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积极支持下乡知识青年学大寨创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03
第3版()
专栏:

积极支持下乡知识青年学大寨创大业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十二名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代表《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发表以后,在上海市工人、农民、干部、知识青年、应届中学毕业生和革命家长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心情激动地说:“这封信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表达了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的决心。”许多回沪探亲的下乡青年读了这封信,很受鼓舞,提前赶回农村,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学大寨。许多革命家长读了这封信,连夜写信给自己的子女,鼓励他们在农村扎下根来,为把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乐园贡献青春。我们上山下乡工作机构的同志学习了这封信,更是感到教育深刻,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政治责任心。
解放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上海市有近百万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奔赴农村,奔赴边疆,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各级党组织和贫下中农的培养教育下,正在广阔的天地里茁壮成长。他们冲破旧传统观念的束缚,排除林彪反党集团的干扰,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神,同贫下中农一起艰苦创业,战天斗地,重新安排山河,发展壮大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朝气蓬勃地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十二名知识青年代表之一的张登龙,落户在安徽省临泉县高塘公社。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他和另外十名上海知识青年一起,在党组织和贫下中农的支持下,办起了五·七农机修配厂,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三年来,他们走遍了临近四个县的一千零四十个生产队,为社队修复各种机器、工具二万五千多部(件),促进了当地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开展,抵制了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贫下中农称赞他们厂是“家门口的方便厂”、“庄户人家的贴心厂”。安徽省霍丘县平岗公社红旗大队的五十三名上海知识青年,和当地的知识青年、贫下中农一起,兴修水利,实行“旱田改水田,杂种改良种,稀植改合理密植”,大搞科学种田,苦战四年,使这个一向“靠贷款,靠救济,吃供应粮”的后进队,一跃跨进先进行列,去年粮食平均亩产由原来的三百多斤提高到一千一百多斤。四年来,这个大队卖给国家余粮一百零三万斤,集体储备粮二十二万斤,公共积累达三万多元,还添购了七部农机具。广大知识青年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把自己学到的文化科学知识用到农业学大寨上。他们豪迈地说:“昔日,我们的革命老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三座大山,创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红色江山。今天,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保卫无产阶级专政的红色江山,用实际行动来缩小三大差别,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多做贡献!”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从事上山下乡工作的同志面前:广大知识青年冲上了农业学大寨的第一线,我们应该怎么办?知识青年把一生交给党来安排,我们应该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坚决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尽量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几年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从政治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支持知识青年,关心知识青年。我们派出了由两千多名干部组成的学习慰问团,到上海知识青年比较集中的地方,协助当地党组织做好工作;还举办多种形式、多种专业的业余函授教育,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资支援当地发展生产,落实党的有关政策,关心知识青年家长的思想和生活,努力做好巩固工作,使广大知识青年能更好地投身到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去,在广阔天地里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决不辜负毛主席、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一定要做知识青年的贴心人,做农业学大寨的促进派。
我们学习了十二名知识青年代表《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深深感到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和党的要求相比,和知识青年的革命热情相比,还是很不够的。今后,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继续努力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作,积极支持知识青年学大寨创大业的革命精神,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做出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