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0-06
第2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六周年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
严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六周年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为欢庆各民族人民的光辉节日,贵州高原上的苗家山寨,侗族鼓楼,布依水乡,彝家山村,处处唱起了团结的歌,敲起了胜利的鼓,歌唱祖国灿烂的春天,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胜利。
贵州是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等兄弟民族。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各族人民有着不可分割的骨肉联系,有着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优良传统。但是,在过去,由于国内外反动派推行反动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的团结被云雾重隔,各民族共同的发展被大山阻拦。“蕨根当粮食,火灶当棉袄”,冬夜沉沉没有春。
日出春暖冰雪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各族人民进入了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整个贵州高原,从乌蒙山麓到清水江边,从苗岭山区到盘江两岸,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友爱,代替了过去反动统治阶级制造的民族的分裂、歧视、隔阂。过去弓箭相见的冤家地,今日成了亲密友爱的团结坡。昔日用辣椒火炭表示民族间誓不两立的仇恨,今天用芦笙铜鼓高奏团结胜利的凯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十六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贵州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赶山吃饭”,“种一坡,煮一锅”的落后状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田灌溉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了五倍,粮食增加一倍,烤烟增加四倍。一九六○年移植在独山县的阿尔巴尼亚油橄榄,经过各族工人的精心培养,枝叶繁茂,开花结果,象征着中阿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常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公社,是一个侗族聚居的山区。过去,“刀耕火种人拉犁”,粮食亩产不到二百斤。通过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从一九七○年起,粮食亩产连续四年跨《纲要》,去年亩产超千斤,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
解放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是“一张白纸”,现在各种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解放前是一个只有五、六百户的小集镇,连一把锄头都不能生产,现在办起了电力、化工、煤炭、木材加工等五十多个厂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过去仅有几家打铁铺、皮鞋铺,手工业工人不到一百人。现在建起了发电、化肥、水泥、机械、机床、混凝土桥梁、麻纺、皮鞋、蜡纸、糖果、酒厂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工业企业,产品达两千多种。这里生产的铁路桥梁沟通了云贵高原的山山水水,重型龙门刨床供应全国二十九个省(市)。
解放前,贵州境内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非常闭塞。现在,黔桂、川黔、滇黔、湘黔四条铁路贯穿全省,绝大多数公社都通了汽车,过去被人描述为“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山区,现在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解放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绝大多数是文盲,有的地方还用原始的方法数豆记账,刻木记事。现在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学校和在校学生都比解放前增加了几十倍。解放前许多传染疾病猖獗流行的“瘴疠之区”,现在普遍建立了医疗卫生机构,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有的已经消灭,有的受到了控制。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区过去是疟疾流行的地方。一九四○年,这个区的姑引寨三十三户贫苦农民,就有六十多人死于疟疾。“八月谷子黄,摆子鬼(疟疾)上床,十有九个病,无人送药汤”,就是当时各族人民对旧社会的控诉。现在,区有卫生院,公社有卫生所,大队有卫生室,生产队有卫生员,全区有医疗卫生人员三百九十多人。“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谓贵州“高疟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乌江水有源,娄山树有根。贵州各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是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丰硕成果。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历来非常重视民族团结的问题。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红七军、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先后深入贵州布依族、水族和苗族居住的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红二军团开辟的根据地——黔东特区召开的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苗族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一九三四年底至一九三五年初,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各族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团结战斗。“红军到,干人(穷人)笑”。红军沿途宣传党的政治主张,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各族人民的疾苦,发动和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武装。各族人民手捧米酒迎亲人,积极为红军带路送信,侦察敌情,踊跃参加北上抗日的子弟兵的行列。红军在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阶级团结、民族友爱的种子。贵州刚一解放,毛主席和党中央立即派来中央民族访问团,带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深入到贵州各少数民族地区传达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慰问,给各族人民拨开了云雾天,引来了幸福泉。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
毛主席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毛主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各族人民指出了继续革命的前进方向,也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团结指明了道路。
“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在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社会里,根本不可能有民族的平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民族问题只有在和无产阶级革命相联系并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无产阶级夺得了政权,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以后,民族的解放,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团结和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建立,就彻底废除了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制度,保障了一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根据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贵州省建立了两个自治州,九个自治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省、地(州)、县各级党政部门都有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担负领导工作,各族人民还选派自己的代表参加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管理国家大事。旧社会受尽摧残、濒临绝境的仡佬族,那里山高就被赶到那里的苗家儿女,终年游猎、生活无着的瑶族兄弟,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获得了新生。过去被人踩在脚下的奴隶“帮工”、“丫头”、“娃子”,今天变成了主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过去受歧视的地位,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兄弟般的团结。事实证明,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首要前提。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的革命实践证明了的一个伟大真理。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民族关系,只能建立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各族劳动人民深切体会到,黄连苦在根上,民族分裂的苦根在旧的社会制度上。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要消灭民族的(和一般政治上的)压迫是不可能的。为此必须消灭阶级,也就是说,要实行社会主义。”(《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列宁全集》第二十二卷第三一九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幸福道路,迅速改变了从前贫穷落后的面貌。
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就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革命愿望,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二十多年来,贵州各族人民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关系越来越亲密,团结越来越巩固,就是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反映在民族问题上的斗争也是长期的、复杂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民族观的斗争也必然会反映到革命队伍中来。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
早在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就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党紧密联系少数民族人民的桥梁,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实践证明,那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做得好,那里的民族团结就搞得好,那里的无产阶级专政就巩固。解放以来,贵州各级党组织在少数民族中发展了十四万五千多名共产党员,十九万多名共青团员,培养了四万六千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其中有一万三千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了公社党委以上的领导班子。这些少数民族干部,经过党的培养教育,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他们同汉族干部在一起,团结战斗,对于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已经并正在继续起着重大的作用。我们要继续按照毛主席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青年、妇女干部,把那些在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这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使民族平等和民族间兄弟般的团结得以真正实现并获得巩固的一项重要措施。解放后,贵州各级党组织遵照毛主席关于
“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的教导,给少数民族地区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上以大力帮助,同时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安顺县头铺公社仡佬族聚居的弯子大队就是一个典型。这里田高水低,“千年盼水水白流”。解放前,这个仅有九十余户的寨子,就有六十七户讨口要饭,二十二户流离失所。解放以来,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弯子大队的仡佬族社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四个电灌站,基本上实现了自流灌溉,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亩产超过了《纲要》,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了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是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要领导各族人民进一步贯彻执行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讲路线、讲大局、讲党性、讲团结、讲纪律,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促进安定团结,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推动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开展。
让我们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