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在农民思想上筑起反修防修的铜墙铁壁——安徽萧县学大寨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28
第3版()
专栏:

  在农民思想上筑起反修防修的铜墙铁壁
  ——安徽萧县学大寨的经验
中共安徽省萧县委员会从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深入学大寨,坚持对广大社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使社员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从思想上筑起反修防修的长城。在农业学大寨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定的步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萧县在农村基层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着眼点,是解决农村两条道路的问题,当头一炮,就是打击有破坏活动的阶级敌人;同时让广大社员、干部在对敌斗争中受到教育,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从思想上筑起反修防修的长城。
地处萧县北部边沿的杨楼公社路套大队,阶级斗争一向比较激烈。经过历次政治运动,阶级敌人受到沉重打击,有所收敛,阶级斗争表面上缓和下来,人们也渐渐放松了警惕。几个地、富、反、坏分子认为有机可乘,就变换手法,腐蚀拉拢个别革命意志薄弱的干部,进而煽动资本主义妖风,搅散了人心,影响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一九七二年五月,县委和公社党委组织宣传队来到这个大队,通过深入细致地发动群众,彻底揭开了大队阶级斗争的盖子,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对敌斗争,斗得一小撮阶级敌人原形毕露,干部深受教育,全队人心大振,一条心,一股劲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很快就改变了大队的落后面貌。
萧县县委在全县推广路套大队的经验,有力地指导了面上的对敌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接着,他们又发动广大基层干部和社员,批判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倾向,帮助社员群众进一步自觉地克服私有观念。郭庄公社坡里大队有四百八十多户人家,聚居在铁路线附近的一个集镇上,历来做小生意的多。有人说“坡里人多地少,离了生意活不了”。大队干部也认为,农民的私有观念一时那能克服得了,搞点小买小卖难免。因而放任自流,以致严重影响了集体生产。通过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干部懂得了堵不死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的道理,决心满腔热情地向农民“进行耐心的生动的容易被他们理解的宣传教育工作”,帮助社员战胜资本主义倾向。贫农老大娘陈李兰过去热衷于小买小卖,大队干部就耐心帮助教育她,并带她到本县学大寨的先进单位郭庄大队参观学习。郭庄大队有个老大娘,叫刘世侠。一次,她去女儿家探亲。临走时,女儿给她装了满满一篮子粮食和蔬菜。可是,刘老大娘都不要,叫女儿给她装一篮红土。她说,红土能压碱,郭庄正在改碱地,我也要贡献一份力量。刘世侠热爱集体的思想,使陈李兰受到教育。她带头组织了一个老来红战斗队,负责管理生产队里三十多亩棉花。她们早出晚归,精心培育,取得了亩产皮棉过百斤的好收成。
全大队的社员也在集体地里用心使劲。去年,全队粮食亩产由一九七○年的三百三十斤提高到一千三百一十斤,总产由三十三万斤提高到一百三十一万斤。至此,这个人多地少的生产大队,不仅不再吃国家供应粮,而且卖给国家商品粮和棉花。社员生活也大有提高。
萧县县委在向农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时,特别注意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教育。他们认为,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带什么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所领导的这个集体朝什么方向发展。因此,他们自始至终发动干部和群众一道参加斗争,一道接受教育和锻炼;还采取举办干部学习班,进行个别教育等办法,帮助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
郑腰庄公社芦屯大队党支部书记孙昭庆,由于路线斗争觉悟不高,对资本主义倾向不敢斗争,结果大队里一度刮起了一股私人上山开石头卖钱的歪风。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有关领导就着重帮助他总结这些教训,使他认识到:由于自己平常没有很好看书学习,看不清社会主义方向,不了解贫下中农的心意,不懂得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因而给资本主义开了“绿灯”。认识提高后,他坚持向社员做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带领群众坚决向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大打治山治水的硬仗,很快使这个大队成为全县先进单位之一。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指出:“只有新的更高的社会生产方式,只有用社会主义大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和小资产阶级生产,才能是战胜资产阶级所必需的力量的最大泉源”。萧县县委联系实际学习列宁这个教导,深切感到,虽然农民中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并不因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而自行停止,但是迅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事实证明它比资本主义生产和小生产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对农民就具有极大的吸引作用。因此,要克服农民的私有观念,必须把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和发展壮大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结合起来。
梅村公社浮水大队党支部在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过去,这个大队的资本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后,资本主义倾向不断克服,生产也相应发展,初步改变了落后面貌。但是由于步子还迈得不大,一部分社员对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去年冬天,大队党支部发动社员向境内的浮水山进军,计划八个月把这座面积三百亩的石山开辟出来,有的社员不相信。可是开工炮打响后,工程进度很快,仅仅八十五天,一级级整齐平坦的石砌梯地就从山脚铺到了山顶。今年春天,全队男女老少再接再厉,把山下的土运到梯地铺上,种上了甘薯和棉花。浮水山的快速变化不仅教育了浮水大队的社员干部,也使全县广大农民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看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焕发了大干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
萧县县委紧紧抓住这些典型,坚决贯彻执行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带领广大群众战天斗地,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全县许多先进社队最近二三年的农田基本建设成就,都超过了以往一二十年的总和。四年来,全县六十多万亩盐碱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其中一半左右已改造成良田。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全县粮棉产量逐年大幅度增长。近几年来不但结束了吃国家供应粮的局面,每年还向国家提供一批商品粮、棉。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