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载歌载舞 短小精悍——评淮北花鼓戏《新人骏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05
第5版()
专栏:

载歌载舞 短小精悍
——评淮北花鼓戏《新人骏马》
钟雨
安徽宿县淮北花鼓戏剧团演出的小戏《新人骏马》,通过描写一个“五·七”大学毕业生回到农村生产队,战胜错误思想、驯服烈马的故事,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代新人的崭新风貌。这出戏,只三个人物,剧情不复杂,布景道具也很简单,然而,由于剧作者努力发挥淮北花鼓戏所固有的艺术特色,并大胆创新,为英雄人物赵小莲精心设计唱腔和舞蹈动作,使得整个演出载歌载舞,形式生动活泼,情绪热烈欢快,较有感染力,从而得到工农兵观众的好评。
地方戏曲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批判继承的问题。《新人骏马》遵循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教导,对淮北花鼓戏原有的艺术传统作了具体分析,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并积极地加以创新,做到既能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又保留了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
《新人骏马》的唱腔设计,没有丢开淮北花鼓戏原有的曲调而去重砌炉灶,而是以原有的曲调为基础,根据时代精神和剧种特色辩证统一的精神加以推陈出新。英雄人物赵小莲的唱腔,采用的是淮北花鼓戏女腔中的主要声腔,同时又根据人物思想、性格气质等因素,对原唱腔作了进一步的改革。比如,赵小莲上场的第一个唱段的末句“让大寨红旗永远飘扬,大寨红花万里飘香”,原唱腔既有舒展、抒情的一面,却又有轻佻庸俗的一面。《新人骏马》对原腔进行了改造,去掉轻佻庸俗的成份,加进了能表现激越、昂扬情绪的乐汇,使这个唱腔更能恰切表达赵小莲的革命激情。
锣鼓,是淮北花鼓戏的相当重要的伴奏乐器,它质朴雄健、热烈奔放,很能显示出该剧种的特色和地方风味。《新人骏马》根据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保留了原剧种锣鼓经的节奏型和基本风格,又作了革新。如赵小莲驯马一段戏,运用了淮北花鼓的大量锣鼓点子,很好地烘托了驯马时的战斗气氛,刻画了赵小莲的矫健英姿,使这段驯马舞蹈生色不少。
淮北花鼓戏有着较为丰富的舞蹈语汇。这为塑造赵小莲英雄形象,描写这杆马鞭上的斗争,提供了大可利用的艺术手段。《新人骏马》积极采用那些健康、优美的舞蹈程式,加以改造,很好地刻画了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如赵小莲轻快有力的上场步伐,采用的是原剧种舞蹈中的梗步。由于丰富了其上臂动作,加强了幅度和力度,传统的梗步变得更为矫健优美,使得这位刚从“五·七”大学毕业的新型大学生一上场,就显得格外朝气蓬勃。
为了充分表现赵小莲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又红又专,英勇顽强的思想性格,《新人骏马》为她设计了成套的驯马舞蹈。原有的舞蹈程式,显然不能完美地表现出这样丰富的生活内容了。剧组的同志根据淮北花鼓的舞蹈步伐、动作韵律和舞蹈节奏的特点,对生活中的牵马、蹓马、勒马以及烈马前仰后掀、左旋右转等动作,加以提炼,创造出一些新的具有淮北花鼓风味的驯马舞蹈语汇。比如用前吸腿、踹燕、探海、倒踢紫金冠等动作,来表现烈马的前仰后掀,用旁腿转、斜探海转等动作,以示烈马的左右旋转,等等。运用这些形象鲜明生动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舞蹈语汇,组织了节奏多变而层次清晰的成段舞蹈,使没有真马的舞台上,再现了驯服烈马的艰险情景。舞台上的赵小莲,驾驭着暴烈的骏马,腾空过沟,飞越山堑,“恰如那雄鹰展翅冲霄汉,又好比平地滚起火一团”,生动地表现出农村一代新人的勃勃英姿。
在舞蹈设计中,还有机地揉合进了民间舞和其它剧种的舞蹈素材,丰富了淮北花鼓戏的表现手段。比如,赵小莲驯马过程中,采用了蒙古舞中马舞的走步。这个走步,生动地描绘了小莲驯马时“快如离弦箭,稳如静水船”的多姿多彩的画面,有力地表现了她驯马技术的娴熟。
当然,这个戏的主题思想还不够深刻,赵小莲形象也不太丰满,音乐和舞蹈也仍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剧组的同志进一步努力,精心创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戏曲艺术而奋斗。(附图片)
淮北花鼓戏《新人骏马》剧照:“五·七”大学毕业生赵小莲在党支部的支持下,驯服了烈马,教育了富裕中农王老三。
安徽宿县淮北花鼓戏剧团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