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学习大寨的经验——湖南省桃源县委领导农业学大寨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10
第2版()
专栏:农业学大寨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学习大寨的经验
——湖南省桃源县委领导农业学大寨的事迹
一踏进桃源县,到处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松杉翠竹盖满山峦,石砌梯田成片,水库塘坝密布,渠道隧洞相连,荒地废溪变成了阡陌纵横的稻田,流经全县的五条水系的大小河坝旁,布满了水轮泵、发电站……,桃源已成为湖南省农田水利建设出名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县。
近几年来,中共桃源县委带领群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大寨、昔阳为榜样,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现在,全县已修建各种水利设施三万多处,全县旱涝保收地面积扩大到八十八万亩,平均每人有一亩多保收地。一九七四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六九年增长四成,亩产跨过了《纲要》。棉花总产量翻了两番,其他农副业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县 委 首 先 冲 破 思 想 障 碍
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前,桃源县农业学大寨的步子迈得不大。在县委领导班子中,部分同志想变怕难、想干怕苦、想斗怕错的思想比较严重。治理白洋河就是突出的一例。这条河是沅水在桃源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沿河两岸有四十三万亩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四。解放前,白洋河流域是全县水、旱、涝灾最严重的地方。解放后,虽然修了一些水利工程,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大寨、昔阳的榜样鼓舞着这里的干部和社员群众。他们强烈要求治理白洋河,迅速改变桃源面貌。当时,县委多数同志认为应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带领群众大干。可是,少数同志存在着种种顾虑,如怕抓了农田基本建设,误了当年粮食生产,不敢大干;怕工程大,条件差,干不了,不想大干;怕大协作不好搞,“上马容易,下马难”,不愿大干。
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县委领导大家重温了《共产党宣言》和毛主席的《实践论》等光辉著作,并带领大家到下面去,看看群众是怎么想的,怎么干的。
常委们来到白洋河中游的重阳公社。这个公社人口不到一万,底子薄,条件差,粮食亩产长期在六百斤上下徘徊。一九七○年冬,公社党委发动群众学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年时间,兴建了一座原计划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水轮泵站,把白洋河水引上了山岗,使全公社的耕地基本上达到了旱涝保收,粮食平均亩产一年就跨过了《纲要》。
一个公社能够发展得这么快,一个县的人力物力条件更充足,为什么不能快上呢?大家通过学习和实际观察,认识到只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大寨,就能改变面貌。前几年学大寨的步子迈得不大,全县面貌改变不快,主要是县委领导上缺乏雄心壮志,看不到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于是大家自觉批判了想变怕难、想干怕苦、想斗怕错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
县委冲破了“三怕”的思想障碍以后,目光远了,胆量大了,信心足了。他们说:办社会主义大农业,干就要大干,干就要干好,不但要考虑到当前,更要想到长远。于是县委组织了贫下中农、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小组,勘测了白洋河两岸三百多个山头,广泛听取了群众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全面根治白洋河的规划。广大干部和群众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大打歼灭战,在白洋河流域新建和配套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八百二十多处,使千古水害开始变为水利。
治理白洋河的胜利,使干部进一步看到了群众的力量,群众更加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真是越干越敢干,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了。大干,必须有个大干的规划。继白洋河之后,县委又组织了六十个规划小组,对全县土田山水进行了普查,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制定了一个田土山水综合治理的全面规划,抓住主攻方向,分清轻重缓急,本着先抓效益大的,后抓效益小的;先抓粮棉集中产区,后抓粮棉分散产区;先抓配套,后抓新建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使全县农田基本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效果越来越好。
做 好 后 进 队 的 工 作
运动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还有一部分后进社、队步子迈得不大。如果不帮助他们赶上来,就不可能使全县面貌改观。因此,县委在抓先进的同时,由书记挂帅,抽调八名常委和六百多名机关干部,到后进社、队去蹲点,一个一个社、一个一个队地解决问题。
小伏溪流域,有九个公社、五十六个大队,过去曾经被认为是“变不了”的穷地方。县委一位负责同志来到这里,访问了老贫农、老党员,发现这些社、队后进的主要原因,是路线不对头,一小撮阶级敌人利用农民中存在着的小生产者的私有心理和习惯,煽动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他帮助这些公社的党委和大队党支部端正路线,对广大基层干部和社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带领群众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组织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
为了使小伏溪流域的五万五千亩农田旱涝保收,在小伏溪上游修建了一个中型水库。县委负责同志住在工地,吃在工地,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总结经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过一百天的奋战,水库修建起来了。去年,小伏溪两岸的粮食亩产第一次跨过《纲要》。一批长期处于后进状态的穷队终于改变了面貌。
泥窝潭公社是全县有名的“老大难”公社。县委一位领导同志来到这里,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到这个“老大难”,难就难在班子软。他决定从领导班子建设抓起,帮助公社党委开门整风,发动群众提意见。在领导和群众的帮助下,公社党委检查了过去那种“田多人少负担大,水缺田瘦条件差,累断腰杆难变化”的错误思想,带领群众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修水库塘坝,一年打了个翻身仗。去年全社平均亩产八百七十二斤,每亩比上年净增二百三十二斤。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桃源县原来的十三个后进公社和一百三十个后进大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不但促使先进社队更先进,而且震动了“老中游”队,大家都振奋革命精神,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带 领 群 众 继 续 革 命 不 停 步
经过几个冬春的大干,桃源县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之一。县委有的领导同志面对着上级的表扬,群众的称赞,嘘了一口气:“贫穷落后的帽子总算甩掉了”。部分干部和群众也流露出自满情绪。县委意识到必须克服这种满足现状的情绪,否则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怎样使干部和群众中已经激发起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不断高涨呢?县委想起了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农业劳动模范李光庆常说的一句话:“为饱肚子种田,亩产五、六百斤就够了;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种田,亩产三千斤也不满足。”李光庆年近七十,他有那么一股为革命种田的拚命精神。他常说“做田里工夫,想天下大事”。他在五亩麦、稻、稻“三熟制”试验田里,创造了亩产二千五百多斤的成绩以后,又提出并实现了“人满七十,粮过三千”的奋斗目标。他所以能够永不满足现状,不正是因为他心中有个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大目标吗?于是,县委领导大家重新学习和深刻领会列宁关于“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它的任务决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而是引导群众前进”和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等教导,大讲大寨贫下中农“站在虎头山,眼望天安门,胸怀全世界”的豪迈气概,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谁种田,为谁大干,大干了还要不要继续大干”的讨论。
这是一次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开阔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眼界,全县人民以更大的积极性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了巩固已有成果,使现有水利设施更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桃源县委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水利工程大检查,发现水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县委认为这些水利工程是全县贫下中农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管好。于是,县委把水利管理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层层设立管理领导机构,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狠抓配套和维修工作,提高质量标准,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
在继续大办水利的同时,他们还带领群众,在尽是风化石的指防山上有计划地栽树。如今,指防山周围的崇山峻岭已开垦成一万一千多亩的大片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去年冬天,桃源县九龙山附近的五个公社,又组织万人上山,把一万二千多亩荒山开垦出来,栽上了树。现在,象指防山、九龙山这样万亩以上连成片的用材林、经济林,已营造了八片;还办起了六百八十多个社、队林场。
桃源县委负责同志在谈到领导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体会时说:“比起大寨、昔阳来,我们还差得很远。我们不能满足已有的成绩和进步,还要向前想,向前看,向前闯,脚踏实地继续大干!”他们决心在现有的基础上,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甘肃省礼县康河大队的社员群众,难苦奋斗改河造田,硬是用钢钎和大锤打通了一个五十多米长的石山洞,并在河谷造田一百多亩。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