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工农兵评论员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9-24
第6版()
专栏:第三届全运会

工农兵评论员好
新华社记者述评
“工农兵评论员好!”这是广大观众和参加第三届全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们的共同赞语。
第三届全运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支来自各地群众体育先进基层单位的代表和北京市厂矿、农村、部队基层单位的一千三百多名工农兵评论员登上了体育论坛。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以来体育战线出现的新事物,是体育领域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一个重要措施。
工农兵必须占领体育阵地,工农兵也一定能够管好体育。他们对于每场比赛首先从路线上、思想上进行分析,既评政治、评思想、评风格,又评技术,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比赛场上去,使体育场变成了宣传毛主席革命体育路线的大课堂。解放军足球队在同陕西足球队比赛中,表现了“宁失一球,不伤战友”的高尚风格。工农兵评论员立即进行表扬和评论。体操比赛的裁判员在比赛后主动协助工人整理器材和场地,工农兵评论员也及时写评论稿进行表扬。这些鲜明、生动的小评论,不仅教育了运动员,也教育了广大观众。
在比赛中,锦标主义等不正之风一出现,工农兵评论员就抓住苗头分析批判,进行深入细致的路线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男子五千米竞赛中,一位名次比较落后的运动员,不愿去领奖。在现场担任评论工作的北京第三通用机械厂工人王润岗和解放军某部战士王志鹏,抓住这个锦标主义思想的苗头,去找领队和运动员了解情况,认真地进行了帮助。工农兵评论员对这位运动员说:“这次大会为了落实体育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破例在晚上举行田径比赛,目的是使更多的工农兵能够看到,这是过去所没有的。今晚观众这样多,情绪这样高,运动员们为革命而比赛的劲头这样大,前四名都破了全国纪录。可是你的思想情绪却同广大工农兵不大一样,这是为什么?”工农兵评论员这番话,深深触动了这位运动员的思想,使他受到了一次生动、具体的路线教育。在后来举行的一万米赛跑中,他鼓足干劲,顽强奋战,克服了体力不好等困难,跑出了自己几年来的最高水平,取得第三名,受到广大观众的赞扬。
工农兵评论员还结合比赛,帮助运动员、裁判员学习唯物辩证法,具体划分为革命力争上游同锦标主义的界限,正确处理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方针同发扬勇猛顽强风格的关系,正确处理政治同技术的关系。吉林女子篮球队对广西女子篮球队的比赛,双方打得既友好又勇猛顽强,都发挥了自己的技术。在场担任评论的北京四季青公社、东升公社的评论员刘万祥、何旺热情赞扬了双方的良好表现,并且指出:我们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比赛,为革命苦练技术,为革命打好每场球,发扬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把友谊和比赛对立起来,实质上是锦标主义的影响。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评论,对运动员很有启发。
工农兵评论员怀着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把参加体育评论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任务联系起来,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既评论体育,更关怀广大运动员政治思想上的成长。运动员们亲切地称赞工农兵评论员是:“我们的政治指导员”。北京新华印刷厂的老工人拿起刚刚印出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对运动员们说:要打好球,首先要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样才能方向明,路子正。运动员们表示,一定要把工农兵代表的嘱咐永远记在心里,象大庆工人、大寨社员那样艰苦奋斗,在体育战线上为革命做出新贡献。
参加三届全运会的许多老裁判员和老教练员,结合切身的经历,从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看工农兵评论体育这一新事物,更加认识到它的强大生命力。老体育工作者马启伟深有体会地说,对一场比赛的输赢,我们往往从技术上去找原因,结果总是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而工农兵评论员则首先从路线和思想上来看问题。这正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广大工农兵评论员的实践,以及这届全运会上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反映,都说明向工农兵学习,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开展工农兵评论工作,对于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进一步贯彻毛主席的革命体育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