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学习《反杜林论》的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9-26
第3版()
专栏:

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
——学习《反杜林论》的札记
汝信
什么是平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哲学编中,专门写了《道德和法。平等》一节,批判杜林关于平等的谬论,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机会主义分子杜林把“平等”说成是超阶级的“终极的真理”和“永恒的道德”。恩格斯在批判这一谬论的时候,深刻指出:“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本身又以长期的已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什么都是,就不是永恒的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一四七页)
学习恩格斯的教导,考察平等观念在历史上是怎样发展的,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理解资产阶级法权的实质——在平等的口号下实行不平等的制度。一
平等的观念不是人们头脑里任意地制造出来的,它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不具备一定的生产关系,就不可能形成一定的平等观念,而且,平等是有阶级性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平等要求。
在古代奴隶社会里,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只是“会说话的工具”。恩格斯说,如果认为奴隶和奴隶主都同样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末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封建社会也同样是等级森严的不平等制度,尽管农民和奴隶比较,稍稍有了一点自由;但在农民和地主之间,仍然是没有什么平等可言的。
当然,被压迫的奴隶和农民都曾经提出过平等的要求,欧洲的闵采尔和我国的王小波、李顺等农民起义,提出过“均贫富,等贵贱”这样的平等口号,在历史上起过动员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的积极作用,但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这种平等要求只是不能实现的幻想。
奴隶主压迫奴隶,封建地主压迫农民,他们是从来不讲什么平等的。资产阶级和他们不同。当新兴的资产阶级起来反对封建主的特权地位,要夺取政权的时候,他们提出“平等”的口号,把它说成是“天赋人权”,堂而皇之地写进他们的《人权宣言》里,宣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不是因为资产阶级生来就主张“平等”呢?当然不是。资产阶级提出平等的口号,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是最发达的商品生产,不仅一般劳动产品,而且连劳动力也成为商品。要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是一切商品所有者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奴隶在奴隶主面前是不平等的,农民在地主面前也是不平等的,可是在法律上,工人在资本家面前却是平等的。你看,资本家握有资本,工人拥有自己的劳动力,他们是作为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出现在市场上的,所以,列宁说:“平等思想本身就是商品生产关系的反映”。(《列宁选集》第四卷第二七一页)
资产阶级正是用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从表面上看,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工人出卖劳动力,他们彼此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在法律上是彼此平等的。事实上,工人走上市场的时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他是一无所有,为了不致饿死,不得不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听任剥削。他们“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二○○页)表面上是进行等价交换,实际上工人被资本家榨取去大量的剩余价值。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这个伟大发现,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的虚伪性。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垂死阶段即帝国主义时期,自由竞争让位于垄断,在中小企业为大垄断资本吞并的情况下,即使在资产阶级内部,大垄断资本家和中小资本家之间,也没有什么平等可言了。
资产阶级标榜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只是一句骗人的鬼话。所谓资产阶级民主制,不过是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列宁说得好:“资产阶级民主在一般个人平等的名义下,宣布有产者和无产者间、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间的形式上的或法律上的平等,以此来大大欺骗被压迫阶级。”(《列宁选集》第四卷第二七一页)
资本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一样,都是以阶级剥削为基础的不平等制度。但是,资本主义社会有它的特点,它是在平等的口号下实行不平等的制度,这也就是资产阶级法权的实质。二
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跟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根本对立的,而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又是在和资产阶级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恩格斯指出:“它是从对资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反应中产生的,它从这种平等要求中吸取了或多或少正确的、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成了用资本家本身的主张发动工人起来反对资本家的鼓动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一四六页)
既然资产阶级提出了“平等”的口号,无产阶级就要求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反对资产阶级的虚伪的形式上的平等。这样,无产阶级就把资产阶级的口号当作反对资产阶级的鼓动手段。
但是,无产阶级决不把“平等”当作自己的战斗口号。按照唯物辩证法,在平等和不平等这对矛盾中,平等总是相对的,而不平等则是绝对的。世界上那里有什么绝对的平等呢?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时候,曾经指出:即使是按照杜林假设的两个人之间,也不会是完全平等的。如果这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至少在性别上是不平等的。只有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者,从伯恩斯坦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一伙叛徒,才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捧为神圣,当作“永恒的真理”。
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实质上就是要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消灭阶级。恩格斯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一四六页)在阶级社会里,产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平等的根源,在于阶级、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消灭阶级。阶级消灭了,现存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平等也就消灭了。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资产阶级专政,这就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获得政治上的平等权利;但是,对于少数阶级敌人,我们是不同他们讲平等的。拉萨尔机会主义者把社会主义社会说成“平等的王国”,恩格斯早就批判过他们的这种谬论。(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三十一页)
毛主席指出:“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毛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劳动力已经不再是商品,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社会主义原则。从这些方面说,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的那种不平等已经消灭。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是,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消灭阶级,还远没有实现。我们现在还存在两种公有制,还保留着少量的私有制。由于我们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产品还不够丰富;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还没有大大提高,三大差别还将长期存在,这就不可避免地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劳动分配消费品,“这里通行的就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的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十一页)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以自己提供的劳动作为尺度领取消费品,这是一种平等权利。但是,这种平等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因为每个劳动者在体力和智力上都是不相同的,有的强些,有的弱些,他们所获得的产品数量也就不同。每个劳动者的负担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结了婚,有的没结婚,有的子女多些,有的子女少些,等等。因此,事实上总是这一个人比那个人多得一些,比较富一些,等等。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消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一‘不公平’现象,却不能立即消灭‘按劳动’
(不是按需要)分配消费品这一仍然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列宁选集》第三卷第二五一页)它的实质还是在平等的口号下实行不平等的制度。
当然,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不平等和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不平等,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平等主要是由资本对劳动的剥削造成的,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消费品分配方面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却是由人们的劳动能力和赡养人口的差别所引起的。但它总还是一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按共产主义的理想来说,它终究是要消灭的。
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时候,这种不平等才能完全消灭。当然,即使到那个时候,每个人的需要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按需分配”也不是要让每个人分同样的东西。共产主义决不是平均主义。
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着的资产阶级法权,就要看到,一方面,这种不平等本身并不是阶级剥削性质的;另一方面,更要看到,这种不平等又有可能导致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是产生新资产阶级分子的土壤和条件。
对资产阶级法权,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逐步缩小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创造条件最后消灭这种不平等,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消灭阶级。
刘少奇、林彪一类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强化、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苏修叛徒集团就是这样把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蜕变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帝国主义国家的。
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法权,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加深我们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加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