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西欧舆论认为欧安会是新慕尼黑会议 苏联在欧安会纵容下加紧扩军威胁西欧安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15
第6版()
专栏:

西欧舆论认为欧安会是新慕尼黑会议
苏联在欧安会纵容下加紧扩军威胁西欧安全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四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西欧一些军政界人士和报刊把欧安会比作一九三八年的慕尼黑会议。他们指出:几个月来的事实说明打着“欧洲安全合作”招牌的欧安会是一个“危险的骗局”,欧安会后西欧的安全遭到苏联更大的威胁。执行慕尼黑绥靖政策并不能避免侵略,相反的只会使侵略者得寸进尺,加剧战争的危险。
英国《约克郡邮报》的社论曾说,俄国人想把欧安会搞成“另一次西方的慕尼黑”。“任何协议都阻止不了俄国人进行欺骗,因为欧洲安全合作会议的一些声明是适合于他们的目的的”。意大利《人民报》在一篇评论中写道,欧安会“更象一九三八年九月在慕尼黑宣布的暂短的‘当代和平’”。这家报纸指出,在这次会议上,勃列日涅夫继承沙皇亚历山大扩张政策的结果得到了“正式批准”。意大利《日报》的社论写道:“并不是说,赫尔辛基是慕尼黑闹剧的机械重演。但是,容忍和默认的气氛是一样的。象当年一样,掩饰的做法和粉饰缓和的做法又恢复了”。
西德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指出,欧安会及其最后文件“有助于掩盖世界安全形势的真实变化,散布虚幻感”。他说,欧安会散布的虚幻感“总有一天要导致人们大吃一惊”。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英国海军元帅彼得·希尔—诺顿十月二十一日说,“历史本身的一些事例表明,靠绥靖,靠回避,或者把只有表面价值的、表示良好意愿的声明当成是真正有效的东西,是不可能避免一场侵略的。”彼得·希尔—诺顿十一月五日又指出,在芬兰首都举行的欧安会首脑会议使控制东欧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合法化了,并使苏联的扩张可以继续下去。
一些西欧人士和报刊舆论认为,欧安会结束三个多月来,苏联在欧安会的掩护和纵容下,变本加厉地扩军备战,加紧向西欧渗透与扩张。
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议会党团安全政策发言人韦尔纳在谈到欧安会后欧洲的形势时说,“西欧军事安全恶化了。俄国继续不断地在扩军备战”;来自苏联的威胁“与其说是消失了,不如说是增长了”。瑞士军队总参谋长雅各布—菲舍尔十一月六日也说:“世界范围的政治—军事形势的特征是,大国军队的不断加强以及新的紧张和不安全的因素的出现。在赫尔辛基和其他地方发表的关于缓和这个主题的大量言词,丝毫没有改变这一情况。”他指出,“苏联军事实力在最近几年中大为加强”威胁着西欧国家的安全。
法国《震旦报》认为,苏联控制东欧的现状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得到“确认”以后,苏联“可能已进入一个侵略性扩张主义的新阶段”。奥地利《新自由报》的一篇评论指出,在欧安会后,苏联控制的华沙条约集团部队在加紧推行一项全面的“更换装备”计划。评论说,苏联在欧安会期间和在会议之后大搞扩军备战,使人不禁要问:“欧安会的最后文件究竟有什么价值?”
西欧有的报刊指出,苏联力图通过欧安会制造“缓和”假象,为的是“解除西方的武装”。英国《听众》周刊的文章写道:苏联领导人在欧安会“背后的关键设想”是:在军事上、政治上和心理上“逐渐解除西方的武装”。它指出,现在苏联的战略目的在于“造成表面的军事缓和的气氛,以便使争取西欧政治经济统一的努力停止下来;使共同市场受到削弱;使国防预算被削减……使各个西方国家逐渐分道扬镳”。“莫斯科希望,这样一来的结果将是一个比现在强大得多的苏联集团面对着一个四分五裂的西欧,使西欧能够被一种近似于芬兰化的方式所操纵。”
面对着苏联咄咄逼人的威胁和扩张,越来越多的西欧报刊强调:必须抛弃苏联炮制的关于“缓和”的神话,西欧国家要提高警惕,加强防务,加强联合,以保护西欧的安全。法国《时代价值》周刊写道,“赫尔辛基
(会议)不应使人放松的”,正是西欧“各国人民的防务警惕和决心”。这家周刊要求西欧在军事上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防御”,认为使西欧拥有保卫自己的手段“是当务之急”。芬兰《赫尔辛基新闻》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欧安会召开以来欧洲局势一点也不平静,小国必须加强国防,以对战争突然爆发的危险作好准备。英国《每日电讯报》在一篇文章中提醒迷信“缓和”的西欧人士不要上苏联的当。它说,克里姆林宫搞欧安会的真正目的是使“西欧芬兰化”。热衷于为东西方搭桥的人可能发现,在架了桥之后,俄国新的T—72型超级坦克可以更自由地开动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