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草原医疗卫生队伍壮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12
第4版()
专栏:

草原医疗卫生队伍壮大
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少数民族医疗卫生队伍,近几年来有了迅速发展。现在,全盟的医务工作者,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近两倍,其中少数民族医务工作者占一半以上。
呼伦贝尔草原居住着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十三个少数民族。解放前,这里的各族牧民生活贫困,缺医少药,疫病流行,人口逐年下降。解放后,特别是在毛主席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后,党和政府从天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大城市抽调大批医务人员,组成医疗卫生工作队,来到呼伦贝尔草原,防病治病,帮助办合作医疗,培训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员。现在,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盟、旗有医院,公社有卫生院,生产大队有卫生所,四级医疗卫生网基本形成,草原的许多牧业点上有了自己的赤脚医生。
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牧民居住分散,给防病治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医务工作者,生在草原,熟悉当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与牧民有深厚的阶级感情。他们一年四季身背药箱,骑着马,从一个牧业点到另一个牧业点,从一个蒙古包到另一个蒙古包,为贫下中牧送医送药,防病治病。陈巴尔虎旗一个蒙古族女赤脚医生,不但经常背着自己不满周岁的孩子骑马出诊,还把自己家住的蒙古包当成病房,热情接待病人。几年来,在她家“住院”治疗过的十四名重病患者都恢复了健康。牧民们亲切地称她为“玛尼赛音鄂木其”(我们的好医生)。
文化大革命中,呼伦贝尔盟建立了卫生学校,设有民族学员班,用蒙古文讲授。少数民族学员免费上学,他们来自牧区,毕业后又回到牧区,为贫下中牧服务。盟还办起了蒙古族医生学习班。许多蒙古族老医生焕发了革命青春,把自己的医疗知识传授给年青人,使蒙古族医疗队伍不断发展。蒙古族医务工作者近年来还对蒙古族医学书籍进行了翻译、整理和搜集蒙古族医疗验方等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