朋友当成亲人,只要一看见中国人员,便招手致意,并且热情地说:“阿巴希努瓦,穆拉浩(中国朋友,您好)!”当中国人员缺少蔬菜时,他们就把新鲜蔬菜送到了中国人员的住地。当中国人员在劳动中不慎受伤时,他们就赶紧帮助包扎。有一次,中国人员的汽车在途中抛锚,几位热情的卢旺达朋友同中国人员一起,硬是用肩膀把汽车推了几公里,一直推到中国人员住地。
在中国水稻技术人员回国的那一天,卢旺达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许多卢旺达朋友送了一程又一程,拉着中国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中国人员也向卢旺达朋友频频回顾,依依惜别。
中、卢两国人民的友谊,如象长江和尼亚巴龙戈河一样,必将世世代代,奔腾向前。 新华社(附图片)
卢旺达卡布耶稻区水稻丰收。这是卢旺达农业技术人员和中国水稻技术组人员在稻田里观察水稻长势。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