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胸怀全局 当好配角——记安徽省淮南谢一矿“全心全意为一线服务的机电尖兵队”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10
第3版()
专栏:

胸怀全局 当好配角
——记安徽省淮南谢一矿“全心全意为一线服务的机电尖兵队”的先进事迹
“台台设备无杂音,条条巷道无杂物,千米皮带一条线,安全运转无事故。”这是来自全国各地煤矿工人代表参观了安徽谢一矿后共同的赞语。
一走进这个煤矿的井下,顿时给人一种清新整洁的感觉,到处可以看到一派井然有序生气勃勃的景象:那纵横交错的一百二十里长的巷道中,整齐地吊挂着几排总长达七万米的电缆线,巷道各处的七百多台机电设备,台台运转正常。长龙般的链板运输机和皮带运输机连成一条直线,不停息地转动着,把地下乌金源源运出矿井。
矿井下面工作地点分散,机器经常移动,而且不断受到煤、水和地层压力的侵袭,这对管好用好机器设备是困难的。但是,谢一矿机电保运队工人一个心眼为采煤第一线服务,用顽强的革命精神战胜这些困难。他们在工作上提出了高标准,在思想作风上提出了严要求。
这个机电保运队有十七个保机组,二百五十六名工人。他们胸怀全局,甘当配角,认真负责抓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几年来全队设备完好率一直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今年设备完好率在百分之九十二以上,有效地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成为全国煤炭战线上,全心全意地为采煤第一线服务的机电尖兵。煤炭部曾多次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他们管好用好机电设备的经验。
严字当头 一丝不苟
一天上午,矿井下有一根电缆漏电,变电所的开关突然跳闸,明亮的电灯骤然熄灭,正在这里工作的党支部书记朱平、电工组长闵宪尧,马上指挥值班电工巡查电缆线路。但没有找到电缆漏电的地方。值班电工扳动电闸,把电源送上线路,恢复了正常工作。电送上了,机器运转了,但朱平、闵宪尧的心情却很不平静。他们知道,开关跳闸说明有漏电现象,没有发现漏电的地方,这就留下了一处隐患,它可能导致人身触电,也可能冒火引起井下煤尘、瓦斯爆炸。为了阶级兄弟和矿井的安全,强烈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要查出漏电的地方。他们背着测量接地的摇表,在一条一条巷道里奔走,对条条输电线路进行测试。从摇表指针上发现,二六采区电缆线的绝缘性能降低,他们断定隐患就发生在二六采区这条线路上。朱平、闵宪尧发扬连续作战和不怕疲劳的作风,在天黑的时候,又带领二十多名工人,走向矿井,来到二六采区。他们对一千米长的电缆线,一分一寸进行检查,一厘一毫也不轻易放过,检查了整整半夜,终于把隐患找到了。
一根电缆可以符合高标准的要求,一个保机组分管的几十台机器设备能不能符合高标准的要求?保机组组长赵广书想:“人有严要求,机器设备就能达到高标准。”一九七三年他向全组工人提出了一个奋斗目标:“向设备完好率百分之百进军!”这个新的奋斗目标,鼓舞了工人的斗志。但是,也有个别人说:“维修机电设备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就不简单啦,再要超过国家标准,必定要做更多的工作,能办得到吗?”赵广书满怀信心地说:“干革命嘛,就是要挑重担,从严从难,多做工作。”赵广书领导全组工人,按照高标准的要求,进行维修机电设备的工作,遇到困难不动摇,遇到问题不绕道。一次,在检查设备完好情况时,赵广书发现老战友陈玉金负责维修的一个链板机机头对轮误差,按国家标准是合格的,但不符合组里的要求。赵广书要求重新调整。陈玉金为难地说:“机头地点的顶板压力大,巷道狭窄,费好大劲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在困难的条件下就这样吧!”赵广书坚定地说:“我们只能克服困难,决不能在困难面前退却。”这天晚上,赵广书和陈玉金不顾工作一天的劳累,身背工具包,手拿着撬棍,一起来到检修机头的现场。赵广书侧身躺在链板机旁,调整机器的部位,陈玉金测量对轮误差的距离。腰累酸了,腿蹲麻了,他俩那管这些,一直干到机头对轮达到了高标准。
机电保运队所有工人,都象朱平、闵宪尧、赵广书一样,严格地要求自己,使自己管理的机器设备达到高标准。水泵组工人刘济华,在矿井下操纵四个巨大水泵,一九七三年有一台因为水泵主体和电动机的对轮间隙比完好标准多了三丝,相当于多了一根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大小,并不影响机器安全运转,但刘济华对组内工人说:“要使设备完好,别说多三丝,多一丝也不行!”他下决心和其他工人一起,用了几个月时间,仔细查对,找到了对轮间隙多三丝的原因,采取措施,不仅消除了这三丝误差,并且做到远远超过了规定的要求。电工组工人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不但确保电流安全送上线路,而且做好电器设备的电流整定、漏电检查和接地三大保护工作,坚持每天进行试验,两年来仅漏电继电器就试验了二万三千多次,使电器三大保护装置经常保持着良好的性能。
刻苦钻技术 精心管设备
打猎要有好枪法,管设备必须掌握过硬的技术。谢一矿机电保运队的工人刻苦钻研技术,努力提高维修机电设备的技术水平。他们干劲加钻劲,一心要为采煤第一线服务好。
老工人贾礼荣有一段有趣的经历。有一天,他见到一个工人从井下往地面上跑,来回跑了两趟,在路途上用了整整两个小时。一打听,原来这个工人在井下检修机器,缺少一个伞齿轮,第一次上井把规格搞错了,拿到井下不能使用,不得不再次上井拿一个符合规格的伞齿轮。贾礼荣正在这时从井下调到备件室工作,心想:这个工人干劲很大,走路还带小跑,如果既有革命干劲,又熟悉各种备件规格,更换零件的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他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自己应该努力熟悉备件性能、规格。备件室有上千种不同规格的备件,他就孜孜不倦地作记录,把不同规格的备件记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有时,他见老设备缺少备件的资料,便跑到机器上测量备件的规格尺寸,整理出自己管理备件的一套资料。有时,井下增加一些新的能力大的链板机,他又围绕着这些机器转圈,熟悉每个部件和零件。他刻苦钻研,把各种备件的用途、规格,都记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青年工人钱维清在一台电机上更换一块磁铁,他把这块磁铁装倒了。送电时,只听电机“嗡嗡”响,看不见机器转圈。小钱从机器不转圈上,看到自己的弱点,从此,下决心学习技术。他跟老师傅下井干活,勤看勤问,学习老师傅的经验。他在工作之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机械和电力方面的书籍,他看到一份“漏电继电器工作原理图”,起初翻来复去看不懂。“是放下不学呢,还是再钻下去?”小钱思索着。他想,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就需要一支又红又专的机修工人队伍。如果不掌握现代化技术怎么能够建成这支队伍呢?小钱决心钻研下去。他不懂就带着图纸,去请教老师傅。回到家里,又模仿着绘出一张大图纸,贴在床头的墙上,一天看几遍。很快,他从这张图纸上,熟悉了漏电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他把学到的技术知识用到工作中,使许多带病运转的机器恢复了健康。
生产形势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为此,队党支部开办了业余技术学习班,开展了技术表演赛,带领全队工人学习电子技术。他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电子技术,在链板机、皮带机和煤仓上实现了自动化和联动化。井下的一个采区的几十台链板机、皮带机象一台运输机一样工作,节约了大批劳动力,有力地保证了采煤第一线生产。
想第一线所想 急第一线所急
“磨好刀,擦好枪,保证采煤第一线打胜仗。”这是保运队工人决心当好配角,管好用好机电设备,发出的钢铁誓言。
然而,这种明确的当采煤配角的思想,是经过一番斗争得来的。以前,他们管理机电设备的方向不明,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不能适应采煤生产需要,造成“机器出事故,有煤运不出”的被动局面。事实向保运队工人说明,机电设备维护不好,对采煤生产影响很大。在路线教育和加强企业管理中,党支部带领职工认真回顾总结了过去管好机电设备,促进煤炭生产的经验。有一个月烧坏电机四台,影响采煤生产二十一个小时;有一个月消灭电机事故,保证了采煤队多采煤二万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使保运队工人认识到,管好用好机电设备,对采煤生产影响极大。同时,通过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使机电工人进一步树立了胸怀全局、当好配角,全心全意为采煤第一线服务的思想。
有一次,保机组组长张玉才带领六个工人在二八采区维修机器,突然石峡里面冒出一股水流,每小时流量达一百八十吨,巷道里的水起升一尺,几台链板机被迫在水中运转。张玉才冲向出水地点观察水情,原来这是解放前留下的隐患。张玉才动员大家挖沟排水。可是,有的人说:“机电检修工人是保证机器运转的,挖沟排水不是咱们的活!”张玉才意识到这是全心全意为采煤第一线服务思想不牢固的一种表现。他把全组工人召集到一起说:“采煤工人和机电工人分工虽不同,都是煤矿的主人翁;为了保证第一线多产煤,不论在我们工作范围内外,不管什么工作都应当干!”全组工人团结一致,挥镐挖沟。结果,水排除了,巷道又成了无积水、无遗煤、无杂物的清洁巷道。在这里,洋溢着机电工人和采煤工人新的团结战斗的热烈气氛。
由于这个队的思想风格高,工作出色,在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上获得了“全心全意为一线服务的机电尖兵队”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通讯员
《安徽日报》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谢一矿机电保运队的工人们在交流维修技术。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