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工业越多的地方 越要重视农业——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0-23
第2版()
专栏:

工业越多的地方 越要重视农业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侧记
“工业越多的地方,越要重视农业。”参加会议的代表,特别是来自城市和工矿地区的代表,对于这个问题有着深切的体会。他们说,大办农业,是全党的事情,是全国人民的事情。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认真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发动群众大办农业,生产更多的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和工矿地区的需要,支援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城市和工矿地区,关心农业,重视农业,在办好工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积极支援农业,搞好本地的农业生产,为城市人民和工业建设服务,也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工业农业互相支援,互相促进,才能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
来自城市和工矿地区的代表,在讨论这个问题时都谈到,从忽视农业到重视农业,从不抓农业到大办农业,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教训是很多的。他们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总认为自己那里工业是“大头”,农业是“零头”,抓好了工业,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因此,对全国农业问题不大关心,对于如何办好本地的农业,也只当成附属的工作任务,摆不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甚至有些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以老大自居,认为“大城市,小郊区,抓不抓没关系”;“城市大,人口多,吃国家供应粮理所当然”。所以,长期以来,那些地方人民群众需要的一部分口粮要靠国家供应,有些地方甚至连日常吃菜也不能自给。贫下中农有意见,职工们不满意。这种状况给国家造成很大负担,也影响了工业的发展,各方面的工作都很被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不少地方的党委组织各部门的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发展国民经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才深刻认识到:历史的经验证明,那一年我们国家的农业丰收了,那一年的日子就好过,各方面的工作就主动,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就发展得快些。城市和工矿地区,想问题,作计划,办事情,是不是从加强农业这个“基础”出发,把各项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这是关系到是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的原则问题。城市、工矿地区抓好工业和其他各项工作,是党委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同时又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支援农业,搞好农业,这样便能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为工业更快的发展打下基础。
云南省个旧市是一个以产锡为主的冶金工矿城市。过去,市委的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工业重要,把当地的农业放在从属地位。当工业用水、用地、用劳力与农业发生矛盾时,经常要农业让路,一概服从工业。结果,农业发展十分缓慢,城市职工生活安排不好,工业也受到了影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使市委的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农业是工业和其他各项事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农业上不去,工业也就上不去。从而,他们摆正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切实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业支援农业的作用,使全郊区的农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全市的工交、财贸、文教、卫生等各条战线,也随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江西省萍乡市,是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煤炭产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市委破除了“萍乡萍乡,吃靠四方”的依赖思想,向广大干部和职工进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教育,并且带领群众学习大寨的经验,大办农业,到一九七○年,全市粮食平均亩产便超过九百斤。从一九七三年起,粮食平均亩产超过了千斤,林、牧、副、渔各业也有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全市工业生产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城市和工矿地区应该重视农业,也完全可以办好农业。北京市、沈阳市提供的经验,很有说服力。北京是我国的大城市之一,工业企业多,职工和城市居民多,郊区十四个区、县,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多。这样一个大城市,要不要办农业,能不能办好农业?过去,对这个问题有过争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郊区各级党委、市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北京虽然是个大城市,但也必须牢固树立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在抓好城市工作的同时,利用大城市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办好农业,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加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认识提高以后,市委从各方面切实加强对农业的领导。一方面,组织郊区各级党委把农业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集中力量抓好农业;一方面,组织全市各行各业把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几年来,由于全市各级党委认真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市的工业和农业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城市建设占地增多,粮田面积比解放初期减少近六分之一的情况下,一九七四年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三点一倍,棉花产量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三点三倍。首都几百万人常年需要的新鲜蔬菜和鲜牛奶已经自给;桃、梨、柿子和葡萄等水果自给有余,鲜蛋、猪肉和家禽已分别自给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一半以上。北京工人阶级和工业部门大力支援农业,郊区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大力支援城市,使城乡经济一天比一天繁荣,工农联盟更加巩固。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沈阳市人民需要的一部分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长期靠国家供应。从一九七○年以来,市委把发展农业问题提到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成员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经常深入郊区农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帮助社队解决方向道路问题,解决领导班子革命化建设问题,进一步推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同时,充分利用工业城市的有利条件,大力支援农业。全市有五百多个工厂企业与郊区农村六个县、区的一百零六个公社挂了钩,实行定点对口支援。在城市工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区、社、队的工业已发展到一千四百多个,能够生产播种机、变压器、电动机、脱谷机、碾米机等九百八十多种产品。为了解决农业急需,一些工厂企业还积极挖掘生产潜力,主动承担支农产品的生产任务。与此同时,郊区社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新增加五千多眼机井和五百多座排灌站。近几年来,市郊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全市大、中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分别比一九七○年增加了一点五倍和三点三倍,机耕面积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农田排灌、打场脱谷、粮米加工、饲料粉碎等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一九七四年,全郊区六百四十万亩耕地,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五百五十二斤,跨过了“黄河”,城市中二百多万人的口粮和蔬菜做到了自给。这充分显示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正确,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城市和工矿地区发展农业靠什么?代表们在讨论中一致认为,要靠党的路线,靠大寨精神。上海市代表介绍这方面的经验时说,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存在着,在城市郊区也同样存在着。因此,必须象大寨和昔阳那样,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不断解决方向道路问题,教育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发展和壮大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才能加速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过去,上海市郊区有这样一个论调:“大城市、小郊区,只要工业加加油,郊区样样都会有。”有些县、社、队坐等城市支援,结果是农机具坏了,本地不能修理,即使缺一些配件,也要到城里去找,既浪费人力,又增加支出,还耽误农时,影响农业生产。后来,上海市委总结了经验教训,及时向郊区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进行教育,使大家认识到:是“张着嘴巴叫,伸着两手要”,还是靠集体经济办农业机械化?这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因此,他们一方面组织市区工业部门清仓库,挖潜力,为郊区县、社、队提供一批设备,帮助建起了县、社、队三级农机修造网;一方面发动郊区社队认真学习大寨的经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农田建设,积极发展社队工业,壮大集体经济,为加速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由于路线对头,措施得力,上海郊区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现在,郊区需要的农业机械,除了拖拉机、机动喷雾机等几种大型产品外,其余的农机具,依靠县社队工业的力量就能生产出来;一些工艺要求较高的农机具,采取全郊区协作、关键部件定点生产的办法,也能由县社工厂分别装配。为了巩固发展郊区三级农机修造网,各社队还因地制宜地办了一些为生活、为大工业和为出口服务的工业,以盈补亏,并为社队积累资金,从而也使农机的购买基本上做到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现代化农业机械代替了手工操作,大大解放了农业劳动力,使广大社员能够腾出手来,向改革耕作制度和发展多种经营等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深刻变化。北京、上海和沈阳的经验,引起代表们的重视。他们说,北京、上海、沈阳这样的大城市,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郊区干部和社员学习大寨的经验,办好农业,其它地方应该把农业办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