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艰苦奋斗,办好新型干部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06
第3版()
专栏:

艰苦奋斗,办好新型干部学校
中共湖北省英山县五·七干校委员会
我们的五·七干校,是在石镇河边的一片荒沙滩上创办起来的。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教导指引下,六年来,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校,不断取得了思想和物质双丰收。先后已培训干部六百三十多名,造田四百二十多亩,兴建住房和各种厂房四千七百多平方米。不仅实现了粮、油、肉、菜“四自给”,还向国家交售蚕茧一万四千九百多斤,生猪一百○四头,药材二千一百多斤,并供应社队茶、桑、果树苗二百八十二万多株,种猪三百五十一头,被评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校,才能更好地培养、教育干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干部学校。
我们五·七干校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校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尖锐斗争。
办校初期,住无房屋,耕无土地,条件十分困难,怎么办?有人提出:“没有房屋,只能向上级报请拨款解决;没有土地,只有向附近社、队要。”但许多同志说:“我们是来走五·七道路的,要通过劳动锻炼改造世界观,不能坐享其成。伸手向上要钱,两眼望着社、队的土地,不对头!”干校党委认识到,这不是简单的要钱、要地的问题,而是坚持什么方针,执行什么路线,培养教育什么样的干部队伍的问题。为了引导全校同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们组织学员认真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毛主席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和《实践论》,并着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导,批判了那种怕苦怕累、胸无大志、贪图安逸的懦夫懒汉世界观。我们还把一些老红军、老干部、老贫农请来,给学员们讲革命战争年代我军艰苦奋斗的历史;组织学员瞻仰烈士陵园;调查岩河岭等三个大队艰苦创业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学员们一致认为:干校必须继承和发扬延安抗大的革命精神,坚持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家提出了“勤俭办校创大业,艰苦奋斗谱新篇。没有耕地自己开,没有房屋自己建,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技术自己练。一颗红心两只手,抗大校风代代传”的行动口号。认识统一了,原来准备要求上级拨款的那个报告撤销了。大家一面上山砍茅草,搭草棚,解决住宿问题;一面在石镇河边垒石砌岸,展开了向沙滩要地的战斗。
在建校的斗争中,同志们日战沙滩,夜宿茅棚,河边洗脸,露天进餐,过着艰苦而又欢乐的战斗生活。在一次防洪抢险的战斗中,当洪水向没有修成的半截石堤袭来时,一批学员肩并肩,手挽手,结成一道人墙,站在激流中,高声朗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迎击着惊涛骇浪,护卫着半截石堤;另一批同志则不畏风雨,不避艰险,继续放炮炸石,运石砌岸,加固堤防,终于战胜了洪水。在学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全校砌石二万四千多立方,搬沙土三十二万多立方,在石镇河两岸筑起了高两米、宽一米、长三千米的大石堤,造地四百二十多亩,并做到了当年围垦,当年受益。
艰苦的劳动锻炼,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是很激烈的。围堤垦田战斗结束后,大部分同志面对自己亲手建成的五·七大堤和五·七大畈,都感到自豪。但少数受修正主义路线影响较深的人,却对此不以为然,说什么“要是再这样搞下去真有些受不了”。面对学员中出现的这种错误思想,我们狠批了刘少奇、林彪散布的“劳动镀金论”和“劳动惩罚论”。同志们说:“我们不能只是艰苦奋斗一阵子,而是要艰苦奋斗一辈子。”接着,全校又展开了营建校舍的战斗。没有砖瓦,就自己动手烧制。不仅建起了住房,还建起了养蚕室和厂房,办起了机修、面粉、粉丝等五个小工厂。现在全校已拥有动力机械三十六台,基本实现了排灌、粮食加工、脱粒、运输机械化。
随着干校生产的发展,条件越来越好,在办校人员中出现了大手大脚乱花钱的苗头。例如:一提搞基建,有人就主张一切都要买;一提生产,有人就主张多买化肥。还说什么“现在花的是我们自己生产积累的钱,又没有向国家要,怕个啥!”针对这种错误倾向,我们及时向同志们提出“条件好了,还要不要艰苦奋斗”的问题,让大家重温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并开展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同志们一致认为:毛主席要我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条件好了,我们更要自觉地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管哪里来的钱,一个也不能乱花。“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的作风,进一步得到发扬。一九七四年入冬以来,我们又自己动手新建了养蚕室、牛棚四百一十七平方米,节约基建投资三千九百五十多元;我们还到张咀水库工地拣回大粪两百多车,节约生产费用五百多元。
实践证明,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校,对于抵制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侵蚀,培养一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干部队伍,具有重大的作用。一位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为革命负过伤,立过功,解放后,由于受了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逐渐滋长了以功臣自居,贪图安逸,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通过在干校学习、锻炼,他焕发了革命精神。在干校,他白天参加平整土地、推车送粪的劳动,晚上坚持在煤油灯下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回到工作岗位后,他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张咀水库工地,自己动手砍茅草,运木料,办起了“战地医院”,日夜为民工服务。群众赞扬他“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又焕发出来了”。不少领导干部,通过在干校重新学习后,做到了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一位在县里曾任过财办副主任、商业局副局长的同志,原来长期坐机关,群众说他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到干校后,安排他当炊事员,他干得很好。结业后,他被派到一个区供销社担任副主任。临走时,他特意把他在伙房挑水用的那条扁担带走了,到供销社就用它送货下乡,挑土、送粪,成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好干部。有一些年轻干部,原来认为自己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不会变修,通过在干校的学习和锻炼,深刻认识到由于阶级、阶级斗争的存在,如果不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照样有蜕化变质的危险。有个青年女医生,到干校前,她的床别人坐一坐,孩子的脸别人摸一摸,她都不高兴。到干校后,安排她同别人一起挑粪,开始她很不习惯,怕脏,嫌“丢人”,挑粪时不敢抬头,见人绕道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和同志们的热情帮助,她大有转变,认识到挑粪不但不丢人,而且十分光荣。她深有体会地说,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毛主席关于“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的这一教导。思想感情变了,她回到医院后,劳动态度、医疗作风都有很大的改变。群众都说她同进干校前比好象变了一个人。
几年来,我校轮训的干部回到工作岗位以后,绝大多数同志都表现较好。一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干部队伍,正在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光辉的五·七道路大步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