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煤和植物化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16
第3版()
专栏:

煤和植物化石
甘肃燃化局中心实验室 徐福祥
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 沈光隆
煤是工业生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煤不仅是现代的主要能源,还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常常把煤比作“工业的粮食”。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已发现并且开采利用煤炭了。
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
煤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采煤过程中,矿工们常常在煤层附近的岩层中发现一些植物的根、茎、枝、叶和花果的化石;就是在煤堆的矸石中和烧过的煤渣里,只要留心敲打,也会找到一些过去植物的遗体——植物化石。煤总是和植物化石保存在一起,它是不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呢?于是,人们开始从各方面去寻找答案。
在一些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的湖沼地带,人们常常见到那里生长着许多杂草和小灌木。在这些湖沼底部,堆积着许多褐色、暗棕色的泥炭和腐泥。这些泥炭和腐泥,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枯枝落叶等植物残体。把这些泥炭和腐泥晒干,可以象煤一样当作燃料来烧。这使人们想到,如果这些泥炭和腐泥进一步脱水、密实,不是就成为煤了吗?人们又想到了木炭的形成过程:将木材燃烧,然后迅速密封、冷却,就形成了和煤性质相近的木炭了。泥炭、腐泥和木炭的形成,既然都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煤又怎样呢?
如果把煤磨制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煤差不多全是由植物的细胞组织、树脂、角质层、孢子(或花粉)等组成的。把煤进行化学分析,也可以发现,煤中的碳、氢、氧、氮、硫等成分,和现代植物的化学成分是很近似的。而且,现代植物中的碳,和煤中碳元素的同位素成分,也是非常近似的。于是,人们得出了肯定的答案: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
那么,古代植物怎样才能变成煤呢?
植物死亡以后,如果长期暴露在地表,就会腐烂,其中的碳素也会变成二氧化碳而逸散。但植物死亡后,如果在海滨平原、内陆湖沼洼地等处大量堆积,并被水和泥沙覆盖起来,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和化学的变化,就会形成煤。
我们知道,整个植物界可以分成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比较原始,构造也很简单,如菌类和藻类,它们多生长在湖泊、沼泽里,或生活在海水中,有的常漂浮水面。这些低等植物死亡后,遗体慢慢沉入水底,在与水面隔绝、氧气不足的环境下,经过细菌分解,逐渐变成一种胶冻状的腐泥。
高等植物种类繁多,构造也比较复杂,大多生长在陆地上。高等植物死亡后,如果在有水覆盖的沼泽地里堆积起来,由于气流闭塞,细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植物遗体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不会遭到彻底破坏,就逐渐转变成为腐殖质和腐殖酸等,这就是煤的雏形——泥炭。如果沼泽的气流通畅,细菌分解作用强烈,植物遗体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被彻底破坏,只有植物体中最稳定的部分,如角质层、孢子等才能保存下来,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残植煤”。我国江西萍乡煤田中,就有这种残植煤。
腐泥和泥炭被泥沙覆盖后,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脱水、密实、胶结等成岩过程,便分别形成了腐泥煤和褐煤。如果地壳缓慢下沉,埋藏在地下的褐煤,进一步在上覆岩层的高压和地壳内部的高温影响下,煤中的碳含量不断增高,挥发成分显著减少,粘结性能日益增强,褐煤也就逐渐变成烟煤、无烟煤,甚至有的还会变成石墨和天然焦。
由此可知,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根据对植物化石的研究,地质史上植物的进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海生藻类植物时代、陆生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及包括现代植物在内的被子植物时代。与植物发展相对应的成煤期,我们叫做早古生代成煤期、晚古生代成煤期、中生代成煤期和新生代成煤期。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地域辽阔,各成煤期的植物都非常丰富,为煤的形成奠定了极其有利的物质基础。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植物虽是成煤的物质基础,但并不是古代的植物全都会变成煤。比如,在某些地层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古代植物的遗体及遗迹——植物化石,并不能找到煤层。植物变成有经济价值的煤层,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是可能的。这些环境和条件是:要有大量的植物滋生繁殖,为煤的形成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古气候条件应当温热湿润,利于植物的生长;古地理环境应当是海滨平原和内陆湖沼密布,植物死亡后能够迅速堆积埋藏;同时,地壳必须保持均衡的沉降,便于植物遗体和泥沙的进一步堆积,加速煤化和成岩过程的进行。煤是地壳本身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植物能否堆积成为有价值的煤层,地壳运动是个重要条件。一棵树木只要条件适宜,也可以变成煤,但它不会成为具有开采价值的煤层,我们在野外常常在岩层中见到一些很薄的煤线、煤纹、煤包等,就是这个道理。
植物化石是找煤的好帮手
古代植物变成煤后,经过后来的地壳运动,有的深埋在地下,有的露出在地表。暴露在地表或埋藏不深的煤层,容易被人们发现,加以开采利用。深埋在地下的煤层,只有通过一定的勘探方法,才能发现它们。寻找隐伏煤田的方法很多,但利用植物化石去帮助找煤,也是一个重要的间接找煤方法。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人们总结出在地质时期中的石炭一二迭纪、三迭—侏罗纪和第三纪,是几个最重要的成煤时期。在这些时期形成的岩层中,各有着一些独特的植物化石。例如,在石炭一二迭纪的煤系地层里,鳞木、封印木、芦木、大羽羊齿及其他许多种子蕨类等,非常丰富。三迭—侏罗纪的煤系地层里,各种苏铁类、银杏类和真蕨类植物,比较多见。第三纪的煤系地层里,则主要是松柏类和一些被子植物。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人们发现,有些植物化石,总是出现在煤层的顶底板中,有的只分布在煤层的夹矸中,有的却远离煤层。这样,人们就进一步区分出那些是某一时代的造煤植物,那些植物化石与煤的关系不大。掌握了这些知识以后,只要采集到一定数量的植物化石,经过分析判断,便可以大致确定出那些地方是有煤层赋存的理想地带,就可以配合其他勘探方法,做进一步的工作,以便找出新的煤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广大的地质工作者遵照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教导,依靠群众的力量,配合煤田地质工作人员,已经在我国南方的缺煤省区,不断地寻找出一些新煤田。
为了经济、合理、有效地开发煤田,事先必须掌握煤田的煤层(包括煤质)变化规律。一个煤田的煤层,往往不止一层。由于古地理环境的变化,有的煤层常常向着某一方向,会出现增厚、变薄、分叉乃至尖灭等现象。加上后来地壳运动的影响,往往使得原有的连续煤层,发生褶曲、断裂等现象。要弄清楚这些现象的规律,必须进行详细的煤层对比工作。
运用植物化石去进行煤层对比,常常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植物化石在煤系地层中的分布,一般是有规律的。摸清了各个煤层及煤层上下岩层中的植物化石组合内容,就能够将不同地区和不同埋藏深度的煤层,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由于大多数煤层都是深埋在地下的,只能从钻孔岩芯中去获得化石材料。钻孔的直径,一般总是不太大的,在钻孔岩芯中搜集大的植物化石的机会也就不多。因此,人们不得不求助于微体植物化石——孢子、花粉了。孢子和花粉,是植物的生殖细胞,不仅数量多,而且抗腐性能强,在岩层中能大量地保存为化石。将各个煤层或者钻孔岩芯的不同部位的岩石样品,进行粉碎和化学处理后,便能获得孢子、花粉化石。对这些孢粉化石,进行详细的鉴定、统计并制成相应的图表,根据孢粉的百分含量和组合内容,可以了解当时植物的种类和岩层的大致的时代,就能有效地进行煤层的对比工作。
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煤矿资源的分布广,品种全,储量也十分丰富。植物化石在开发煤矿资源和煤层对比中,都有重要的实际用途,因此我们应当给予重视,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大打矿山之仗创造条件,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做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