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红灯照亮了藏剧革命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0-25
第5版()
专栏:

红灯照亮了藏剧革命的道路
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 朝华
来自祖国西南边疆的西藏藏剧团,在首都的文艺舞台上演出了藏剧移植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他们学习运用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对古老的藏剧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较好地再现了原剧的风貌,受到了工农兵观众的好评。藏剧革命的这一崭新成果,生动地反映出革命样板戏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深入普及的喜人景象。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前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是尖锐复杂的。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不甘心失败,常常利用他们在文化领域残存的影响发动进攻,甚至煽动演唱旧藏戏,跟无产阶级争夺文艺阵地。利用本地区的民族语言、戏剧移植革命样板戏,可以使本地区、本民族的工农兵群众直接听懂革命样板戏,就能更好地发挥革命样板戏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战斗作用。
移植革命样板戏的过程,也是促进民族戏剧的传统艺术形式革命的过程。藏剧是广泛流行在藏族地区的民族剧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但在解放前,由于最黑暗、最反动、最残酷、最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摧残,藏剧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旧藏戏演出内容大都是描写喇嘛、国王、贵族和仙女的故事。表演形式停留在较原始的广场剧阶段,演出没有舞台;演员不化装,有的头戴面具;音乐唱腔虽有多种曲牌,但旋律大同小异,节奏均为散板,伴奏乐器仅有一鼓一钗。因此,如何改革旧藏剧,适应表现革命人民火热斗争生活的需要,这是藏剧革命面临的重要课题。
西藏藏剧团的革命文艺战士,在学习移植《红灯记》的过程中,遵照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伟大教导,对藏剧音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批判,继承其有益的部分,借鉴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经过大胆创新,反复实践,终于较好地塑造了无产阶级英雄的音乐形象。
藏剧《红灯记》首先从藏剧和藏族民间音乐中选择音乐素材,努力创作能体现英雄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音乐基调。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的音乐基调,是从藏剧传统唱腔里选择出比较高亢宏亮的音调为基础,并根据藏剧音乐旋律进行的特点进一步加工,用了连续的跳进,配合以宽广的节奏,创造了既有藏剧音乐特点而又刚健有力的音调。这一音乐基调,在全剧多次出现,贯穿发展,从而使李玉和的音乐形象比较完整统一。李奶奶这个饱经风霜、久经考验的革命老人的音乐基调,是从后藏地区的民歌里选出乐句与藏剧音调加以揉合提炼而成的,音乐特点比较质朴有力。李铁梅的音乐基调,是以工布地区比较轻快、深情的民歌音调与藏剧音调相结合而创作的,较好地表现了铁梅朝气蓬勃、勇敢倔强的性格特征。
在确立人物音乐基调的基础上,藏剧《红灯记》充分运用藏剧音乐原有的发展变化规律,吸收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努力创作时代精神和剧种特色相结合的音乐唱腔。
在节拍、节奏和板式方面,藏剧《红灯记》的音乐唱腔,从戏剧内容、人物感情出发,努力挖掘藏剧音乐中包含的丰富的节奏、节拍因素。在唱腔中,既充分运用了藏剧原有的长于抒发情感的散板,又创造性地运用了慢板、中板、快板、特快等各种板式;2/4、4/4、3/8等多种节拍,以及从弱拍起、切分节奏等多种节奏形式,大大突破了旧唱腔只用自由缓慢的散板节拍的陈规,丰富了藏剧音乐的表现力。例如第六场,李玉和愤怒高唱“变节投敌罪难容”一句唱词时,音乐采用特快板式和3/8、2/4的混和节拍,既表现了李玉和慷慨激昂、怒斥叛徒的无产阶级义愤,又保留了藏剧音乐节拍、节奏的特点。
在旋律方面,藏剧《红灯记》音乐唱腔采用了藏剧音乐中极有风格特色的“整固”。“整固”即是指每个乐句中间和每句唱腔结尾的装饰性花腔,现经初步规范以后,有机地揉合到新的唱腔里,为表达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较好地体现了藏剧音乐的独特风格。另外,还运用了藏剧音乐富有特点的大二度旋律转调,并吸收借鉴了四、五度转调的手法,以利于揭示英雄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例如:在李玉和的“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一段唱腔中,采用了大二度转调的手法,比较细致地展现了李玉和对战友无限深厚的阶级情谊,和对党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心。
伴唱是藏剧音乐中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之一。藏剧《红灯记》的音乐,突破了旧藏剧中每句都跟腔模仿的呆板的伴唱方式,而是根据烘托气氛、刻画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伴唱,使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高大。例如在“雄心壮志冲云天”的核心唱段中,当李玉和唱完“但等那风雨过”,就引进了深情的混声、女声伴唱,并出现了《东方红》主题,说明了毛泽东思想是英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接着在李玉和唱到“百花吐艳,新中国如朝阳光照人间”一段唱词时,运用了复调手法,使女声伴唱与李玉和的唱腔交相辉映、层次丰富,较好地抒发了李玉和展望祖国光辉前景的革命情怀和解放全人类的博大胸襟。
在移植过程中,一支以民族乐器为主体的混合乐队初步建立。其中以藏京胡、铁琴
(弦乐器)、六弦琴、笛子、扬琴为主,加上鼓、钗、串铃等打击乐器。在突出藏族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的基础上,还适当地吸收了管弦乐器,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藏剧音乐的表现力。
藏剧过去表演艺术极为贫乏,除有一部分较简单的舞蹈动作外,没有什么做功和武功,通过移植《红灯记》,推动和促进了藏剧表演艺术的革新和发展。
通过移植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藏剧这个古老剧种焕发出了革命青春,藏剧革命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在移植中还存在着有待于进一步认真解决的问题,例如,有的唱段中的音乐形象不够鲜明、丰满,缺乏必要的变化发展。此外,从广大的藏族地区积极地吸收、借鉴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用以充实、丰富、发展藏剧音乐,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广泛、深入。我们热诚地希望西藏藏剧团的革命文艺战士,认真总结和发扬移植《红灯记》的宝贵经验,在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使新生的藏剧之花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鲜艳夺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