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奔驰在灿烂的征途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9-25
第3版()
专栏:

奔驰在灿烂的征途上
买买提·夏吾东(维吾尔族) 哈密机务段工人 王小鹏
清晨,5522号机车牵引着一列开往北京的快车,披着清晨的霞光,伴随雄壮的进行曲,徐徐进入哈密车站。驾驶台上的维吾尔族司机乌秀尔,象出征凯旋的战士,神采奕奕,英姿勃发。他抹去眼眉上的冰霜,探身窗外,欣喜地望着车站上的繁忙景象,想到这次出乘中苦战风沙的历程,心里泛起了胜利的喜悦。
昨天夜里,他们拉的这趟快车,刚进入百里风区要闯过天山风口——十三间房车站时,好象传说中的“克依卡甫”(风窟)的大门打开似的,铺天盖地的狂风足能吹走骆驼。“十三间房”是维语“珊嘉帕”的音译站名,原意是“给人苦难的地方”。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随风满地石乱走”的大风口。在这里,不知有多少牲畜被黄沙掩埋,不知有多少旅人送掉了性命。一些饱受旅途之苦的维吾尔老人,一提起“珊嘉帕”就会心惊胆颤。而今,在这条通往北京的幸福之路上,各族旅客坐在宽敞、明亮的车厢里,觉得比坐在自己家里还舒服。人们喝着热茶,看着窗外的风沙,兴奋地讲述着毛主席、共产党给新疆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谈论着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建设边疆的动人事迹。
列车进入“十三间房”车站,乌秀尔看到扳道员、值班员为了避免被大风刮跑,腰间拴着根粗大的麻绳,手提号志灯,挺立在狂风中迎接列车。为了让各族人民不再受狂风的威胁,长年累月战斗在戈壁和风区的铁路工人,宁愿出大力、吃大苦。一出站,便是千分之六的长大坡道,列车象一头盛怒的狮子,顶着恶风巨浪朝着坡道猛扑过去。
风在怒吼着,盘旋着,随风卷起的砂石打得车皮“叭叭”作响。列车象惊涛骇浪里的航船似地摇晃着,颠簸着……当机车快要爬到坡顶时,撒沙管流出的沙子不等落到钢轨上,便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车轮原地打滑,发生了空转!乌秀尔和战友吃了一惊,顿时全身热血“呼”地一下沸腾起来。在这最紧急的时刻,乌秀尔命令副司机操纵,自己准备下车撒沙铺路。副司机却早已抓起铁锹跳下车去,铲起路边的沙子,引导机车前进。乌秀尔探身窗外,瞪大眼睛,密切注视着战友与风沙搏斗的雄姿,沉稳地操纵着机车向坡顶慢慢爬去。一米、两米、五米……三人齐心合力密切配合,终于战胜暴风,闯过了坡顶……
机车摘头回段,乌秀尔和伙伴站在走台板上擦洗机车,汽笛长鸣,开向北京的快车又由外段机车牵引继续前进。东行列车的窗口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从眼前闪过。乌秀尔目送列车远去,把发自内心的美好心愿寄托给乘车的旅客:啊,幸福的人们,请把维吾尔族铁路工人的心意带给毛主席,战斗在反修前线的天山儿女,正遵照他老人家的指示,学理论,抓路线,团结战斗,分秒必争地大干社会主义,用生命和鲜血保卫毛主席开辟的幸福之路、团结之路、统一之路!我们铁路工人,正以辛勤的劳动,加强新疆各族人民同祖国大家庭的血肉联系,正以实际行动痛击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无耻谰言,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妄图变新疆为新沙皇殖民地的罪恶阴谋。
新疆各族人民永远不能忘记,十四年前,一支由数万名铁路工人组成的筑路大军,遵照毛主席关于“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的伟大指示,不怕风沙,不怕严寒,劈山开洞,穿越戈壁,终于把幸福之路铺到了新疆。在那个难忘的日子里,各族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赶着毛驴,从天山深处,从边远的乡村,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哈密车站。饱受旅途之苦的维吾尔族老人,淌着幸福的热泪,抚摸着披红戴绿的机车和洒满金光的钢轨,仰望着车头正中悬挂着的毛主席画像,纵情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当列车载着欣喜若狂的人们越过原野去作短途巡礼的时候,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凝视着窗外熟悉的弯曲小道,摸着当年为哈密王赶车送粮途中被冻掉五指的残废的右手。经过寒冬的百灵鸟最知道春天的温暖,跋涉过戈壁沙滩的穷苦人最知道清泉的甘甜。在飞奔向前的列车里,这位老人在都塔尔的伴奏下放声歌唱:
多年的愿望今实现,
幸福路铺到了我的家。
世世代代不忘毛主席,
永远感谢共产党。
那时,正在边疆军营里的乌秀尔和战友们一起欢呼这个喜庆的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亲眼看一看铁路,坐一坐火车。万没想到,一天早晨,政委兴冲冲地向他们宣布:“根据革命的需要,组织上决定你们转业到铁路上工作。以后,火车头是你们的战马,汽门把、铁锹是你们的马鞭和战刀。党期望你们,各族人民盼望你们早日成为维吾尔第一代火车司机,驾驶着钢铁骏马驰骋在祖国边疆的千里运输线上……”
一台机车上有上万个零件,要记住它们的名称、性能、用途,对于没有上过学、不懂一句汉语的维吾尔族战士来说,真象用针挖井一样难。那些经历过战火考验的汉族老师傅,把培养少数民族司机看做是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任务,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们,一丝不苟地教他们。乌秀尔更是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每逢遇到困难,他就想起党的教导,战友们的嘱托,乡亲们的期望,浑身充满了力量。乌秀尔向党组织表示:“党叫我干啥就干啥,再苦再累我不怕,一定要学会开火车,以实际行动回击敌人的挑战,为新疆各族劳动人民争气,为毛主席争光。”乌秀尔在月下练投煤,在行车途中跟师傅学烧火,学操纵,休息的时候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技术书籍。四年以后,他成为第一代维吾尔族火车司机中的一个。
当他第一次接到拉着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驰向东方的任务时,童年苦难的身世闯入了他的记忆:茫茫的戈壁滩上,阿爸背着水葫芦、坎土镘和破烂的衣物,阿妈背着有病的哥哥,牵着小乌秀尔艰难地行走着,巴依、伯克逼得他们实在无法活下去,只得背井离乡,到处流浪。饿了,吃一把桑杏干;渴了,喝一口泥汤水。戈壁滩上的碎石象刀子一样割破脚板。那时,乌秀尔多么羡慕骑着毛驴、骆驼的旅人,多么羡慕翱翔在蓝天上的雄鹰,多么盼望飞向那幸福的乐园……
想想过去,看看今天,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在社会主义时代,成了驾驶机车飞奔的司机。这又怎能不使他感到自豪和光荣。
雏鹰在暴风雨里炼硬了翅膀,乌秀尔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风大浪里炼得更加心红眼亮。站在驾驶台上,穿过百里风区,他看到文化大革命后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到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在成长,看到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焕发出更大的干劲。农村需要的农业机械,需要的化肥……都得靠铁路工人运去啊!作为一个铁路工人,他感到肩头的担子千斤重。党和人民把机车交给我们,我们就要为党和人民多拉快跑!
去年,在哈密机务段成立了由乌秀尔和另外九个维族工人组成的民族包乘组。这是新疆第一个民族包乘组啊!这个包乘组,在夜以继日的行车生活中,总是以无坚不摧的钢铁意志,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排除万难,勇往直前。是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运行途中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线路畅通,冒着大风,站在走台板上观察机车运行状态。是他们,发扬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在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主动顶班,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是他们,爱车如家,大伏天出乘归来,顶烈日、抗热风,挥汗如雨,擦洗机车,检修机车。他们齐心合力、团结战斗,为保卫、建设“幸福之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安全正点、多拉快跑,把党的阳光洒满天山南北,把毛主席的关怀送到各族人民的心中。
汽笛欢歌,车轮飞奔。人们望着这些英姿勃勃踏上新的征途的骑手们,衷心为新疆的新一代铁路工人而欢呼,欢呼他们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阳光雨露哺育下,驾驶着“幸福的千里马”奔驰在阳光灿烂的征途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