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风景这边独好——黑河地区农业学大寨丰收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17
第2版()
专栏:

风景这边独好
——黑河地区农业学大寨丰收见闻
秋收时节,记者访问了祖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黑河地区,从黑龙江畔的平川沃野到小兴安岭的山坡上,地头场院到处铺盖着金灿灿的大豆、玉米、谷子和水稻,一眼望不到边。不少生产队地里收割的大秋作物没处堆放,不得不在刚刚割完庄稼的地里碾压新场,就地脱粒。在通往国家粮站的公路和大道上,从早到晚,满载新粮的马车、汽车和拖拉机,接连不断。
黑河地区革委会有关部门向记者说:今年全地区的四百六十万亩粮食作物的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十三年的平均每年粮食总产量增长两倍多,比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前的一九六九年增长一倍多,比丰收的一九七四年增长了两成。全地区向国家交售粮食已由去年的三亿多斤跃增为今年的四亿多斤,成为黑龙江省一个新的商品粮基地。
黑河地区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水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良好条件。但是,过去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这里的粮食长期不能自给。自从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黑河地区地、县两级党委注意抓紧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经常向干部、社员进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教育,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使这个地区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迈开了新的步伐。位于黑龙江沿岸、小兴安岭北坡的爱辉县,今年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六五年增长一倍半,每个农村人口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达到一千一百斤。
记者来到气温高寒、全年无霜期只有九十多天的孙吴县兴北公社兴南大队,场院里社员笑语朗朗,机声隆隆,碾打出的大豆、玉米堆越堆越大。大队党支部书记对我们说:今年大豆的亩产超过了《纲要》,玉米亩产达到七百多斤。获得这么好的收成,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科学种田增加了新套套。这个大队今年认真总结了去年农业机械化、科学种田的经验,早在备耕开始,就把队里的六名能工巧匠组织起来,改制成功适合本地需要的垄上条播机引七铧犁、机引药剂喷雾器、机引除草机等,做到各类作物不但种得细、种得好,而且管得细、管得好,及时消灭了杂草、虫害,疏松了土壤,促进了庄稼的生长、发育和早熟。他们还对玉米等大秋作物,采用塑料薄膜育种,缩短出苗期,提前成熟期,有效地防御了早霜、低温的危害,保证了高产增产。
记者在黑河地区访问,看到广大干部和群众正认真学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为尽快普及大寨县和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我们看到,从平原到山区,从古老的村屯到新开发的垦区,到处是一派学大寨,鼓干劲,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气腾腾景象。广大干部、群众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一面紧张的打场送粮,一面展开更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许多地方几天前还是刚收割完庄稼的茬子地,几天后就变成了平展展的深翻地。不少岗坡地修成了层层梯田。许多高低不平的涝洼地,被改造成沟、渠、林、路配套的整齐美观的方田和条田。德都县广大干部和群众收割完大秋作物,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一路打场送粮。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奋斗,已修建梯田、条田、方田七万多亩,超过原计划的百分之四十。交售公购粮的任务也已超额完成。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