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改造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河北省三河县评剧团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9-13
第5版()
专栏:

改造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河北省三河县评剧团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调查
中共三河县委调查组
河北省三河县评剧团,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从一九六七年开始,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演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促进了演员的思想改造。演员们深有体会地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文艺工作者反修防修、实现思想革命化的必修课。
三河县评剧团组织演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群众贴了大字报,严肃地批评这个剧团一心想往城市跑,连呆在县城也嫌憋得慌,更没有多下乡去为贫下中农演出等不良作风。群众的批评,对剧团触动很大。他们对照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回顾建团十年来的历史教训,从团内有的干部和演员受资产阶级思想严重腐蚀的事实中认识到: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劳动要变修。剧团内资产阶级思想一度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要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从思想路线上和组织路线上进行整顿,而且需要组织演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劳动中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于是,党支部决定建立生产基地,组织演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这个决定一公布,在剧团内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说:“演员的本职就是演戏,现在要搞生产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是不务正业。”针对这种思想,党支部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入进行路线教育。同时,成立有领导干部、老艺人和青年演员参加的“三结合”小分队,深入工厂、农村,广泛听取工人和贫下中农的意见。通过学习讨论和听取群众意见,使大家认识到,坚持参加生产劳动,是文艺工作者改造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是反修防修的一项根本措施。
参加生产劳动一开始,有些人又认为劳动会影响艺术,说什么:“参加生产劳动,脸晒黑了,手磨硬了,嗓音变粗了,还怎么吹拉弹唱、登台表演?”针对这种错误思想,党支部组织大家将京剧革命前后的情况作了分析对比:过去,演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是固定模式、死套子,用不着熟悉现实生活,体验工农兵的思想感情;今天,演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工农兵,不参加生产劳动,就无法体验工农兵的思想感情,就无法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剧团党支部还启发青年演员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不少同志都是贫下中农的子女,在农村干活,脸晒得黑红,手上有老茧。进团后,他们带着劳动人民的嘱托,怀着要塑造好工农兵英雄形象的强烈愿望,勤学苦练,很快就学会了吹拉弹唱,就能上台演出,提高很快。通过分析对比,使大家对劳动和艺术的关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他们把演员参加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纳入了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且还指派了党支部两名委员具体负责抓这项工作。当年冬季,全体演员在一片废窑场上,顶风冒雪,开垦出八亩耕地,第二年就收获粮食七千斤。接着,他们又在一个荒滩上造田六亩,在剧团院内开辟了菜园,建立了养猪场,为演员们长年坚持参加生产劳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转变演员的思想,还必须让演员到农村去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通过实践,他们逐渐摸索出一套比较适合本剧团特点的劳动形式:(一)建立生产基地。县委拨给剧团十四亩非耕地,由演员们开荒种田,自己种,自己耪,自己收,自己打,参加生产全过程。(二)与生产队挂钩,作为到农村劳动的基点。(三)在下乡演出的过程中,除了拉车下乡、装台卸台的劳动外,每到一个演出点,如果住三天,演三场戏,就抽出半天时间到生产队参加劳动。
三河县评剧团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八年来,演员们的精神面貌在逐步发生变化。
演员们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以广阔天地为课堂,拜工农兵为师,从工农兵中吸取政治营养,以工农兵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鼓舞自己,鞭策自己,加速自身思想革命化。有些演员过去好逸恶劳,脱离劳动人民,现在热爱劳动,热心为贫下中农服务。为了方便群众,他们制作了十二辆平板车,下乡时,自己拉着服装道具、灯光布景、行李炊具,到了演出点,把车子一并,便是舞台。为了保证演出质量,他们把不便携带的布景道具改为能拆能卸、能折叠、能打捆的活布景、活道具。为了满足贫下中农的需要,他们不辞劳苦,不计条件好坏、路途远近、观众多少,翻山越岭,送戏上门。燕山深处的东、西八里沟,是两个十户人家的小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演员们为了让这里的贫下中农看到戏,每年都背着服装道具,翻山越岭去演出。一个老演员,过去从来没有徒步下过乡;经过劳动锻炼,思想感情和生活作风发生了变化,也主动要求进山演出。去年,她和其他演员们去八里沟演出时,刚爬过第一道山梁就气喘吁吁,两腿发软。别人劝她回去,她想到革命样板戏里杨子荣“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山区人民渴望看戏的心情,坚决不肯回去,休息片刻,又接连翻过两道山梁,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按时参加了演出。老贫农何大娘因病不能出来看戏,她就和几个演员到何大娘家里去演唱革命样板戏选段。大娘眼含热泪地说:“解放前,山里人死活没有人问;如今,县里的剧团进了深山,我老婆子坐在炕头上看大戏,这全靠毛主席的指引啊!”
演员们通过劳动锻炼,初步养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现在,不少演员上台能演戏,下田能干活,以“土”为荣,以苦为乐。他们送戏下乡,常常上午拉车行程三四十里,下午学习排戏,当晚就演出。每次下乡还要抽时间参加生产队劳动。这样长年辗转在山乡,生活是紧张、劳累的。但是,演员们说:贫下中农顶风冒雨,战天斗地,比比他们,我们就不觉得苦,不觉得累。演员们通过参加劳动,亲身体验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批判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的资产阶级作风,大搞自制和革新道具,坚持勤俭办团。在排演《智取威虎山》时,初步计划服装、布景、道具的购置费需要一万二千元。不少演员觉得开支太大,建议修旧利废,自己动手制作。雪灯自己制,网子自己织,木枪自己做,马鞭自己编,用两根尼龙绳剪断代替人造毛,制成了杨子荣的皮大衣。结果,只花了九百元就将服装、布景、道具备齐。几年来,共节省服装、道具等费用三万余元。
演员们通过劳动锻炼,熟悉了工农兵,体会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了演出水平。在排演《向阳商店》时,扮演刘春秀这个角色的演员,排练推车上坡的动作总是不那么象。经过劳动锻炼,掌握了推车要领,再表演推车上坡的动作就逼真了。扮演《龙江颂》中江水英的演员,原来唱“见畚箕,似见亲人在盼水”一段,总是感情不够真实,效果不好。后来,她参加抗旱斗争,和社员们一起担水上山,栽苗补苗,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心往一处想,感情起了变化,再唱这段时,就满怀激情,真挚动人了。通过劳动锻炼,有些演员增强了身体素质,嗓子也更好使了。有一个老演员,过去怕嗓子“塌功”,用药保着,刚四十开外就觉得气力虚弱,音量不足,很难登台演唱了。后来,他坚持参加生产劳动,身体逐渐强壮了,气力也足了起来,虽年近五旬,但登台演唱嗓音洪亮,胜似当年。他深有体会地说:“劳动使我恢复了青春,增加了活力,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就是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