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她保持着人民勤务员的本色——记辽源市粮食局副局长、新干部韩玉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0-28
第3版()
专栏:

她保持着人民勤务员的本色
——记辽源市粮食局副局长、新干部韩玉兰
共产党员韩玉兰同志原来是吉林省辽源市东风一粮店的营业员,一九七三年十二月担任辽源市粮食局副局长。工作岗位虽然变了,但是她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着人民勤务员的本色。
韩玉兰同志担任领导工作以后,碰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感到任务更重了,因此,她更加自觉地认真看书学习。她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那怕是夜里十一、二点到家,也要学习一小时再睡觉。她在学习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学以致用。有一次,局里举办基层领导干部学习班,有人提出增加伙食的补助部分,减少个人支付部分。韩玉兰同志知道后,严肃地指出:“这是损公利私,我们决不能这样做。”有人说:“过去有这么搞的,算不了啥事。”韩玉兰同志说:“过去这么搞,是觉悟不高,认识不清。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我们觉悟提高了,认识清楚了,就不应该明知故犯。”
粮食局的工作比较忙,时间紧,但韩玉兰同志尽量挤时间参加劳动。上班时没时间,就经常利用午休、星期天和节假日参加劳动。每逢到基层工作时,经常是走到那里劳动到那里。韩玉兰同志干起活来,总是拣脏活累活干。就这样见缝插针,去年一年她共劳动了一百一十天,今年上半年又劳动了五十多天。
韩玉兰同志体会到,经常参加劳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加强企业管理,节约粮油,全市各粮店普遍学习“面袋抖净、油桶控净”的经验。但是,韩玉兰同志在劳动中发现,有些粮店的同志认为,抖一下,控一下,油水不大,嫌麻烦。为了解决这个思想问题,她首先把自己倒的面袋抖净,然后把她倒的面袋和别人倒的面袋各称了一百条,她的就比别人的轻了七斤。她对大家说,一百条面袋抖出七斤面粉,看来数量不大,但是积少可以成多。一个粮店一天倒二百条就是十四斤,一个月就是四百二十斤,一年就是五千多斤,全市的粮店都这样做,一年就是二十五万多斤。经过这样一计算,大家就对“面袋抖净、油桶控净”的经验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以后每个人都自觉地这样做。这个经验很快在全市得到了推广,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粮油。
韩玉兰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后,决心用人民给予的权力为大多数人服务,决不利用职权搞特殊。她的一个亲戚听说她当粮食局副局长以后,想找她批点饲料粮。韩玉兰同志说:“批饲料粮有政策规定,不能随便批,咱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违反政策!”她拒绝了这个亲戚的不正当要求。
韩玉兰同志认识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往往从生活小事上打开缺口。因此,必须破私立公,不断改造世界观,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韩玉兰同志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去年,局里盖了三栋家属宿舍。领导和同志们考虑她家住房紧,条件差,离局远,很不方便,打算分给她两间新房。当征求韩玉兰同志的意见时,她却说:“我现在的住房是有些困难,但是和一些同志比较起来,我的困难还是小的,也是能够克服的,还是把这房分给更困难的同志吧。”她爱人听说她不要新房,很有意见。她说:“咱们在一起工作的同志,都还在这里住着。我当副局长了,就要离开大家往新房搬,这不是脱离了群众吗?咱们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等同志们的房子都解决了以后咱们再搬。”这么一说,她爱人的思想也通了。
一次,她到石驿粮库检查工作,因为走时匆忙,没有结算饭费,回局后,她特意写了一份检讨书,连同饭费一起寄给粮库。粮库的职工赞扬说:“韩玉兰同志真是一尘不染哪!”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四届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委员、田东县作登公社党委书记黄作勤(壮族),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扎根于群众之中,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