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干工厂活的庄稼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0-07
第4版()
专栏:

“干工厂活的庄稼人”
山东益都县黄楼公社农机具修造厂的职工们,苦干一年,自己设计制造出七台专用设备,大批生产农业生产急需的小推车和地排车的车圈。社员群众说他们这件事办到了庄稼人的心坎上。
黄楼公社农机具修造厂共一百零四人,除去两名国家干部和十七名原来的铁匠、木匠是拿工资、吃商品粮的以外,其余八十五人全是在各生产队里记工分的社员,照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干工厂活的庄稼人”。他们对农业生产需要什么有亲身体会,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最坚定。前几年,他们了解到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车圈,就在十三个点上开展修理旧车圈的业务,半年时间就修好了六千八百多个,有力地支援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在修理旧车圈的过程中,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光修理旧的还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增添新车圈。荆玉和、荆玉华等几个工人,自己动手制成几件简单的工具,开始用锤头敲打车圈。他们没日没夜地干,半年内打出了一千五百个车圈。这种车圈送到哪里哪里欢迎。党支部的同志心里很高兴,同时也很着急,他们想:一个车圈得敲打五六百锤,平均每人每天只能打一个,这样慢敲细打,啥年月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一九七四年春季,厂里决定自己动手制造设备,搞机械化生产,尽快为农业生产拿出更多的车圈来。这个决定引起一场争论。厂内有人思想不通,厂外有人“好心”地劝说“别干那种费力大、油水小、没前途的傻事”。党支部意识到这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就发动全体职工讨论,使大家认识到:社办工业是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企业,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应该按照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生产,农业需要什么就应该生产什么。如果执行资本主义的经营方针,由价值法则支配生产,什么挣钱干什么,那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会改变企业的性质。工人们说,“革命不走平坦路,费力再大也心甘”。
黄楼公社农机具修造厂家底薄、技术力量弱。他们在自己动手造设备中,碰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没有技术员。当时有人主张向上级要,或者向大厂临时聘请一位。工人们不同意这种意见,说:还是要走自力更生的路。就从自己厂里选了木工解如敬和修理工张世亮当技术员。党支部书记张孟和同这两个“技术员”到青岛车辆厂参观了一趟,回来发动全厂“人人动脑筋,个个搞试验,齐心合力拿下设备关”。在张世亮和解如敬的带动下,全厂都动起来了,有的工人在本子上画,有的工人拿茶碗在桌子上摆,还有的用木头割,用泥捏,用高粱秸扎。一时间,厂里的桌子上、窗台上,到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模型。没有几天,拿出了七十多个方案。党支部组织大家去粗取精,取长补短,最后定下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案。他们就是这样,设计出了生产车圈的全套设备。
在制造这些设备的过程中,显示了职工们无坚不摧的力量。他们“有了任务拚命干,啃不完任务不算完”。青年工人徐传声连一分一秒都不肯放过。前些日子,家里捎信说他母亲生病住院了,让他到医院看看。小徐觉得母亲进了医院有医生照料,眼下生产任务很紧,自己怎么能离开呢?他一声不吭地坚守在劳动岗位上。轧钢机上有两个直径八十六厘米的大齿轮,全县所有工厂都加工不了。他们用两块宽十二厘米、厚十厘米、长三百厘米的方钢来制造。当时有人讥笑说:“要多新鲜有多新鲜,人家的齿轮是圆的,黄楼工厂的齿轮是方的。”工人们不听这些,决心把两块方钢变成大齿轮。他们盘了个大地炉,把方钢烧红,抡起七十多斤重的铁砧子狠劲砸,工人们排起队来,你砸几下,我砸几下,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把两块方钢砸成了两个圆圈,又经过加工,终于造成了两个大齿轮。
去年冬天,厂里生产车圈的专用设备造出来了,因为暂时没有厂房,工人们就在露天生产。压圈机手青年姑娘李安英,手冻裂了,脚冻肿了,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仍然坚持生产。这台压圈机本来由两个人轮班操作,那位同志病了以后,李安英就一个人担起来。人们称赞她说:“这姑娘啊,身子比钢铁硬,思想比炉火红!”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