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新生事物在这里茁壮成长——从北京大栅栏地区街道的变化看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17
第4版()
专栏:

新生事物在这里茁壮成长
——从北京大栅栏地区街道的变化看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
熙熙攘攘的大栅栏,是首都著名的商业区之一。解放后,这一地区的工商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劳动者和街道居民被组织起来,纳入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轨道,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大栅栏虽然仍旧是古老的房屋,狭窄的胡同,但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多少新生事物在这里发芽、开花、结果,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多么深刻的变化啊!
社会主义大院盛开向阳花
在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中,社会主义大院是盛开的一朵向阳花。
大栅栏一带街道,解放前是地主资产阶级寻欢作乐的场所,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地狱;解放后地主资产阶级被打倒了,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一小撮阶级敌人不甘心灭亡,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妄图夺回失去的“天堂”。他们暗地里进行资本主义活动,投机倒把,教唆青少年犯罪……。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说明,街道这块阵地从来就不是风平浪静的。通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特别是学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大家认识到,街道是人们生活的场所,生产的后方,一定要用社会主义思想牢固地占领这块阵地。
一年来,大栅栏地区共建立起九百三十四个社会主义大院。这些大院贯彻落实毛主席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狠抓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现在是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出现了立新风、树正气的崭新气象。三眼井居委会二十一号联院,一九七三年搬来一家住户,这家的一个女人经常招一些青少年到她家里学抽烟,讲黄色故事,拉拢腐蚀他们。大院成立后,管委会马上抓了这件事,经过内查外调,终于挖出了这个坏分子,对她进行了批判斗争,深刻地教育了广大群众,进一步提高了大家阶级斗争的觉悟。
社会主义大院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居民之间的团结。西柳树井居委会八十二号大院有三十七户人家,有几家关系不和,特别是前院有两家,因为孩子打架引起大人之间的矛盾,虽然经过各方调解,但没有解决思想问题。大院建立后,管委会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指示,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开展谈心活动,双方各自作了自我批评,终于消除了隔阂,团结起来。铁树居委会大外郎营十号社会主义大院,原来是“各家自扫门前雪”。后来通过政治学习,促进了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革命团结,出现了一家有事大家帮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过去院里脏了没人管,现在人人关心清洁卫生,把大院收拾得干干净净。
不少社会主义大院坚持了每周两次的学习制度。小安栏营十一号联院,经常请老工人做忆苦思甜报告,结合当前的中心工作,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诗歌、舞蹈、快板、儿歌样样有,革命歌声充满了大院的各个角落。
“五·七”道 路 宽 又 广
解放前,大栅栏是小手工业集聚的地方。合作化高潮中,这个地区成立起制笔、刻字、缝纫、乐器、绣花等二十多个合作社。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又把一批从事家庭副业的人和个体劳动者组织起来办工厂。这些街道工厂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已经成为区属集体所有制工厂。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指引下,又把家庭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
“五·七”生产组。自此,街道居民已基本上组织起来了。
短短的几年间,“五·七”生产组已经显示了它的优越性。组织起来,有利于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组织起来,有利于逐步改造小生产,加强社会主义的经济阵地。今年生产组加工总收入比一九七一年翻了一番,公共积累增长了十六倍,机器设备增加了三倍,而且向机械化前进了一步。生产组为一些工厂和商店加工服装、皮鞋、天平等几十种产品,并为一些出口商品加工,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增砖添瓦的作用。
街道居民中,大部分是家庭妇女。在“五·七”生产组中,她们充分发挥了创造力。大安栏营居委会刚成立缝纫组时,有人以为自己天生的“笨”,掌握不了机器。经过学习和实践,很快就能蹬机器,并学会了剪裁。五十多岁的马宝银,在旧社会给资本家当“老妈子”。过去,总以为自己“命苦”。批判“天命观”以后,她说:“我二十多岁做‘老妈子’,给资本家当牛做马;解放后,成了国家的主人,难道能说我年轻力壮时‘命苦’,现在年纪大了反而‘命甜’了吗?不是,根本原因是有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有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了无产阶级专政。”
合 作 医 疗 越 办 越 巩 固
在大安栏营居民委员会防治救护站的诊室里,阳光灿烂,窗明几净,陈列着大大小小的药箱、药瓶……,墙壁上贴着大字书写的毛主席语录:“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个防治救护站是遵照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在一九七○年建立起来的。五年间,大栅栏地区建立二十九个防治救护站,共有一百零八名卫生员,一部分居民中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
防治救护站的卫生员,绝大多数是家庭妇女。她们都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红心,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医疗卫生知识,掌握针灸、注射、配药的本领。她们把维护人民的健康看成是自己的光荣职责,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那里有病人,她们就在那里出现,人们亲切地称她们是“自己的红医员”。居民刘文华夫妇都患半身不遂症,红医员不仅送医送药上门,还帮助拆洗衣服,照料家务。老俩口热泪盈眶,感动地说:“旧社会穷人看病比上天还难,新社会你们到家给治病,这真是把党的温暖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大栅栏地区的防治救护站,还大力开展自采、自种、自制中草药的活动,节约了大量资金,使合作医疗越办越巩固。五年来,红医员们从郊区和公园里采集药材五十多种,共计七万七千多斤。由于她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还收集民间验方,治好了不少疑难病症,外地也有患者闻风而来投医求药的。
她们在工作中坚决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目前,大栅栏街道居民开展经常性的爱国卫生运动,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治站的同志送医送药进车间,开展防治工作,降低了各种常见病的发病率,增进了居民的健康。
受欢迎的街道服务事业
在大栅栏一带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大街小巷里,遍布着街道办的服务站、红医站、校外活动站、代营食堂、副食代销店、托儿所共七十八个点,形成了一个街道服务网。这些服务事业大部分是群众自己兴办起来的。
兴办街道服务事业,对于组织好群众生活,使他们集中精力抓革命促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服务站的主要服务项目,是为工农兵拆、洗、缝、补。这些项目大部分是费工费时,又脏又累而收入又比较低,但是她们把满足工农兵的需要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零星琐碎的活。服务站对病残居民和退休工人优先照顾,服务到家;在剪裁缝补中,给顾客当参谋、出主意;一般小修小补,当时可取。今年四月初,一名知识青年送来一件活,说好二十天取。可是没过几天这个青年来到服务站,说马上要下乡,希望当天给做好。大家热情地支持这个青年,同心协力赶着做,当天晚上就把衣服送到他的家里。
代营食堂、副食代销店为方便群众,做到开门早,关门晚,而且大都设在胡同里。有的代销店还送货上门,使职工减少排队的时间。燕家居委会代销店的代销项目,从开始的三十多种增加到一百多种。代营食堂把热乎乎的大饼和油条送到“五·七”生产组和附近的工厂,还为双职工的子女包饭,深受群众的欢迎。× × ×
社会主义大院,“五·七”生产组,合作医疗,兴办生活服务事业……,这些新生事物一出现,就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愈来愈为人们所称颂、所热爱。大栅栏地区街道的深刻变化,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城市改造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它的光辉前程。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