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驻四川医学院工宣队发挥工人阶级占领教育阵地的作用 支持开门办学 发展新生事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22
第2版()
专栏:

驻四川医学院工宣队发挥工人阶级占领教育阵地的作用
支持开门办学 发展新生事物
据新华社成都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电 驻四川医学院的工人宣传队,认真发挥工人阶级占领教育阵地的作用,热情支持开门办学,使教育革命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不断得到发展。
这个工人宣传队的二十五名队员,都是具有十年或二十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他们深刻认识到,工宣队进驻学校,是打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统天下的局面,把学校逐步改造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重大战略措施。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战线涌现出的大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代表着教育革命的方向。因此,几年来他们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一直把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医学院要不要面向农村开门办学?在这个问题上,一开始就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在党委领导下,工宣队坚决支持开门办学的正确方向。他们发动群众反复批判“三脱离”的旧教育制度,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使大家在开门办学问题上逐渐统一了认识。有一次,学院党委决定把条件较差的盐亭等县作为开门办学的基地。但是,有的教师和干部却提出相反意见,主张选择交通方便,设备齐全,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作为教学基地,认为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工宣队在师生中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进一步说明开门办学对改革旧教育制度的重要意义,批判了那种怕艰苦、图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并且强调指出开门办学必须和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结合起来,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从而使大家加深了对开门办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保证了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在,全院已先后在三台、盐亭等十八个县建立了开门办学基地。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四川医学院卫生系部分教师建议把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两门基础课和传染病学、流行病学两门专业课合并起来,开设一门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学的课程。工宣队立即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到文化大革命前把这四门课分别开设,实际上是把本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学科,人为地割裂开来,因而造成课程门数过多,内容重复、烦琐,学生往往要学过四、五年后才能对一种疾病形成完整的概念。于是,他们坚决支持这一建议,经过党委同意后,工宣队长亲自和教师一起制订具体改革方案,并负责领导这一改革,同卫生系七二级部分师生一起到夹江县开门办学基地进行试点。结果证明,不仅减少课程门数,使学时缩短一半,而且由于在开门办学中坚持了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在坚持开门办学的过程中,工宣队对广大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委安排教师下乡下厂时,工宣队员们经常逐家逐户走访教师,和他们促膝谈心,鼓励他们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努力为工农兵服务,认真改造世界观。许多教师提高了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自觉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