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苏联在“欧安会”后对西欧攻势咄咄逼人 西欧舆论指出“缓和”是“莫斯科设下的陷阱”,强调西欧国家应当“整顿防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01
第6版()
专栏:

苏联在“欧安会”后对西欧攻势咄咄逼人
西欧舆论指出“缓和”是“莫斯科设下的陷阱”,强调西欧国家应当“整顿防务”
据新华社讯 “欧安会”结束不久,苏联接连邀请法国、西德、意大利三国首脑访苏。西欧舆论把这些访问当作对勃列日涅夫的“缓和”以及他对
“欧洲安全”的真实意图的一次检验。检验的结果如何?一些西欧报刊说,
“欧安会”后并没有出现莫斯科鼓吹的什么“欧洲和平合作的曙光”,而是苏联“进入了侵略性扩张主义的新阶段”。
据报道,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十月在莫斯科五天的“国事访问”期间,同勃列日涅夫一共只进行了约三个小时的会谈。法国《问题》周刊认为,法国总统在莫斯科是
“当头挨了一瓢冷水”。
在德斯坦到达莫斯科当天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勃列日涅夫以“促进局势缓和”为由,要求法国改变它在裁军问题上的立场,就是说要求法国放松加强防务的努力。德斯坦则回答说:“只能在世界范围内,在有效的监督下,而且在尊重有关国家有资格独立自主地保障本国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实现军备方面的缓和。”法国总统反过来要求苏联实现“在意识形态竞争方面的缓和”,也就是说要求苏联不再利用法国国内某些亲苏势力搞思想渗透和政治颠覆。德斯坦还要苏联按照“欧安会”的最后文件放宽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的限制,也被勃列日涅夫断然拒绝。勃列日涅夫说,如果以为“缓和”会使苏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总态度会发生变化,这大概是一种幻想”。习惯于挥舞指挥棒的莫斯科头目们显然对法国唱出这种不合拍的调子感到怒不可遏。第二天,苏方突然向德斯坦提出,要把原定在十五日举行的会谈推迟两天;接着又把预定在十八日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谈取消了。据勃列日涅夫自己诡称,他“感冒了”。法国《震旦报》特派记者以嘲讽的口吻问道:“是勃列日涅夫感冒,还是法苏关系感冒了?”
法国《问题》周刊还指出,勃列日涅夫这种傲慢,不仅是有意对法国施加压力,同时,“这也是给西欧、甚至整个西方的警告”:赫尔辛基最后文件并未给任何人向莫斯科提出要求的权利,而苏联则绝不会放弃对西方国家的渗透和颠覆活动。
接着,西德总统谢尔于十一月中旬访问了苏联。法新社说,“在莫斯科的外交家认为谢尔在那里与苏联领导人的会谈是
‘聋子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双方差不多在一切问题上都有分歧。”
在重新统一德国问题上,谢尔在莫斯科电视台发表讲话说,他相信“能够恢复德国历史上的统一的时刻将会到来”。第二天,莫斯科电视台马上广播了一篇评论,指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和其他反动势力”正在“德意志人民要统一的掩盖下”企图“使东德脱离兄弟国家大家庭”。直到访问结束,双方没有签订任何协议也没有发表联合公报。
继谢尔之后,意大利总统利昂纳来到莫斯科。据报道,莫斯科这一回降低了调门,“避免强调双方不一致的问题”。结果,按意大利《新闻报》的说法,双方签订的经济协定是“具体的”,而发表的宣言却是“泛泛的”。这家报纸评论意、苏关系时说,“意大利致力于西欧统一进程”,任何其他义务“都必须适应这一首要义务”。
在西欧首脑们访苏归来之后,西欧舆论对勃列日涅夫通过“欧安会”推行“缓和”策略的目的的警戒增加了,对苏联进逼西欧的势头的忧虑也增加了。有些官员说,悔不该今年七月同意举行“欧安会”首脑会议。法国《问题》周刊强调说,“问题恰恰在于缓和本身”,“缓和”是“莫斯科设下的陷阱”,“这次是整个西方正落入陷阱中”。联系“欧安会”后苏联在北欧一再派遣飞机侵犯挪威领空,悍然在巴伦支海试验导弹,在北欧集结重兵,在南欧加强地中海上的军事力量,加紧渗透和颠覆活动,在中欧地区继续增加兵力,更新装备,进行军事演习……等一系列行动,西欧公众和报刊最近纷纷指出,
“欧安会”后苏联展开了咄咄逼人的新攻势,欧洲安全不是比“欧安会”以前更有保障,而是更加岌岌可危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伦斯最近在西德发表谈话说:“我们必须对苏联巨大规模的扩军有所估计和跟上它的步伐”,苏联现在拥有“强大的能力”,“为的是发动一场进攻”。英国《约克郡邮报》的社论写道:“从赫尔辛基最高级会议达成协议以来,事情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表明,莫斯科在日益增长的、占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的支持下,正在加紧进行大规模的颠覆活动和政治攻势。”法国《震旦报》指出,苏联“在赫尔辛基阶段之后,有可能已进入侵略性的扩张主义新阶段”。在苏联野心勃勃的攻势面前,西欧国家应当“整顿防务”,“应当由欧洲人来保护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