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和忠君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9-17
第3版()
专栏:

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和忠君思想
安徽师范大学 闻工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里的宋江,恪守孔孟之道,顽固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瓦解农民起义军队伍,断送梁山革命事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
从宋江的全部罪恶史中,我们可以了解什么是投降派,以及他的投降主义路线和他的忠君思想之间的关系。儒家伦理观念的忠、孝、义结合在一起,构成宋江这个投降派人物的基本思想。而其中心内容,则突出地表现为一个“忠”字。他“于家大孝”,于友“仗义”,前提都是忠君。从郓城县“孝义黑三郎”的宋江,到梁山泊“忠义堂”上的投降派头子宋江,到征方腊时的平南都总管正先锋使的宋江,再到楚州安抚使的宋江,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忠君这个反动的轴心转动。
宋江的忠君思想,是他上梁山前待人处世的准则。
宋江私放晁盖这件事,颇有些迷惑人的地方,但对它的前因后果,略加剖析,便可看出,宋江这个行动并未越出忠君思想所允许的范围。晁盖等人的劫取生辰纲,打击了梁中书这类贪官污吏,矛头指向蔡京、高俅这样的人。因此,宋江敢于给晁盖通风报信,要晁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虽然放走了晁盖等人,但是却反对他们聚众造反,认为他们公然抗击官兵,“是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却饶不得”。
宋江在江州酒后题的两首“反诗”,其实并无反意。从宋江题诗时所处的境遇来看,他的诗不过是地主阶级内部“饿狗”对“饱狗”的怨恨情绪的流露,不过是宣泄他一片忠心未被赏识的牢骚而已。就连宋江自己也不认为这是反诗。
那末,宋江后来怎么会上了梁山呢?
宋江题诗事发以后,被判死刑,在绑赴法场,即将处斩的当儿,幸得晁盖率领梁山泊众好汉劫了法场,把他解救出来。接着又大闹无为军,杀了黄文炳。严峻的现实把宋江这个反对和污蔑农民起义的人物,推上了这样一个矛盾的尖端:要么丢掉脑袋,要么随晁盖上山,等待时机,别谋出路。在这种情势下,“不由宋江不上梁山”。但是,宋江的世界观和阶级立场,没有任何改变,他是带着满脑子的忠君思想,钻进了农民起义队伍。
宋江的忠君思想,是他上梁山后制定路线和政策的出发点。
宋江身在梁山,心在朝廷,与农民起义队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极力推行一条投降主义路线。梁山根据地在晁盖当权时期,以聚义造反、反抗封建统治作为他们的斗争纲领。这无疑是一条农民起义的路线。这条路线被刚刚踏上梁山的李逵,用农民阶级朴素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来:“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即打翻赵宋皇帝的腐朽统治,夺取农民革命的胜利。对这样一条革命路线,宋江上山后,即施展种种阴谋手段,百般进行破坏。为了忠君投降的需要,他阴险狡猾地排斥梁山起义军领袖晁盖。他明尊暗贬,把晁盖架空,使之徒有虚名,而无实权。晁盖几次要领兵下山作战,宋江都用花言巧语百般阻拦,说什么“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表面上是他代晁盖下山,实际上是他通过几次外出用兵,培植羽翼,捞取政治资本,暗暗把兵权夺到手中。晁盖最后一次执意要亲自率兵下山攻打曾头市。晁盖曾头市中箭,临死时并未遗言要宋江继任寨主,而是指出,只有能为他报仇的人方得继任,说明晁盖并不那么信任宋江。宋江这个诡计多端的孔孟之徒,却乘机篡夺了梁山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权。他一上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完全篡改了梁山农民起义军的政治方向,标志着宋江开始全面推行投降主义路线。
宋江篡夺了梁山起义军的领导权以后,他通过各种渠道向封建统治者乞求招安。在两胜童贯、三败高俅,取得了反围攻辉煌胜利的情况下,宋江命令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放下武器,接受了招安,使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变成了反革命的军队。轰轰烈烈的梁山革命事业,就这样被宋江断送了。
宋江投降后,为国家臣子的宿愿得偿了。于是,就彻底亮出了他的地主阶级的反动面目。他主动要求去打方腊,并对方腊起义军实行灭绝政策。对地主阶级,他“忠义双全”;对农民起义,则不共戴天。宋江打方腊决不是什么农民兄弟的“自相残杀”,而是反革命刽子手镇压革命的残酷的阶级斗争!
宋江用起义农民的鲜血报效主子,但统治集团并没有轻饶了这个农民起义军的叛徒,最后还是要设法除掉他。这个至死不悔的地主阶级分子,在他饮了朝廷送来的毒酒,生命垂毙之际,还不忘忠君报主。于是,他将李逵招来,亲手把李逵药死,生怕李逵“再去啸聚山林”,坏了他的忠义美名。宋江死前对李逵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这里,宋江为他的“忠”做了总结——一生至死靡他,忠于皇帝,忠于封建王朝,是个死心塌地的奴才。宋江药死李逵,为他的“义”做了说明——无条件地服从于忠。李逵的死,给人留下了一条血的教训,发人深思。
从不愿上山,到被迫上山,叛卖投降,镇压方腊领导的起义军,再到最后可耻地死去,这就是宋江这个投降派用自己的行动写出的一份罪恶的传记。这份传记,充分说明了没落地主阶级的反动性,说明了宋江是混进革命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是农民起义的死敌,而不是“应该基本上加以肯定”的“农民起义领袖”。
宋江的忠君思想,是和孔孟的“天命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封建社会自宋代以后走向没落,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反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加强了孔孟之道的思想统治,妄图扼杀人民的革命思想。以程朱为代表的宋代儒家,继承孔老二、董仲舒的反动衣钵,进一步提出:“天即理”的命题,把儒家“天命论”更加哲理化,形成所谓程朱理学,给劳动人民带上一副精致的精神枷锁,用以作为血淋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反革命暴力的补充。程朱“天理”观的重要内容,就是以忠君来维护封建王朝的永世长存。
《水浒》成书于元明之际,宋江形象所体现的思想,正是这种反动理学在文学作品里的反映。宋江言必称“忠义”,口不离“天命”,俨然是孔孟复生,程朱再世。刺配江州途经梁山时,他拒绝上山的理由,就是不能“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以后离开梁山,行至扬子江心,遇到船火儿张横,闹了一场误会,他和两个防送公人险些被杀,此际,他又归之于“天命”,仰天长叹道:“为因我不敬天地,不孝父母,犯下罪责,连累了你两个。”宋江这种“忠孝”、“天理”观念,都形象地表现出程朱理学的反动性和腐朽性,其目的在于维护赵宋王朝的罪恶统治。唯其如此,他始终顽固地认为地主阶级“压迫有理”,农民阶级“造反有罪”。晁盖造反,他说是犯了大罪。花荣给他开枷,他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他把封建国家压迫人民的“法度”,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理”;他被迫上山,更始终怀着孔老二“获罪于天”的一腔负罪之情,念念不忘“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凡此种种,都是孔孟之道及程朱理学在宋江身上的体现。
《水浒》中的宋江这个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孔孟之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反面教员。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水浒》中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由于宋江推行一条投降主义路线,终于失败了。分析批判《水浒》中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知道什么是投降派,这对于我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反修防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