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文化大革命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北京市五百多所中学办起附属工厂 在实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22
第2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北京市五百多所中学办起附属工厂
在实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讯 北京市五百多所中学办起了附属工厂。校办工厂在转变学生思想,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发挥出重大作用,并且为农业学大寨、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早在一九五八年,北京市不少中学按照毛主席关于学校办工厂的指示,曾经办起了附属工厂。但是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鼓吹“智育第一”、“读书做官”一套谬论的干扰,大部分校办工厂没有巩固下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进行中,广大干部、师生深入学习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反复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批林批孔,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学校办工厂又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目前,全市城市中学除少数新建或改建的外,二百八十多所都办有附属工厂,郊区也有二百多所中学办了工厂。
北京市有关各级党组织把学校办工厂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大事来抓。市委专门成立校办工厂领导小组,市计划委员会设专人抓校办工厂工作,市、区教育局都设立校办工厂组。工业部门和教育部门积极组织厂、校挂钩,使校办工厂的产供销基本纳入计划,有了固定的渠道。工业部门许多企业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支持学校办工厂。不少企业选派老工人到校办工厂来进行思想教育和传授生产技术。一般学校党支部都有专人管附属工厂的工作,不少学校还成立了有干部、教师、工人、学生参加的学工领导小组。各级党组织特别注意端正办厂方向,坚持校办工厂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服务的方针。组织学工时,坚持把转变学生思想放在第一位。许多学校形成了一套学生在校办工厂学工时的思想教育制度,如请老工人作忆苦思甜报告,进行阶级教育;结合学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革命理想教育,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等方面的教育;讲师生自力更生办工厂的厂史,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有的还结合工种分配,进行正确对待革命分工、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教育;结合教学、生产劳动、科学实验“三结合”的活动,进行为革命而学的教育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学生的思想觉悟普遍有了提高,不少学生在学工期间加入了共青团、红卫兵组织。
各中学都利用校办工厂开展教学改革,使理论联系实践,使教学与生产劳动、科学实验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市第八中学的数学识图课,原来在教室里讲四十个课时,学生还不懂,现在到校办工厂进行现场教学,四个课时就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但能识图,还能对照实物绘图。
校办工厂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自一九七一年以来,北京城市中学校办工厂增加了近一千名青年工人,经这几年培养锻炼,进步很快,绝大多数青年工人担负了学生在学工期间的教学任务,已成为中学校办工厂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全市许多学校还采取各种形式让教师轮流到校办工厂和学生同劳动、同学习,促进了世界观的改造,密切了师生关系,也提高了业务能力。
目前,全市各中学附属工厂利用大工厂的下脚料生产的产品有三百多种,其中有机电、五金、电子、汽车配件等加工配套产品,相当一部分是补充北京地区需要的缺门产品。不少校办工厂为农业学大寨运动贡献了力量,如丰台区有十四个校办工厂开展支农活动,有的承担农用机械部件加工任务,有的承担农机具修理任务。平谷县各中学校办工厂几年来为社、队修理手扶拖拉机七百多台,电动机一千三百多台。顺义县牛栏山一中、二中的校办工厂不仅承担了全公社农机具修理业务,还为公社培训了一百多名农业技术人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