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从“萌芽”到“茂林嘉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21
第3版()
专栏:

从“萌芽”到“茂林嘉卉”
胡从经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非常重视培养新生力量。他说过:“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对于革命文学阵营的新生力量,鲁迅总是满怀深挚的爱,在政治上引导他们前进,在艺术上诱导他们深造,在斗争中维护他们成长。
鲁迅善于鉴别与发见富有生命力的新芽。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就真切地记录了他与殷夫的革命情谊:开始他们不过是《奔流》的编辑与作者的关系;而当了解到殷夫是一个革命者时,鲁迅则倾注了更多的关切与爱护;当殷夫牺牲之后,鲁迅不只一次地撰文纪念他,系念着要传播他的遗文。对于文学青年,鲁迅象看待荒野中的幼苗一样,一经发现就悉心培植,期望它成长为参天的乔木。
鲁迅还勇于为革命的新生力量制造舆论,鸣锣开道,对他们寄予满腔热望。当革命文化阵线中新兴木刻运动刚刚萌发勃兴时,鲁迅就热情地肯定:“惟其幼小,所以希望就正在这一面。”当革命文学运动备受反动派文化“围剿”的镇压摧残时,鲁迅却极力鼓励:“左翼文艺有革命的读者大众支持,‘将来’正属于这一面。”当有些革命作家经过艰苦努力显示出革命文学的实绩时,鲁迅更是激情横溢地赞许:“文学是战斗的!”这些温煦的语言,这些殷切的期望,对于处在蒋家王朝的屠戮压迫之下的革命文学的新生力量,是多么有力的声援与鼓舞!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鲁迅为了保卫新生力量的健康成长,抵御反动势力的摧残压制,针对当时革命文学队伍与创作的现状,辩证地论述了“幼稚”与“成熟”的关系。鲁迅热情肯定革命文艺一切“新的尝试”,认为“幼稚”是不可羞的,因为“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鲁迅根据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许多文章中反复强调了新生事物在破土而出的时候,“幼稚和浅薄都不要紧”,因为它是代表“希望”与“将来”的萌芽。鲁迅对刚健、清新的革命文艺舐犊情深地说:“这些作品,当然只不过一点萌芽,然而要有茂林嘉卉,却非先有这萌芽不可。”他还瞻望前途,充满希望地说:“但这是开始,不是成功,是几个前哨的进行,经此后更有无尽的旌旗蔽空的大队。”
鲁迅关于幼稚必日臻于成熟、萌芽必繁生为茂林、前哨必汇集成大军的辩证论述,对于在战斗中行进的革命文艺新生力量,必然激励起旺盛的斗志,更加奋勇而前行。
鲁迅关于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一系列论述,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于革命的新生事物的热爱。列宁曾经指出:“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遵循这一教导,重温鲁迅的有关论述,对于我们同一切反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进行斗争,不是有着很深刻的启迪与激励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