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同音归并 精简汉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03
第3版()
专栏:

同音归并 精简汉字
中国科学院印刷厂心理研究所文字改革研究小组
简化汉字,包括形体简化和字数精简两方面。国务院在一九五六年公布的第一批简化汉字,给群众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不少方便。但是,现在应用的汉字,有些仍然笔画太繁,难写难记,而且字数太多。广大印刷工人对于字数太多所造成的困难,有着深切的体会。排字车间里的拣字架,象密密麻麻的小蜂窝,有八千多个格子。这还不够,有时还得到备用字架上去找或临时刻字。排字工人要在这么多格子里一个字一个字地拣,劳动强度大,效率难提高。而且字数这么多,也不利于印刷排字技术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近来,我们进行了一些社会调查,看到广大工农兵群众,不但普遍要求加快我国文字改革的进度,而且正在创造和使用一批新简化字。因此,在目前,从形体和字数两方面,较大量地简化一批汉字,已经成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怎样才能使汉字的字数得到精简呢?我们认为,同音归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就是在意义不发生混淆的情况下,用一个笔画简单的汉字代替那些与它读音相同、笔画较多或不常用的汉字,从而使形体和字数同时得到精简。国务院在一九五六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已经应用了这种方法,近年来群众又创造了很多这类简化字,如“年龄”写成“年令”、“舞台”写成“午台”、“包裹”写成“包果”等都是。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群众最欢迎这一类简化字,强烈希望多采用这种方法。
同音归并的第一个好处是精简了字数。
印刷厂的拣字架上有些格子里的铅字拣空又填满,填满又拣空了多次,有些格子却几年都难得碰它,以至积上了一层灰。这种情况说明,汉字的使用频率是很不一样的。常用字由于使用频繁,见面次数多,就很容易记住。而那些不常用的字,学起来是个负担,学会了又很长时间不用,再碰到时可能又忘记了。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非要保留这些用途很少、难学难记的字呢?干脆取消它,用一个笔画少的同音字来代替它,不就可以少学一些字,减少一些“拦路虎”吗?常用字中一些笔画多的难字,在意义不混淆的情况下,也应当照此办理。如果我们把现代汉语用字通盘规划一下,能够同音归并的尽量归并,就可以使汉字的数量大幅度地减少。这样一来,常用字变动不大,而识字任务将大为减轻,小学三、四年就可以基本完成,印刷厂的拣字架可以缩小许多,排版的机械化将可以逐步实现,汉字材料的信息处理也将减少困难。这不就可以给各方面的工作带来很大方便吗?
同音归并的第二个好处是不增加新字。
从形体上简化汉字,通常是用一个新字代替一个旧字。笔画是减少了,但汉字的数目没有减少。同音归并所保留下来的字,都是现有的字,是已识字的人早已熟悉和掌握了的,无须重新学习,不过是把一个难字所负担的任务迁移到一个容易的字上罢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原来要学两个或几个字,现在只学一个就可以了,自然要比过去容易。至于由此而产生的一字多义问题,由于有具体的词语环境,是不会造成什么困难的。我们曾经请识字的成人试认过一批新的同音归并字,结果表明在意义的理解上毫无问题,而且看过一遍之后,就可以掌握和采用四分之三以上。我们知道,每一个汉字都有音、形、义三个因素,其中,音和义之间的联系大部分是在生活实践中建立的,而字形的学习则是一个突出的难点。采用同音归并的办法,可以取消一个或几个繁体字,这就减轻了学习的负担,易于推广。在印刷上,不增加新字,就不必增制新铜模,这是很大的节约。
同音归并的第三个好处是有利于逐步形成汉字表音的习惯。
毛主席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简化汉字,是为了有利于目前应用,但同时也要着眼于将来,为中国文字的根本改革作好准备。汉字发展到今天,虽然几经演变,却始终没有摆脱表意成分的束缚。人们总是习惯于从一个字的形体推测它代表的意义,而不把它只当做记录语言的工具。就连新创造的简化字,有些也还是沿袭了字形表意的习惯。这些字学起来确有有利的一面,其中有些也应当采纳和推广。同时,也应当看到,如果在简化汉字的时候,不尽可能地限制其表意成分,虽然使一部分字得到简化,却无助于摆脱汉字以形表意的老框框。同音归并,则是限制汉字的表意成分、扩大其表音成分的一种好方法。因为这种简化方法的原则是在意义不混淆的前提下保留一组同音字中笔画最少的一个,所以象三点水、草字头、提手、立人之类的表意偏旁就将大为减少。比如我们如果将聋、笼、珑、昽等字都归并成“龙”,一点也不会影响对“耳龙、蒸龙、玲龙、蒙龙”等词的理解。
正如鲁迅指出的:“文字一用于组成文章,那意义就会明显。”这样一来,文字就会趋向于只表示一定的语音,从而使一个字中音、形、义三者的联系成为以语音为中心的音形、音义联系,这对将来汉字走向拼音化,显然是有利的。
同音归并,同样会遇到一些问题,这里,首先是已经识字的人们的习惯问题。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了表意的汉字。本来是同一个字,因为用在不同的地方,就演化出来许多字,如蝴、葫、猢、糊、湖、瑚、醐、鹕等就是如此。现在要加以归并,使曾经是“同音别字”的某些字合法化,有的人就会感到不大习惯,因而产生一些阻力。根据我们的调查,多数工农兵群众积极赞成的一批同音代替字,而某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同志却不大赞成,所以对这些同志还需要做广泛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根据群众接受的难易,有步骤地分批推行。同音归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我们的调查和实验表明,群众最容易接受的同音归并字,是新旧字之间在字形上有一定联系的字。如以“欠”代“歉”、以“伐”代“阀”、以“丁”代“钉”、“盯”,等等。这一类字,大都是去掉了原字表意的一部分偏旁,保留了表音的一部分,可以叫做“去枝留根”。它与原字存在音形两方面的联系,已识字的人很容易从新字和它所处的词语环境想到它所代替的旧字,不会增加什么负担,推行起来也比较容易。此外,新旧字之间意义上有联系的,如以“沿”代“檐”、“环”代“寰”等,这些字本来就有相通之处,归并了群众也比较容易接受。
还有一种同音归并字是形、义都不相干,只有音同的,如以“吕”代“旅”、“斗”代“陡”、“刁”代“碉”等。群众看到这种字,不如上面说的几种容易接受,但当我们把这些字组成词,让各方面的同志试认时,没有一个人因为写成了“吕馆”、“斗坡”、“刁堡”而弄不清楚词义或理解错误。这就消除了我们对同音归并会妨碍理解词义的担心。
同音归并,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推广普通话。有些字普通话念起来同音,地方话却不同音,这就会给同音归并带来困难,当然就更谈不上拼音化了。所以推广普通话是文字改革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简化汉字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完成从形体上和数量上同时精简的任务,象造新形声字、轮廓字、特征字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群众已经运用这些办法简化了不少常用字中的难字,如“?(漆)、?(菜)、歺(餐)、亍(街)”等,流行很广。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着重解决形体的简化。而同音归并则着重字数的精简,同时也实现了形体的简化。所以我们主张,在简化汉字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同音归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