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为适应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的需要 江苏六个地区办起五·七农业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16
第2版()
专栏:

为适应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的需要
江苏六个地区办起五·七农业大学
据新华社南京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五日电 适应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的需要,江苏省南通、徐州、淮阴、盐城、镇江、苏州等六个地区分别办起了五·七农业大学,共设置十九个专业和一部分短训班,第一届已招收学员一千七百多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些地区的党委和有关部门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七·二一指示》和《七·三○指示》,学习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朝阳农学院的经验,深深体会到举办五·七农业大学,是多快好省地为农业学大寨培养又红又专人材的有效途径。各地委把举办五·七农业大学纳入了本地区农业学大寨的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他们分别选调了一部分县委正副书记以上干部担任农大的领导职务,并对办学的指导思想、学校地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师调配、招生要求等进行了多次研究,一个一个地落实下来。各校开学以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师生学习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指示和教育革命的一系列论述,以阶级斗争为主课,以农业学大寨为基础课,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请老贫农忆苦思甜,请回乡当农民的大学毕业生作报告,进行深入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学员们边学习,边劳动,决心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与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毕业后回乡当农民,坚持乡村干革命。
这些五·七农业大学同本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农场密切结合,实行教学、生产劳动、科研“三结合”。他们在教学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本地区主要作物为重点,根据作物的生长过程、农时季节顺序组织教学,并采用“几上几下”教学制度,使学员们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好农业科学知识。南通、盐城、徐州、镇江等地区五·七农业大学的学员,每人还种半亩以上的丰产田、种子田和试验田。今年上半年创办的南通地区五·七农大师生种的丰产试验田,春玉米亩产八百二十三斤,早稻亩产九百五十五斤,中稻亩产千斤以上。
各地区五·七农业大学除了聘请一部分专职教师外,又从工厂、农村、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聘请了一批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当中,有劳动模范,有山芋、棉花、水稻、蚕豆等方面的土专家,有年过半百的老农民,也有刻苦钻研农业科学技术并有发明创造的下乡回乡知识青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