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东留善固大队带动周围的队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10
第2版()
专栏:

东留善固大队带动周围的队前进
在普及大寨县的运动中,一个先进队如何把周围队带上来,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河北临西县下堡寺公社东留善固大队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几年来,他们和周围的兄弟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前进。去年,这些队粮食亩产全都跨《纲要》,有的还过了“黄河”,超了千斤。
优越感变成了责任感
一九七一年夏天,东留善固大队党支部书记吕玉兰,同干部们检查中耕情况。有的人看到自己队的庄稼比周围队长得高,沾沾自喜地说:“今年又够他们赶的了!”吕玉兰同志听了,严肃地说:“庄稼比别人高,并不完全说明思想觉悟就比别人高。”她跟大伙讲:众人拾柴火焰高,建设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的大事业,光靠一村一队是不行的。咱队的庄稼长得比别队的好,也说明咱对人家帮得不够,责任没尽到。从此,他们把帮助兄弟队当成一项重要任务。党支部八名支委分别负责和周围队联系,经常交流学理论,抓路线,促生产的经验和体会。
今年春天棉花下种的时候,下了一场小雨,正是抢墒播种的好机会。离东留善固五里远的倪庄大队,水源条件差,农机具不足,棉花播种有困难。东留善固的干部和社员听说后,马上把刚买来的三台马拉播种机送了去。春雨是可贵的,这种精神更可贵!倪庄大队的干部和群众看到崭新的机器摆在面前,十分激动。一个老贫农说:庄稼人谁不知道农时的重要,人家把新机器先让给咱用,这真是“龙江风格”啊!他们全力以赴地突击抢种,只用了三天时间,就适时完成了五百亩棉花的播种任务。
东留善固村北的林场里,有邻县郭庄大队的一百亩地。从前,这块地春种秋不收。东留善固造林后,防了风,固了沙,这块地变成了良田。每逢干旱,东留善固还把自己的井水引来浇灌,保证郭庄这一百亩地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在东留善固的干部和群众看来,对兄弟队的支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而且帮助也是相互的。他们心里装着“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共产主义精神。
戴上“光荣花”常想“身上疤”
东留善固大队由过去的穷沙窝,变成了林茂粮丰的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干部和群众常说:先进队不是天生的,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有经验,也有教训,不能只戴“光荣花”,不揭“身上疤”。他们在帮助兄弟队学大寨的时候,总是以诚恳的态度,经常讲自己发展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经验教训来启发别人。
张三寨大队跟东留善固村挨村,地搭地,生产条件比较好,可就是农业生产上不去。原因是大队领导班子比较软,对阶级斗争抓得不力,对资本主义倾向也不敢批。东留善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杨建文到那里介绍了本大队走过的路。过去,东留善固有的干部对阶级敌人也不敢斗,对资本主义倾向也不敢批。吕玉兰同志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以后,带领干部和群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阶级敌人斗,与修正主义路线斗,与资本主义倾向斗,斗出了一个大好形势,粮过千,棉过百,林、牧、副、渔大发展。
张三寨大队的干部听了很受启发。他们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狠批了“中庸之道”。然后,他们带领群众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一九七三年粮食亩产猛增到七百多斤,一九七四年又突破了千斤关。
东留善固大队领导班子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整风,常常请周围队派代表参加。他们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自己敢于揭短,短处才可以变成长处,而且在兄弟队面前揭短,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也可以使他们得到借鉴,少走弯路。今年,东留善固大队党支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行了一次开门整风。大家联系个别干部身上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学习理论,端正路线,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参加这次整风的西倪庄大队党支部书记朱桂成听了很感动,认识到,先进队之所以先进,是因为他们坚持党的原则,勇于揭露矛盾,坚决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回到西倪庄,就和党支部其他成员一起学理论,揭矛盾,批判资产阶级思想作风,促进了大家的思想革命化。
帮 别 人 更 要 学 别 人
东留善固的干部和群众常说,先进队并不是样样都好,后进队也有积极因素。帮别人更要学别人。
去年冬天,干部制订小麦增产计划时,不少人提议把指标定在九百斤。但也有人认为订高了。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党支部让大家到周围队看一看。张三寨大队,两年来粮田每亩增产幅度都在二、三百斤以上;超千斤后,又订出了新的增产计划。张三寨是东留善固亲手帮上来的,他们那股雄心壮志和革命精神,给东留善固的干部和群众以很大鼓舞。大家说,固步自封,夺不来高产,因循守旧,干不好社会主义。大家一致同意把指标定在九百斤。今年夏季,这里小麦亩产九百六十斤,超过了预定指标,实现了高产高贡献。
干部们外出,经常带着向别人学习的任务。一次,党支部副书记王守增到邵庄大队交流经验,看到那里自制的耧铧都是用旧车圈加工制成的。那里的干部和群众说,穷队就得靠穷办法。这句话对王守增触动很大。他想:我们也是靠这些“穷办法”起家的,现在“家大业大”了,更要经常想着这些“穷办法”,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第二天,党支部就组织全体干部到邵庄参观学习。
这样一来,东留善固大队与周围的大队,出现了一个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的生动局面。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