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他在革命面前真正负起了责任”——记老营盘公社党委书记王心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26
第4版()
专栏:

  “他在革命面前真正负起了责任”
  ——记老营盘公社党委书记王心田
在江西省泰和县老营盘公社,人们提起公社党委的领导作风,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公社干部艰苦奋斗,联系群众,自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好作风,是公社党委书记王心田以身作则带出来的。
老营盘公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根据地。当年,这里的干部和群众为支援革命战争,建设红色根据地,曾作出过贡献。
一九七二年,王心田调到这个公社担任党委书记以来,继承和发扬了当年革命老根据地干部艰苦奋斗,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优良传统。人们赞扬他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权,在革命面前真正负起了责任的带头人。”
好的作风是贯彻正确路线的保证
老营盘公社地处山高水冷的山区,粮食产量历来较低。一九六九年又遭受了一次百年未有的特大山洪袭击,不少农田被冲成沙滩,造成年年要吃国家返销粮。王心田来到这个公社时,面对这些困难却满怀信心地说:“只要发扬革命老根据地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拿出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缺粮面貌就一定能改变!”
西冈大队资本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十三个生产队就有十一个年年要吃返销粮。王心田带领几名公社干部到这个大队蹲点劳动。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白天劳动,晚上工作。组织干部和社员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引导他们回忆对比,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提高干部和社员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把劳动力集中起来投入了农田基本建设。过去,这个大队大部分是冬水田,常年水流肥缺。王心田就与干部、社员一起改良土壤,大种绿肥。这里双季晚稻种得很少,群众中存在“早稻是宝,晚稻是草”的旧思想,他组织大家批判了旧思想、旧习惯,因地制宜地制订新措施,使全大队普遍种上了双季晚稻。一九七四年,这个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跨《纲要》,社员群众兴奋地说:“干部下了乡,粮食上了‘纲’”。西冈大队的经验推广后,全公社大面积种植绿肥和双季晚稻。过去,这个公社晚稻面积只有二、三千亩,去年扩大到六千多亩,产量也比过去增长一倍。一九七四年全公社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卖给国家三十多万斤余粮。
王心田常说:“要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要有一个好的作风。搞农村工作,就要深入下去,实行面对面的领导,这样工作才能有主动权。”他除了外出或回公社开会,常年累月都蹲在下面。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任务,他常常是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出发。去年早稻播种时,为了落实播种计划,一天下午,刚从公社开完会,天下着蒙蒙细雨,他戴上斗笠,步行去距公社七十多里的岚丰大队检查播种情况,走到五丰大队天就黑了。五丰离岚丰还有七、八里山路,他没有带手电,就摸黑赶到了岚丰。当晚,找到大队干部商量,落实了播种计划。
在王心田的带领下,全公社各级干部的领导作风都有很大改进。平时,公社机关除文书在家处理日常工作,所有干部都蹲在生产队。公社党委领导成员做到蹲好一个点,管好一个片;公社干部蹲好一个生产队,抓好一个大队,工作越做越主动。
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公社办公室搬到贫下中农家门口啦!”
“公社干部替我们想得真周到!”
每当从老营盘大队的公社办公点办完事走出门来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都这样啧啧称赞。
原来,老营盘公社是个山区,社员群众居住很分散,地处山高林密的岚丰大队离公社多达七十多里,社员来买化肥、农药、上户口、办结婚手续等,来回至少要走两天。大队和生产队干部来公社开一天会也要走两天路。一九七二年冬,王心田把群众的这些实际困难拿到公社党委会上解决,提出了公社干部定期到点上去办公和分片开会的建议,得到党委其他领导成员的支持。于是,公社党委作出决定:每月十一日至十四日,由公社文书带着公章和公文袋到离公社机关四十里的老营盘大队办公。从此,离公社较远的大队的社员群众到点上办事就方便多了。在定期到点上办公的同时,公社还实行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分片开会的办法,减少基层干部往返奔波的时间,以利于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做好工作。
由于公社所在地不靠集镇,虽然新盖了一栋小饭店,但客铺有限。山里的干部和贫下中农来公社办事,住宿很困难。为了便利群众,公社主动腾出一些房间,由原来的几个客铺增加到二十多个。从此,边远山区的干部和社员来公社买化肥、农药、办信贷储蓄,碰上天晚,都可到公社吃饭住宿。有的同志看到公社人来客往,象个“伙店”,有点嫌麻烦,感到是额外负担。王心田耐心地解释说:“我们是人民公社的干部,应该时刻想到群众,要象当年革命老根据地的干部那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以后,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来到公社,不管那个干部在家都做到热情接待。
王心田把贫下中农当成自己的亲人,把为人民服务当作最大的快乐。每次下乡,听到那个干部或社员有病,都要亲自去看一看。
防微杜渐,不搞特权
王心田到老营盘公社两年多来,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保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政治本色。
老营盘公社盛产竹木和茶油。一些外地同志有时来公社找熟悉的干部帮助购买。王心田认为,事情虽小,但任它发展下去就势必腐蚀干部。他常说:“人民给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用来谋私利。”有一次,过去与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两位同志托人带钱来找他买茶油。当时,他下乡了,由一个同志代他把钱收下来。王心田从乡下回来听了这一情况后,告诉在公社值班的干部:“钱应该退回去。以后,碰到这种情况,不管什么人,都要坚持原则,脱离群众的事就是不能办。”王心田对别人不徇私情,对自己要求也同样严格。他来这个公社后,没有买过一根木头和一两茶油。群众说他是“滴油不沾,寸木不拿,廉洁奉公的好干部”。一次,有个大队干部看到他经常风尘仆仆,为群众操劳,想给他买上几斤茶油,王心田严肃认真地对他说:“那不行,有多的油就卖给国家,当干部的不能搞这个特殊。”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后,王心田更加刻苦认真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他决心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为加速革命老根据地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