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海上好后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0-12
第3版()
专栏:

  海上好后勤
在波涛滚滚、千舟竞发的吕泗渔场上,有一对满载渔需物资和生活日用品的机帆船,不断来往于渔船之间,一会儿把渔盐和烟酒送到渔民手中,一会儿又把一担担鲜鱼收进舱。这就是江苏省射阳县水产公司海上收购组。他们送货下海、登船收购已经整整六年了。六年来,这个海上收购组,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地为贫下中渔服务,把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无限深情,倾注到为渔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去。哪个船上的网具损坏了,只要招呼一声,他们就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哪个船上缺煤、缺淡水了,他们闻讯后,立即主动送去;渔民在海上得了病,他们就帮助送回附近港口治疗。凡是渔民需要的,对渔业生产有利的,诸如寄信、汇款、买书、购粮等,他们都做到了有托必办,办就办好。此外,他们还特地买了一套理发工具,抽空给渔民理发。
每逢春汛,在黄海东沙捕虾的?翅网木船,因为船小装水少,常常缺少淡水。今年春汛,有几十条捕虾的?翅网船缺淡水了,满载黄鱼返航的收购组一号船立即把水舱里的淡水送给了渔民。但船多水少,还不能满足渔民们的需要,收购组的同志把这事记在心上。船到港口,天已晚了,他们顾不得休息,赶紧把渔货卸完,又把水舱装满淡水。为了多装淡水,他们把渔舱也利用起来。渔舱脏,他们反复用碱水热水冲洗。当他们把渔舱洗得干干净净,装满淡水时,夜已经很深了。翌日清晨,收购组一号船披着朝霞来到了东沙,把淡水送到一只只船头,此情此景,使渔民们无比激动。射海公社东海渔业大队老渔民李为桂,想起解放前在海上吃臭虾喝咸水的苦难生活,望望面前送淡水的亲人,顿时,一股暖流从心头涌起,他热泪盈眶地对收购组的同志说:“你们送来的不只是一船淡水,而且送来了党和人民政府对我们的关怀,阶级兄弟对我们的爱护!”
去年冬汛,射阳县四百多渔民在舟山渔场捕带鱼时,因生产时间延长,船上生活资料发生困难。收购组的同志知道后,立即赶回来,装了两船煤炭、大米、食盐、糖、烟、酒、青菜、萝卜等生活用品,星夜赶往渔场。当他们赶到舟山时,渔船已经到一百多里外的南大嵊捕鱼去了。
这时,海面刮起了七、八级的大风,继续前进,会有危险。怎么办?收购组的同志面对风呼浪啸的大海,心里很不平静,他们想到了毛主席关于“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教导,想起了渔民们急需生活用品,大家坚定地表示:在关键时刻,只能前进,决不能后退!为了支援渔业生产,风险再大也要闯!
小山一样的巨浪打到船上,狂风吹得人透不过气,睁不开眼,船上的桌子、凳子全都“搬了家”,但他们全然不顾,沉着地坚守在岗位上。
五个小时过去了,货船进入了“32暗礁”这个危险的水域。这时,人们心里都捏着一把汗。党支部委员吴海波鼓励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收购人员,为了帮助渔民克服困难,就要敢同风浪争高下,不向困难退半分!”“对!”二号船钱凤飞大声回答:“暗礁也没啥了不起,只要胆大心细就一定能战胜它!”就这样,他们凭着多年的航行经验,两只船一前一后,机智地绕过一道道暗礁,胜利地闯过了险区,把两船生活用品安全地送到了南大嵊。
“收购组同志送货来了!”渔场上一片欢腾。大伙捕鱼的劲头更大了,他们迎风头追风尾,勤撒网多起网,连续战斗十二天,又捕带鱼一万多担,使全县带鱼生产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贫下中渔望着满舱的带鱼,都赞扬收购组的同志为渔业丰收作出了贡献。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