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领导必须走在运动前头——中共吉林省伊通县委带领群众学大寨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0-20
第3版()
专栏:

  领导必须走在运动前头
  ——中共吉林省伊通县委带领群众学大寨的经验
吉林省伊通县在十一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前的六年间,没有学好,粮食平均亩产一直在二百斤左右徘徊;此后五年间,学大寨学到了根本上,各项工作大踏步地前进了,一九七三年粮食平均亩产上了《纲要》,一九七四年过了“黄河”。五年来,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增长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去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相当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一年的总产量。
伊通县认真学大寨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明显的变化?关键是县委领导班子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把一个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表现得软弱无力的班子,变成了一个敢于带领群众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硬班子,对农业学大寨运动实行了坚强有力的领导。伊通的经验表明,县委领导班子执行不同的思想政治路线,就会在同样一张纸上绘出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画。学大寨就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伊通县位于松辽平原和长白山区交界地带,境内山地、洼地、岗地各占三分之一,历来是雨水多了,岗地收,洼地涝;雨水少了,洼地收,岗地旱,很少有一个全收的年景。一小撮阶级敌人经常利用自然灾害引起的困难,煽动少数社员走资本主义道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十分复杂。
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开过后,伊通县委主要领导成员到大寨、昔阳参观学习,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昔阳学大寨,三年建成大寨式的县。昔阳能办到,伊通为什么不行?论自然条件,伊通总是比土薄石厚的昔阳好一些;论人口,伊通比昔阳多了将近一倍。伊通农业上不去,关键是县委领导不得力。于是县委认真对照大寨、昔阳,进一步地分析了伊通工作落后的原因,认识到:第一,在阶级斗争中,没有打进攻仗,而是打防御仗。经过文化大革命,县委领导成员的阶级斗争观念加强了,然而往往是在阶级敌人猖狂进攻、资本主义泛滥的时候,抓一阵子,生产一忙又放松了。第二,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没有打歼灭仗,而是打消耗仗。过去全县也进行一些农田基本建设,但都是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年复一年,山河依旧。第三,在县委自身革命化上,没有打主动仗,而是打被动仗。往往是运动来了检查一番,运动过后,改变不大。
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常委连续多次开门整风,请贫下中农和农村干部给县委提意见。东尖公社一个老贫农批评说:“旧社会咱们都是吃黄连长大的,现在你们掌了权,可不能光想自己舒舒服服,忘掉全县四十万人民!”一个曾经参加过解放伊通战斗的复员老战士说:“革命先烈流血牺牲,解放了伊通这块土地,你们为什么不能流点汗水,领导我们把这块土地建设好?”县委领导成员听到这些语重心长的批评,心里感到热乎乎的。整风以后,他们背着行李卷,带领全县干部深入基层,学习大寨、昔阳的经验,在全县农村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发动社员群众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
马鞍公社东风大队的社员曾经给县委写信,揭发阶级敌人煽动资本主义歪风,破坏集体经济的罪行,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县委重视。这次,县委第一书记李会英到这个大队蹲点,掌握了这个大队阶级敌人进行破坏活动的罪证,就发动贫下中农狠狠打击,刹住资本主义歪风。广大社员迸发了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三年间,打了十六眼机井,修了许多灌溉渠道,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渠相连,路路相通”,粮食平均亩产增长了四倍。
从处理东风大队的问题中,县委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广大贫下中农撑腰,长社会主义威风,灭资本主义邪气,才能带领群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此后,县委推广东风大队的经验,每年冬春普遍进行一次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革命促进了生产,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县委主要领导成员脱衣下水,背镐上山,带领全县七万多农田基本建设大军,治山治水,改土造田。伊通辽阔的田野上,一扫过去冷冷清清的局面,到处呈现热火朝天大干社会主义的景象。
县委要热情帮助基层领导班子
伊通县委从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大寨式的县,县委领导要坚强有力,公社、大队、生产队的领导班子也要坚强有力。因此,县委在抓自身思想革命化的同时,用很大的力量加强公社、大队、生产队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四年,每年抓好三分之一社队,认真解决基层班子的领导权问题。四年来,对全县二十二个公社和二百二十八个大队的领导干部分期分批地进行了整顿。由于狠抓了基层班子的建设,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全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去年,二十一个公社粮食亩产过了“黄河”,另一个原来条件很差的公社也过了《纲要》。
伊通县委在整顿基层领导班子时,不是简单地调人换班,而是切切实实帮助基层干部换思想。县委经过全面地考察分析,认为全县一千多名社队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大部分是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从贫下中农中选拔到领导岗位的。他们熟悉群众,熟悉农村,是贫下中农的带头人。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有的基层班子存在“软”、“懒”、“散”的问题,也应该看到主要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通过整顿教育是可以解决的。因此,县委先后举办十二期基层干部学习班,县委书记亲自讲课、辅导,帮助基层干部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基层班子存在的问题,往往和上级领导分不开。因此,在整顿基层班子时,县委领导成员主动承担责任,虚心地同基层干部一起进行思想解剖。伊通县委还看到,基层干部生活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的第一线,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经常地、直接地反映到基层干部身上,只有帮助他们坚持学习理论,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保持贫下中农本色,不受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因此,在整顿基层领导班子时,县委注意引导基层干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健全了理论学习、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定期开门整风、严格组织生活等制度。
基层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整顿,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全县的工作就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局面。马鞍公社过去是全县最落后的公社,人们说这里是“班子软,群众散,工作难”。县委帮助他们整风后,公社的干部转变了。他们背着行李到水利工地上,带领群众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一年时间把一万五千亩的涝洼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三年时间,全公社的粮食产量增长两倍多,进入全县学大寨的先进行列。
县委提倡什么,支持什么,对基层干部影响很大。伊通县委反对那种大事不抓、小错不出的老好人,大力支持那些敢于斗争、敢于领导的基层干部,树立他们的威信。一九七一年冬天,靠山公社党委书记马权国带领四千名社员掀起了全公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冰雪封冻的田野上热气腾腾。一天,共青团员张才在排除哑炮时光荣牺牲了。阶级敌人乘机造谣。公社有些干部看到出了事故,缩手缩脚,不敢大干了。县委派人到现场检查了出事故的原因,支持了马权国的工作,并和他一道向张才的父亲张国栋表示慰问。张国栋说:“战天斗地免不了有牺牲的。我的孩子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光荣。咱们要挺起腰杆,继续大干。”老人接过儿子的扁担,参加战斗。这样群众的斗志更加昂扬,参加治涝的人数由四千人增加到六千人,一个冬春修了一条十五里长的人工河道,一万五千亩涝洼地改造成良田,当年产量翻了一番。机关工作要适应学大寨运动的形势
农业学大寨运动的蓬勃开展,要求县委和各级领导班子走在形势的前面,也迫切要求县委和县革委会实现机关革命化,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伊通县委在农村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同时,狠抓了机关工作人员的革命化建设。县委书记、常委和各部门负责人带头,和机关工作人员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联系实际,认清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帮助大家提高继续革命觉悟。经过这次教育,机关工作人员的革命精神大为振奋,纷纷深入基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帮助农村干部和社员解决抓革命、促生产中的问题。机关人少了,效率反而高了。粮食局的工作人员过去坐在机关里靠电话、文件、表报、会议进行工作,每年秋后征购粮食要花一个多月时间;现在他们深入社队、粮库,帮助做好准备工作,亲自参加粮食化验、检斤、搬运、入库、晾晒,去年只用九天就完成全县粮食征购任务,是全省完成任务最快的一个县。
机关革命化促进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县委领导下,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工作人员和社队干部,对全县山、水、林、田进行了全面勘查,依靠群众制定了一个以改土、治水、造林为主攻方向,以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为主要目标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平洼易涝区,兴修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台田、条田,扩大水浇地面积;山区,植树造林,挖环山截水沟,筑塘坝,建水库,修梯田;丘陵区,治好沟壑,改土增肥。由于规划符合实际,反映了社员群众的愿望,使全县农田基本建设进行得又快又好。四年时间,全县治理了四条大河,改造了三大涝区,修方田、台田、条田五十多万亩,改造瘠薄地三十六万亩,绿化了百分之八十的荒山。四年完成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量,超过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前二十年的总和。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