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万山红遍——记战斗在万山群岛的复员退伍军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11
第4版()
专栏:

万山红遍
——记战斗在万山群岛的复员退伍军人
屹立在祖国南海前哨的万山群岛上,战斗着大批优秀的复员退伍军人。他们象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撒遍万山,红遍万山,同万山人民一道,为保卫和建设祖国的海岛,积极贡献力量。
“海岛需要,咱就安家”
万山群岛的复员退伍军人,并不都是万山人。他们有的家在祖国大陆城镇和乡村;有的本来复员转业在大陆工作,又主动要求来万山落户。他们为什么如此向往海岛呢?他们说:“海岛需要,咱就安家!”
万山群岛小横琴岛上的大队党支部书记马永生,原是“南海前哨钢八连”的战士。他是广东省开平县人,一九五六年入伍后就驻守在万山群岛。一九六○年服役期满,组织上告诉他退伍后有三个去向:一是回到家乡安排工作;二是到广州炼钢厂当工人;三是去广州郊区农场当职工。马永生一不回家乡,二不去广州,坚决要求在海岛落户。他说:“我在这里战斗了数年,同岛上的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海岛要建设,要大变。我在这里安家,白天和贫下中渔一道搞建设,晚上和连队战友并肩守海岛,该多好啊!”
部队领导热情支持马永生的革命行动。岛上的贫下中渔敲锣打鼓把他迎进了村子。
从小在山区长大的马永生在岛上落户以后,就和社员一起经常下海作业。他不会踩滑泥板,天天滚得满身海泥,手脚被蚝壳划得血口纵横,仍然坚持战斗。岛上交通不便,买点油盐酱菜都得上大陆去,碰上台风季节,经常拌盐巴、酱油下饭。有的人猜测他受不了这个苦,迟早得走。可是,马永生扎根海岛的意志却十分坚定。他说:“干革命那能不吃苦,怕苦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他继续坚持战斗在海岛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一九六九年,他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以后,更加积极带领社员群众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使小横琴岛的面貌焕然一新。
万山群岛渔船机械修配厂厂长、复员军人张启明,原来复员在珠海县城船舶修造厂工作。一九六五年春汛季节,他随县里的支渔工作队来到万山,帮助渔民修渔船。当时,一位公社党委书记指着停泊在港内的上百条渔船对他说:“岛上十分需要渔船机件修理工,要是你们能长期留在这里多好呵!”公社党委书记的话,使张启明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支渔回到县城后,便申请调到万山去工作。有的人对他说:“再慎重考虑考虑吧,你现在一股热情去了,到时想飞都飞不回来!”张启明坚定地说:“考虑过了,海岛建设需要我,我就决心一辈子扎根在那里!”
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张启明毅然来到万山落了户。他依靠公社党委和贫下中渔的支持,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建起了渔船机械修配厂。从此,万山岛上机器轰鸣。每逢渔汛旺季,张启明就和工人们昼夜不停地抢修渔船机械,保证条条渔船扬帆出海。为了适应远海作业的需要,他还利用渔汛淡季举办机修学习班,为公社培训机修员。从一九七一年以来,张启明领导的修配厂越办越好,连年被评为县、地、省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单位。
建设宝岛当尖兵
一九七三年三月,春汛大忙季节。战士黄添成复员回到了家乡万山群岛的桂山岛。他一到家,听说乡亲们要外出进行深海捕鱼,马上就要求随船出海,参加战斗。党支部书记考虑到这次远征一去就得几个月,他刚回来,需要休息一下,就劝他不要去了。黄添成说:“从部队到地方,只是战斗岗位的转换。眼下春汛大忙,出海就是战斗,我怎么能安心在家休息呢!”硬是说服了支部书记,跟随船队出发了。
远海作业区风大浪急。黄添成同社员们驾着渔船在波峰浪谷间紧张地追捕鱼群。几年的部队生活,使黄添成对海上作业有些不大习惯,晕船呕吐很厉害。他全然不顾自己,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战斗。别人一天两班倒,他一人一天顶两班,从凌晨干到天黑。黄添成处处模范带头,全船队团结一心,胜利地完成了这次深海捕鱼任务,夺得了大丰收。
以后,黄添成一直保持那么一股劲。船舱里的鱼水又腥又脏,每次扫舱,他总是争先下去,最后上来。收网起鱼拉底索,劳动强度大,他每次都要站在最前面,鱼不进舱不撒手。特别是下“火艇”,用灯光引鱼进网,整夜都不能休息,浪颠,夜露,十分辛苦,但他每次都是抢着干。有一回,他划着“火艇”在离船两千多米的海上照鱼。午夜时分,突然风雨大作,“火艇”在海面上直打旋转,他浑身淋得透湿,不一会,就哇哇地吐开了。这时,船上发来信号,叫他赶快回来。可是,黄添成想到抢“风头”正是照鱼的好时机,宁可自己挨雨淋风吹,呕吐难熬,也不能耽搁队里的生产。他一把抹掉脸上的雨水,把渔灯燃得更亮,继续引诱前来“戏火”的鱼群。风雨未停,鱼越集越多。黄添成划着小艇把鱼慢慢引进围网,夺得了一网八十多担的高产纪录。
万山群岛的复员战士,不仅以忘我的革命精神,为革命捕鱼,在农业生产战线上,也不愧是红色尖兵。某海岛第四生产队依山靠海,地势低洼,土质硬结,而且年年受到山洪、海潮的侵袭,产量低。一九七三年冬,共产党员陈林胜复员回岛以后,就和第四生产队的贫下中农一道,投入了改造穷山恶水的战斗。为了开凿一条长达二千一百米的月形水渠,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他带领十几个青年突击队员日夜不停地打眼、放炮、排碴。经过两个冬春的奋战,终于把水渠凿建成功,并用排出的大量土石方加固了稻田正面的拦海堤坝。从此,年年危害第四生产队的山洪驯服地从水渠注入大海;海潮也再不能漫溢稻田了。为了改良土壤,陈林胜又带着十几个青年社员搭棚睡在海滩,把海潮冲来的肥渣一层层铲回来。在一年多时间里,共积肥三十七万多斤,使板结田变成了土质松软的“黑沙田”。去年,第四生产队粮食产量第一次跨过了《纲要》。社员群众说:“林胜回来两年多,领着我们穷村变了样!”
身离部队不下岗
扎根在万山群岛的复员退伍军人,在保卫祖国海防的斗争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他们身离部队,但永不下岗,成为海防部队的得力助手。
在三灶岛,公社武装部部长陈学文,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多次立功受奖的老战斗英雄。退伍来岛十几年,他一直保持着当年的战斗作风,坚持不懈地为保卫祖国南大门而战斗。
三灶岛方圆几十里,大小山头几十个,每一处沟壑、峭壁、石洞、小桥,他都经常亲自察看。平时,他枪不离身。节假日,他不是坚守在电话机旁担任战备值班,就是到岗楼哨所同民兵一道值勤。他常说:“作为一个前哨岛上的民兵指挥员,越是在节假日里,越是要警惕敌人的突然袭击。”
一年春节除夕,陈学文在武装部值了一夜班,大年初一那天上午,被副部长连推带拉地“动员”回到了家里。可是,陈学文回家不到两小时,就又全副武装,身背背包,挎着朝鲜战场上用过的水壶,到三十多里外的前沿哨所去了。这天晚上,陈学文和民兵们站岗巡逻,直到天明。
战斗在万山群岛的复员退伍军人,都象陈学文那样保持警惕,常备不懈。在担杆尾渔业大队一号船担任民兵排长的复员战士姚亮恩说:只要帝、修、反还没消灭,咱永远是个战士!
一个初春的早晨,雨雾弥漫。姚亮恩同一号船的民兵和社员正在海上捕鱼。他一边拉着渔网,锐利的目光不时地扫视着海面。他透过雨雾,忽然发现一只可疑的小船停在我防区岛屿附近,随即召集民兵反复观察分析。他命令大家作好战斗准备,并亲自把着舵轮向这条可疑船迂回过去,终于捕获了妄图潜入我防区的敌人。
十几年来,姚亮恩就是这样带领一号船民兵和社员多次在海上与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人们亲切地赞誉一号船是“南海民兵英雄船”,姚亮恩是英雄船上的“红哨兵”。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