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源头活水流不尽——记中共江西省星子县委带领群众学大寨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0-23
第2版()
专栏:

源头活水流不尽
——记中共江西省星子县委带领群众学大寨的事迹
江西省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的星子县,在深入开展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由于县委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带领群众认真学习大寨、昔阳县的根本经验,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县山河一新,面貌大变。一九七一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跨过《纲要》,并实现了一人一头猪,第一次结束了吃国家供应粮的历史。以后粮食产量持续上升,一九七四年平均亩产达到九百四十八斤,林、牧、副、渔也获得发展。去年,全县交售给国家的粮食和棉花,比学大寨的第一年——一九六四年增长一倍。今年战胜了严重的久雨低温,早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星子县用生动有力的事实再一次证明:农业学大寨,根本在路线,领导是关键。只要认真走大寨的道路,三、五年改变全县的面貌,是完全可能的,是一定办得到的!
星子县背靠庐山,面临鄱阳湖,是一个红壤丘陵地区。解放前,这里不是旱、便是涝,几乎年年有灾,粮食亩产只有二百来斤。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奋起向穷山恶水作斗争,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九六四年粮食亩产上升到五百一十斤。但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年的七年间,粮食亩产一直停留在六、七百斤,田缺水、地缺肥、人缺粮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
一九七○年九月,《人民日报》在题为《农业学大寨》的社论中指出:“昔阳成为大寨式的县,向各县的领导同志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昔阳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行吗?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行不行?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社论提出的问题,使星子县委领导成员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他们说:昔阳在黄河以北,我们在长江以南,自然条件比昔阳好,为什么昔阳能办到的,我们办不到?为了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县委一方面开门整风,听取群众的批评;一方面深入到群众中去,进行调查研究。
县委书记史松明来到花桥公社新生大队。这个大队自然条件很差,直到一九六八年,田还是“望天丘”,地还是“火烧地”。每逢旱季,人畜用水要到六、七里以外去挑。由于水利问题没有解决,粮食产量低,年年吃国家供应粮。这里资本主义倾向严重,有些人丢掉农业,上山打石板卖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大队党支部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努力学大寨,决心改变落后面貌。一九六八年七月的一天,大队党支部书记王绍荣到六、七里以外的黄步岭挑水,老贫农郭烈高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你天天带领群众来挑水,为什么不领着大家去挑土,自己修座水库?”这话使王绍荣深受启发,回到大队就把党支部委员找来,心情激动地说:“旧社会,我们贫下中农出去讨饭吃,今天解放都快二十年了,还要出去讨水喝。党把三百九十多户人家交给我们,要我们带领他们奔社会主义,可是我们连喝水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怎么对得起党,对得起贫下中农!”第二天,他们找了几个老农当参谋,上山勘察地形,寻找水源,修建水库。消息一传开,贫下中农喜笑颜开。上山打石板的人回来了,外出的人也回来了。男女老少开进水利工地,连续苦干六个月,建成了一座小水库。一九六九年蓄上水,当年受益,晚稻一季增产三十万斤。接着,党支部又带领群众大干了三个冬春,建成三座小水库,开了八条总长二十五里的渠道,把“望天丘”变成了自流灌溉的保水田,“火烧地”变成了旱天不旱地的水浇地。一九七○年,全大队粮食亩产跨《纲要》,总产翻一番,除了超额完成国家征购粮任务以外,集体储备了三十万斤粮。新生大队三年巨变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史松明的心弦。他想:眼前就有这样大干社会主义的干部和群众,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由此他进一步认识到:是不是从本质上去发现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对县委来说,是一个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也是能不能学好大寨、赶上昔阳的关键问题。
从基层调查回来,史松明召开县委会继续讨论如何开展农业学大寨的问题。这一次会议开得很活跃,大家摆出了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先进事迹。他们说:农业学大寨,关键在领导。变地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要想星子面貌变,县委首先要端正思想政治路线。
认识上的飞跃,带来了行动上的变化。一九七○年底,县委领导成员满怀“重新安排星子河山”的雄心壮志,跋山涉水,深入基层,热情传播学大寨的先进经验,同时调查了九个公社、四十一个大队和一百二十个生产队的情况,进一步摸清了全县自然灾害的基本规律。他们根据靠山一带地势倾斜,下雨冲田,雨过地旱;沿湖地势低洼,外洪内涝,禾苗易淹;中间丘陵起伏,水土流失,田瘦地薄的自然特点,制定出一个“上蓄、下堵、中导”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五里公社重建曲尺弯水库,是实现规划的头一仗。这座水库位于庐山观音桥下面,过去每当山洪暴发,洪水倾泻而下,冲田刷地;洪水过后,又是干旱,一万多亩农田,产量低而不稳。一九六五年以前,先后两次在这里建过水库,后来都被洪水冲垮了。这次,发动群众总结了过去垮坝的教训,把土坝结构改为浆砌块石结构。他们苦干一冬春,筑起了长一百四十米、高四十二米、宽二十五米的大石坝,锁住了庐山水,蓄水量一百五十多万方,发电二百五十瓩,还开挖了四十里渠道,使全公社大部分农田解除了旱涝威胁,粮食产量成倍增加。
三战曲尺弯的胜利,为靠山易旱的社队提供了多快好省办水利的经验。过去靠物质刺激,花了几年时间上不去的工程,现在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思想领先,一个冬春就上去了;过去等上面投资、调劳力而没有上马的工程,现在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干上去了;过去一些不愿意干的跨社队工程,现在发扬“龙江风格”,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也干起来了。蛟塘公社龙溪咀有三千多亩农田,三十七个村庄,经常遭受洪水袭击。公社党委几次向县委写报告,要资金,要器材,要人力,结果要了一年,等了一年,工程还是上不了马。三战曲尺弯的喜讯传出,公社党委下决心靠群众,靠自力更生,大干了一冬,筑起长一千六百米、高二十米的防洪大堤,挖通长二千米的导洪沟,叫内水改道,一举解除了水患。
学大寨,迈大步,星子县成为江西省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先进单位。在荣誉面前,县委把成绩记在群众头上,更虚心地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他们把群众的智慧,看作是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把学大寨、赶昔阳当作攀高峰,每登上一个高度时,抬头向前看,无限风光在险峰,又继续努力攀登。
随着水利问题的解决,缺肥的矛盾突出了。是伸手向国家要化肥?还是自力更生积造农家肥?县委找群众商量,问题便迎刃而解。花桥公社无私大队第五生产队有一个远离村庄的漫山垄,地薄土瘦,粮食亩产只有三百来斤。生产队在垄里办了一个集体猪场,就地种饲料,就地养猪积肥,以肥改土,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县委满腔热情地总结、推广这一新鲜经验,全县迅速在山垄坳尾办起了九百四十九个集体养猪场,就地改造低产田,促进了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同时,县委进一步落实养猪政策,继续鼓励社员养猪。结果是,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又反过来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全县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肥猪收购计划,社员收入不断增加。
蓼花公社田少人多,每人九分地,是全县粮食亩产上千斤较早的一个公社。怎样继续前进?公社党委书记李松久从一九七二年开始种试验田,在抓一年两熟高产的同时,搞一年三熟的科学实验。经过几年的实践,去年全公社推广种植的三千多亩一年三熟田,全年平均亩产达到一千四百斤以上。今年,他们又乘胜前进,种植的三十五亩一年三熟田,产量比大田增产两成以上,其中李松久种植的一亩多,一熟亩产就达到一千零十一斤。干部的表率作用,推动了群众性科学实验的深入发展,全公社今年早稻一季跨《纲要》。蓼花公社科学种田的经验,经过县委总结、推广,不仅为全县田少人多的高产社队提供了继续高产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为全县干部树立了一种优良作风。各级干部纷纷深入生产第一线,因地制宜地大搞科学实验。县、社两级建立了农科所,大队有科研组,生产队有农技员,形成了四级科技网,广泛开展了科学种田活动,把夺取农业更大丰收,建立在更加可靠的基础上。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