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一曲协作的凯歌——记自升塔式起重机的诞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04
第2版()
专栏:

一曲协作的凯歌
——记自升塔式起重机的诞生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下厂小分队
雄伟的北京饭店大厦,屹立在宽阔的长安街上。你可知道,当初,有四台高耸入云的塔式起重机,担负着运送建筑材料的任务?它能把重达十吨的建筑材料,提升到一百六十米的高空。工人们亲切地叫它“大塔”。“大塔”,是首都工业战线社会主义协作的产物,是北京市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克服重重困难,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自行设计、制造出来的。
三结合搞设计的道路实在好
一九七二年秋天,北京饭店扩建工程开始动工,要建造一幢高出地面八十六米的十七层大楼。当时,我国还没有高层建筑吊装机械。围绕着这个问题,扩建工程指挥部里展开了讨论。
有的人讲:“赶紧进口两台大型起重机吧!饭店任务急,要是自己制造,万一不成,耽误了工期!”也有一部分人讲:“还是采用土办法,用高车架解决垂直运输问题,虽然进度慢,但比较保险。”
大多数同志既不同意采用那种落后的施工方法,更不同意进口起重机械。他们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也批判了因循守旧的懦夫懒汉世界观,坚决主张用我国自己制造的“大塔”,修建这座现代化大楼。
扩建工程指挥部党委坚决支持自己制造“大塔”的意见,决议:要在九个月内把“大塔”立在工地上。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下旬,北京市建工局党委把设计“大塔”的紧急任务交给建筑工程研究所,要他们一次设计成功,三个月内拿出图纸。
建工研究所里顿时沸腾起来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广大设计人员,为能承担这项为祖国争光的设计任务感到无比自豪。参加设计工作的,有北京市建工研究所、机械施工公司、一机部建机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等七个单位的工人和二十多名设计人员。他们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力争完成这项艰巨的战斗任务。
在这个由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设计班子中,青年设计人员占绝大多数,其中有不少人是第一次搞机械设计的,再加上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可以参考,困难确实不少。但是,他们想到: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市工人阶级的支持,就没有搬不开的大山,闯不过的难关。他们决心按期拿出图纸,而且要大胆采用液压顶升机械和可控硅调速装置等先进技术。在那紧张的设计工作中,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同志吃在设计室,住在设计室。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互相关心,互相鼓励。设计室里始终洋溢着团结协作的热烈气氛。
在整个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始终坚持同使用单位、加工单位的工人、技术人员密切联系,经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听取工人师傅的意见。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师傅帮助下,不少图纸改了一遍又一遍,越改越精确,越改越完善。经过三个月的奋战,设计工作按时完成了。设计人员看着那一叠叠整齐的图纸,深有体会地说:“三结合搞设计,这条道路实在好,工人师傅不但帮我们提高了设计能力,还帮我们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
团结战斗 加工制造
设计胜利结束了,但是,要按照上千张图纸制成“大塔”,这是更艰巨的一仗。
制造“大塔”,光机电产品就有七千多件,钢材规格达一百二十种,而且要在三个月内把一千二百多吨钢材加工成四万多个机件。这个艰巨的任务,由参加制造“大塔”的北京建工局、机械局、仪表局,迅速下达给生产单位。从东城区到西城区,从丰台区到朝阳区,北京的三十多个工厂,同时摆开了制造“大塔”机件的战场。
锻造大齿圈,由北京第二通用机械厂负责。它是决定制造“大塔”进度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在二十天内完成。锻造这种每个重达六吨的大型齿圈,在这个厂里,既无设备,又没经验,困难不小。计划人员反复安排,至少得两个多月才能完成。厂领导发动工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在炼钢车间,工人们为了提高炼钢速度,大胆提出用平炉炼大齿圈合金钢的建议。炼钢工人做了充分准备,经过一昼夜奋战,把铸造大齿圈所需用的合金钢全部炼了出来。通红的钢锭用保温车运到锻压车间,由于旋转工作台小,锻压直径为四米的齿圈又成了难题。锻压工人在没有大设备的情况下,想出了土办法,把预计需要两个月才能锻成的大齿圈,仅用半个月便完成了。
机械施工公司修配厂在完成一万八千套螺丝锻件的时候,工人们集中力量,团结协作,由原来每班锻三百根,一下子提高到一千一百根,提前十三天完成了锻件任务。在北京建机厂,在钻孔班长王强的带动下,工人和技术人员群策群力,改革胎卡具,提高钻孔效率七倍,高质量地完成了“大塔”构件上的一万多个钻孔任务。北京油漆厂把有经验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组织起来,经过反复试验,连续奋战五个昼夜,终于制成了“大塔”所需用的两吨翠绿色油漆。当北京整流器厂接到制作“大塔”控制柜的任务后,厂领导一面派老工人去协助设计单位修改图纸,一面组织人力准备材料,图纸修改完了,马上就加工制造。结果,在制造“大塔”工作中抢先第一个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在“大塔”的制造中,有谁能计算出那三十多个工厂的同志们为了给毛主席争光,给社会主义祖国争气,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呢!有谁能估量出他们为完成制造“大塔”任务而表现出的高度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呢!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不为个人图名、图利,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流大汗的无名英雄吧!
不畏艰险 进行安装
一九七三年八月十五日,人们盼望已久的“大塔”总安装开始了。安装工人不分昼夜,不畏艰险,头顶烈日,攀登在高高的塔架上,有的抡大锤,有的拧螺丝,有的焊钢架,团结战斗。当一台“大塔”安装到二三十米的时候,突然塔帽顶升出了故障,安装工作中断了。北京起重机厂得到消息以后,厂领导同志率领十五名工人和技术人员,急速赶到现场。他们顶风冒雨,在“大塔”上爬上爬下,整整忙碌了一宿,最后查出是齿轮泵出了毛病。一机部起重机械研究所的同志,赶紧从库房里挑出最好的齿轮泵送来,排除了塔帽顶升的故障。
在建筑物北部凹形区域内安装“大塔”的时候,也遇到了紧急情况。当时,急需从永定门拆运一台八吨塔吊,来吊装“大塔”的起重臂。机械施工公司的起重工人,火速赶到现场。他们为了抢时间,冒着急雨爬上四十米高的塔架拆卸部件。回到工地,个个成了泥人。他们顾不上休息,连夜安装塔吊。平时拆装这么一台塔吊,少说也得三天。可这一次,他们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连拆带装仅仅用了一天多时间。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批自升塔式起重机诞生了。一九七三年九月三日,四台翠绿色的“大塔”迎着朝阳,巍然耸立在北京饭店扩建工地上。这是对“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唯心论的“天才论”的有力批判;是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坚持开门办科研的成果。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协作的壮丽凯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