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看京剧《红色少年》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02
第4版()
专栏:

看京剧《红色少年》有感
成志伟
福建省京剧团演出的京剧《红色少年》,描写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夕,发生在农村教育战线上的一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形象地说明“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从而热情地歌颂了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这个戏告诉我们,教育战线历来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激烈争夺的一个重要阵地。按什么路线办学,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哪个阶级的接班人,是教育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红色少年》所写的大山庄小学的张校长,就是一个执行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大搞智育第一,追求升学率,反对学生参加阶级斗争和生产劳动的典型。少先队员红缨在党的领导下,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团结广大革命师生,与张校长所执行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斗争中更加朝气蓬勃地成长起来了。红缨与张校长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教育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侧面。这场斗争形象地告诉我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广大革命群众已认识到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反动本质及其严重危害性,再也不能容忍这条路线继续统治我们的学校了。随着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教育战线上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也全面展开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在斗争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必须看到,教育革命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教育战线上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还是很激烈的。文艺创作应该满腔热情地反映和歌颂这场深刻的革命,但如何准确地表现毛主席的教育方针,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红色少年》在这方面表现得还不够清楚。另外,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两条线扭结得也不够紧。
反映少年儿童斗争生活的京剧,还不多见。反映少年儿童斗争生活的文艺作品,只有少年儿童特点,才能塑造好少年儿童的英雄形象。《红色少年》从剧本创作、音乐、舞蹈到导演都比较注意了儿童特点。红缨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先队员,她的同学也和她年龄相仿。因此,这个戏在描写红缨和她的同学时,注意到少年儿童的年龄、性格特点,使人们感到真实可信。例如,红缨在放羊时天真地与羊儿讲话;小玲说长大了要当校长,让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放羊,再也不受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压制,这都使人感到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孩子们在课余游戏笑闹,正是少年儿童活泼、可爱的表现之一,在戏中也有所反映,增加了生活气息。在舞台演出时,扮演少年儿童的演员多数演得较好,在化装、表情、动作和说话上也努力做到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分和年龄。尤其在舞蹈设计上,很富有儿童特色。象序幕中少先队员们植树造林的舞蹈,第四场红缨与小战友在暴风雨中圈羊的舞蹈,以及红缨等与地主分子展开搏斗的武打,都注意做到既发挥了京剧舞蹈和武打的优点,又具有儿童特色,形象地表现了无产阶级新一代敢于斗争、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劳动、乐观开朗的崭新精神面貌,富有艺术感染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