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保卫文化大革命胜利成果的画卷——彩色故事片《战船台》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23
第3版()
专栏:

  保卫文化大革命胜利成果的画卷
  ——彩色故事片《战船台》观后
  刘犁
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彩色故事影片《战船台》,取材于我国造船工人的斗争生活。时代背景是七十年代第一个春天。当时,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九大”已经胜利召开。在这样大好的革命新形势下,我们国家还有没有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还要不要坚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个问题十分严峻地摆在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面前。影片通过大江船厂的造船工人在小船台上造万吨轮的斗争生活,生动地告诉我们:革命形势大好并不意味着斗争的止息。小小船台紧连着文化大革命的斗争风云,在小船台上造万吨轮的生产斗争中,始终贯串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既有新生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破坏,又有象赵平这样的领导干部对文化大革命有怨气,对革命的新生事物不理解、不支持,反而竭力进行抵制和反对。因此,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胜利发展,一场在新形势下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为了巩固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迎风击浪,勇往直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就是影片所提炼的具有强烈战斗性和深刻教育意义的主题。
影片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通过贯串在造船工业打翻身仗过程中的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必要性,同时,影片还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通过满腔热情地塑造雷海生这个在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中涌现出来的革命闯将的英雄形象,生动而又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如何继续革命。
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善于识别错误路线和各种伪装的阶级敌人。为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敢于同错误路线斗,同阶级敌人斗。雷海生,是文化大革命中冲杀出来的革命闯将,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工人新干部。党和群众把他推上领导岗位以后,他清醒地认识到“新班子、新人马也有路线斗争”,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影片为了表现雷海生不断前进、继续革命的精神,围绕小船台造万吨轮这一中心事件而设计的矛盾冲突的主线是有典型意义的。影片一开始,镜头摇成造船厂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的全景。赵平单纯强调厂里的条件差,没有万吨船台,步子迈不大。这时,随着一声画外音,“不能再等了!”镜头推进,银幕上出现雷海生豪情满怀,朝气蓬勃的近景。接着,他传达了毛主席号召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立海上铁路的指示,提出了在小船台上造万吨轮的革命倡议,点燃了打造船工业翻身仗这团烈火。随着镜头的摇动,我们看到广大工人热烈欢呼、跳跃的动人场景,也看到了赵平“眉头皱得紧紧”的镜头。这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展现了雷海生与赵平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对于建造“东方号”万吨轮这个任务,雷海生主张“抢”过来,敢于啃这块“硬骨头”;可是赵平强调困难,主张“交给老大哥厂造”。路线斗争同阶级斗争是紧密相连的,随着阶级敌人的破坏,雷海生与赵平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最后到董逸文破坏,马达烧坏,“东方号”分段不能合龙,出现了船台下沉,赵平错误地命令把“东方号”半截子推下水,使矛盾发展到了高潮。雷海生力挽狂澜,发动和依靠群众,揪出阶级敌人,热忱帮助赵平,生动地展现了雷海生高度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同时用剥茧抽丝的方法,由表及里地解剖了赵平所代表的这条求稳怕乱、因循守旧的错误路线及其思想根源。在矛盾发展到高潮时,影片发挥了电影艺术的特长,对原话剧中“夺斧”、“说斧”的情节,进行了必要的取舍、提炼,使这一情节更有力地为深化主题和塑造雷海生的英雄形象服务。赵平在董逸文的煽动下,要腰斩“东方号”。当董逸文正要拿起地下的斧子时,镜头摇出一双脚踩住斧子柄,接着镜头里出现雷海生怒视董逸文。赵平质问雷海生:“事到如今了,你还想干什么?”雷海生响亮地回答:
“保卫文化大革命的成果。”雷海生对赵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不妥协的斗争,但赵平听不进去,反而指责这是“在群众中制造麻烦”,甚至极端错误地喊出“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初期,不要再搞那一套了”。雷海生毫不退缩,针锋相对地对赵平指出:“你是对革命的群众运动有怨气,对文化大革命运动有抵触,这就是你一错再错的思想根子”,接着又通过“说斧”,叙说了斧子跟随着造船工人的战斗经历,团结教育了赵平,促使矛盾转化。这场“夺斧”、“说斧”的情节,有力地表现了雷海生为执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勇于冲锋陷阵和保卫文化大革命胜利成果的高度自觉性。
影片为了表现雷海生的继续革命精神,在充分展开雷海生与赵平之间的路线斗争这条主线的同时,还设计了一条阶级斗争的副线。因为路线斗争往往总是和阶级斗争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董逸文是一个暗藏在革命队伍中的新生的反革命分子,文化大革命中逮捕了他的父亲,打破了他的技术垄断,但他不甘心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不愿在“一个抡大锤的手下打杂”,因此,极端仇恨文化大革命。随着斗争的深入,董逸文不断变换反革命的策略,投赵平所好,阴谋借赵平之手,实现他破坏文化大革命、破坏打造船工业翻身仗的罪恶目的。雷海生坚持用阶级斗争观点观察一切、分析一切,善于识破狡猾的阶级敌人。他清醒地认识到“敌人是不会让我们太太平平打翻身仗的”。在攻关会上,雷海生从董逸文的挑拨,大船师傅的退席,赵平的不满,看到围绕大打造船工业翻身仗过程中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从董逸文露出的蛛丝马迹中,雷海生敏锐地抓住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质,主动向敌人展开攻势。事故之后,他发动群众议敌情,教育群众认识到敌人的破坏“不是冲着我一个人来的”,而是“想逼着我们半途而废,好给文化大革命抹黑!”经过几次交锋,董逸文终于现出了原形,这更进一步地表现了雷海生高度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雷海生的继续革命觉悟,还体现在他善于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赵平这样的由于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得到很好改造,对文化大革命不能正确认识的老干部,他既坚持原则,敢于斗,又注意政策,善于帮。雷海生认识到,赵平是我们的阶级弟兄,不能让他掉队,就是用百吨高吊也要把他拉过来。从一开始,雷海生诚恳地提醒赵平当心主机出故障,到让他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补砂眼,告诫赵平“当心有人表面上帮你划桨,骨子里却是让你触暗礁”,反映了他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的觉悟。对董逸文这个暗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新生反革命分子,则给予彻底的揭发和狠狠的打击,进一步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而对董逸文的老婆则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董逸文的老婆也站到了革命人民群众这一边,最大限度地分化、瓦解和孤立了阶级敌人。对高维舟这样的革命知识分子,能走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雷海生则是热情鼓励、大力支持。对沈玲娣这些青年工人则放手让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大胆锻炼。
依靠工人群众,群策群力,终于在小船台上造出了万吨轮,这是造船工业上的伟大创举,也是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
影片的结尾,雷海生与赵平在江边促膝谈心。他们之间的那段对话,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现抄录于此:
雷海生:“船行大海,丢掉了罗径就要偏航”,“忘记党的基本路线就会把三家村错看成又一村。”
赵平:“生活是严峻的,我总以为‘九大’以后会平静一个时期,可是没有想到”。
雷海生:“生活,就象这奔腾不息的江水,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停止了就意味着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老赵,把自己当作一滴水,汇入时代的洪流,永远前进。”
这一段对话,情景交融,寄情于景。当我们看到银幕上出现滔滔的江水,耳边回响着雷海生响亮的画外音时,怎能不心潮翻滚,感触万端?!是呵,只有象雷海生那样不断前进,继续革命,才能永葆革命者的战斗青春。
这部影片的主要缺点是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特长不够,话剧痕迹较重;有的情节的合理性也有待推敲,如阶级敌人的破坏手段等。(附图片)
大江造船厂以新干部雷海生为首的三结合攻关小组,面临着一场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 北京电影公司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