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光辉的历程 壮丽的颂歌——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15
第3版()
专栏:

光辉的历程 壮丽的颂歌
——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宇晓
震惊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宏伟、壮丽的革命史诗,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战胜王明、张国焘“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胜利凯歌。在纪念伟大长征胜利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反映这个重大题材的大型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首都重新演出了,这使广大工农兵群众和老红军同志感到特别兴奋。
长征组歌这部作品,经过加工修改,更加突出了长征过程中的路线斗争,更加有力地歌颂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作品从歌词到音乐,都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
作品中第一曲《告别》,第二曲《突破封锁线》,首先就是从路线的高度来回答为什么进行长征的问题。
随着《告别》的乐曲和歌声,使我们想到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的严重恶果而迫使红军撤离革命根据地时的情景。“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从开始这四句舒缓而又深切的混声合唱中,我们感到的是一种深沉壮烈的情感,既蕴蓄着对王明路线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仇恨,又体现了红军指战员不为艰难挫折所屈服的英雄气概。特别是在“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一段深情的女声合唱之后,紧接着出现了坚毅、刚劲的混声合唱,有力而充满信心地回答出:“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第二曲《突破封锁线》,则是在第一曲基调上的进一步挥洒。这段歌曲在音乐上一气呵成,表现出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战斗情景。虽然红军“不怕流血不怕苦,前赴后继杀虎狼”,但由于王明路线的统治,排斥了毛主席在党中央的领导,红军仍然处在非常困难的境地。这一段紧迫的歌声最后,红军从心底自然而然地发出了“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的渴望来。这两句歌词,前一句在节拍上加以延长,用以表现全军指战员想念毛主席的深厚阶级感情;后一句在“迷雾途中”之后急促停顿一下,然后激昂地唱出“盼太阳”三个字,非常形象地表现出红军指战员的迫切心情。听到这样的歌声,怎能不激起我们对王明路线的异常愤慨,唤起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比热爱呢!
我们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听到了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这是一首感情非常丰富的歌曲。开始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四句,明朗而又深情的女声二重唱,不只是在描写环境,而且是在抒发革命从此(遵义会议)即将走向胜利的开朗情怀。特别是在“旭日升”后面的衬字“哎”的拖腔中,高音声部唱“?”,低音声部唱“?”,一般情况下这两个音同时出现是不协和的,但用在这里,却产生了清脆、明朗的音响效果,喻意着革命的“新春”已经来到。之后紧接着出现的快速的混声合唱,在音乐上产生强烈对比,通过这个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万众欢呼毛主席”的欢腾、热烈的感情,表达了红军和群众对遵义会议取得重大胜利的无限喜悦。最后,又在浑厚壮丽的混声大合唱中,唱出了“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的警句。这是一曲热烈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赞歌,正是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而使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它“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我们应该加以热烈的歌颂。
长征组歌在突出路线斗争这个主题的同时,也热情地表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第七曲《到吴起镇》,从欢快的歌声中,描写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与陕北军民会师的热烈场面;第九曲《报喜》,描写了红二、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战胜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逃跑主义的阴谋活动,终于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北上抗日路线到达陕北的情景;第十曲《大会师》,又以雄壮宏伟的混声大合唱,歌颂“各路劲旅大会师”,“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唱出了全曲的最强音。遵义会议之后,全党、全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不仅战胜了王明、张国焘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而且在军事上也粉碎了蒋介石几百万重兵的围追堵截。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五曲《飞越大渡河》、第六曲《过雪山草地》、第八曲《祝捷》等,集中反映了红军在毛主席的光辉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方针指引下,经受了种种艰难险阻的严峻考验,终于克敌制胜的战斗场景和革命英雄气概。
在表现以上这些重大的政治内容上,这个组歌不仅歌词的语言很有概括力,读起来动人肺腑,而且在音乐创作上也很有“造型”感,唱起来扣人心弦。象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一开始运用女声独唱和混声伴唱,刻画了四渡赤水战斗的环境,歌中虽然没有具体表现战斗过程,但它运用了“造型”式的表现方法,在曲中插入男中音独唱,形象地表现了我军声东击西、指挥敌人、调动敌人、消灭敌人,“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等历史场面。特别是独唱与合唱绘声绘色的对答呼应,使这两句和下面“调虎离山袭金沙”一句得到了更加生动的体现。而这一段歌曲,又特别反复强调唱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重要的形象词句,真是水到渠成的一声声心底的赞叹!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并且使之结合得比较自然,这是这部作品在演出方面的显著特点。帷幕拉开,舞台上出现一百多名全部红军装束的歌唱队员和乐队演员,随着一曲曲歌声、乐声的表演,适当配上幻灯画面,加上动作造型,还有朗诵等,效果很好。如第六曲《过雪山草地》,开始是乐队演奏,天幕上出现高耸的雪山景色,台上出现一组组红军战士过雪山的造型,虽然这时没有歌声,但我们仿佛听到了战士们的火热的心在歌唱,形象地感受到了红军过雪山时誓让“雪山低头”的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力量。然后,进入歌声的时候,合唱又打破了只能站在台上演唱的格式,形成不同形状的一组一组坐在台上演唱的造型。加上天幕上映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地的衬托,在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幅雕塑式的红军过草地时的生活情景。随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歌声,演员们逐渐参差站起,恢复原来的演唱队形,反复唱出“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言壮语。这种艺术处理方法,是大合唱中的大胆尝试,从实践的效果看,工农兵是欢迎的。又如,为了反映当年红军的战斗生活,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男中音独唱,手打竹板的表演,使我们很亲切地联想到当年红军宣传队员在战地作宣传鼓动的情景。这里,竹板不只是一个表演道具,而且也是一种伴唱乐器。类似这些艺术处理方法,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
在音乐创作上,长征组歌的主旋律形象鲜明,易唱易记,关键在于适当采用了多种地方的民间音乐素材。这不仅使这部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红军跨越千山万水的内容来。采用民间音乐素材时,也不是完全依据所描写的地区的环境来选用的,而是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来选择和创作。象第八曲《祝捷》,是一首歌唱直罗镇战斗胜利的赞歌,这里却别具匠心地吸取了湖南民间音乐的特性音调,恰如一位南方的红军战士长征到达陕北后与当地军民一起在欢庆长征的辉煌胜利。
如果从更高一步来要求,我们觉得这部作品在音乐上也还有美中不足之处。例如第十曲《大会师》,音乐上再现和重复第一曲《告别》的旋律较多,虽然旋律已有变化和发展,但总感到用以歌颂胜利大会师的力量不足,影响了大会师应有的更加磅礴雄壮的气势。再如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音乐虽然动听,深度似嫌不够,不能完全和充分表达出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来。另外,有些地方因歌词有所改动,音乐如何进一步与歌词更好地和谐一致,也值得进一步精益求精地不断冶炼。(附图片)
北京部队政治部歌舞剧团演出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
新华社记者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