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锤炼的先锋战士——记湖南省常德县委第一书记刘春樵同志继续革命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12
第2版()
专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锤炼的先锋战士
——记湖南省常德县委第一书记刘春樵同志继续革命的事迹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锤炼出千百万具有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觉悟的先锋战士,湖南省常德县委第一书记刘春樵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九年来,他牢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育,努力做到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带领群众认真学大寨,不断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
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育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常德县蔡家岗公社长期处于后进状态,社员吃粮靠借销,生产靠贷款。一九六四年,县委派了刘春樵到蔡家岗公社主持工作。但是,两年后,这个公社的山河依旧,落后面貌没有改变。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蔡家岗的广大干部和社员,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积极起来造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反,写大字报批判以刘春樵为首的旧公社党委执行的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开始,刘春樵有些想不通:“我过去工作经常受到表扬呀!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问题?”后来,他一张张地阅读群众的大字报,归纳起来,对他的批评有三条:一是不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二是不敢带领群众同修正主义斗,同资本主义斗,一度执行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三是没有大干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年年向国家“三喊”(喊钱、喊粮、喊干部)。
刘春樵看了群众的大字报,有一点他认输了,就是他带领的党委“一班人”没有使蔡家岗的面貌得到改变。但是,为什么改变不了面貌?他却找不到根本的原因。有时还感到委屈:自己天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辛辛苦苦;就说“三喊”吧,也是为了群众呀!
在刘春樵思想斗争激烈的时候,许多老贫农和群众,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狠批刘少奇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同时,满腔热忱地帮助刘春樵认识错误。刘家咀大队贫协主任田均山,在批判会上语重心长地对刘春樵说:“春樵啊!在旧社会,你和我们一样,讨米要饭做长工;现在,你当了干部,广大贫下中农希望你带领大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可是,你却不听毛主席的话,搞什么‘借田生产’,这是搞变相单干呀!我们贫下中农吃够了单干的苦,坚决不走资本主义的回头路!”七十岁的老妈妈毛彦芝,愤怒地诉说了旧社会逼得她一家逃荒讨米,两个孩子活活饿死的悲惨情景。其实,蔡家岗何止一个毛彦芝呢?解放前,蔡家岗二千五百多户贫下中农,讨米的就有九百五十五户;卖儿卖女也还不清地主阎王债的有四百六十九人;为地主扛长工,到年老体弱被踢出门的有五百一十五人。
贫下中农的血泪控诉,句句打动着刘春樵的心。他自己在解放前讨了五年米,做了十八年长工,一家七口被万恶的旧社会活活折磨死六口,只剩下他一个孤儿。这一切,使他认识到,资本主义那条路万万不能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自己过去执行“借田生产”,搞变相单干那一套,是走回头路。如果照此搞下去,就会出现新的两极分化,出现资本主义复辟,广大贫下中农就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广大群众对自己的批评教育也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刘春樵含着泪对党委的同志们说:“全公社贫下中农都有一本血泪账,他们是我们的阶级兄弟,可是,过去我们没有为他们掌好权,领好路,不能代表他们,这是严重的教训!”
刘春樵没有就此止步。他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反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指示,学习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论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一次大清理,找出了阻碍自己继续革命的两个障碍:一是缺乏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解放前,斗地主、斗汉奸、打蒋介石,因为自己和他们有深仇大恨,所以敢冲敢斗,毫不含糊。但到了社会主义时期,由于长期不重视理论学习,对党的基本路线理解不深,忘了阶级斗争这个纲,对资本主义、修正主义认识不清,斗争不力。二是世界观没跳出小农经济的狭隘圈子,看不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从此,刘春樵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几年来,他克服文化水平低的困难,攻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写了许多学习心得,提高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他和党委“一班人”带领群众认真学大寨,一九六七年,不仅还清了多年欠下国家的借销粮和贷款,而且全公社第一次有了积累和余粮。一九六八年成立公社新党委时,刘春樵被选为党委书记。一九六九年,刘春樵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那些日子里,有多少个通宵他激动得不能入眠!他这个在旧社会讨米要饭做长工的孤儿,当牛做马被人瞧不起;而今当家做了主人,来到了毛主席的身边,亲耳聆听伟大领袖的谆谆教导,这真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啊!
坚决按党的基本路线办事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刘春樵不断加深了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他带领贫下中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迎着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风浪前进。
南山大队原来是个有名的后进队,粮食平均亩产只有四百多斤,生产大队一无积累,二无储备粮。文化大革命前,刘春樵几次到南山,贫下中农向他反映过阶级斗争情况,但他认为:南山的党支部书记,是个苦大仇深的老贫农,不会领错路。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刘春樵又一次来到了南山大队,一家一户地访问贫下中农,发现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虽然是贫农出身,可是由于他没有阶级斗争观念,被反革命分子用“金钱”、“美女”拉下了水,成了阶级敌人的代理人,使得全大队资本主义泛滥,贫下中农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受到压抑。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使刘春樵看到,不是南山条件差,也不是南山的群众落后,而是南山大队的领导权没有真正掌握在党和贫下中农手里。他开始懂得了不抓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就不能巩固,生产就不能发展。于是,他发动南山大队的干部和群众,联系实际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批判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重新整顿和建立了党支部,使南山大队的革命和生产出现了新局面。
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抓得紧,阶级敌人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受到打击,革命和生产就发展;反之,革命和生产就遭到破坏。徐桥生产队的情形,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一九六六年,这个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粮食亩产达到一千多斤。可是,一九六七年又突然下降到八百多斤。这是为什么呢?刘春樵来到这里调查,发现他们办起了一个酱油厂,与国家争原料、争市场,一些社员当上了“采购员”、“推销员”、“运输员”,个人赚了钱,集体荒了田。
刘春樵和党委的同志来到徐桥生产队指出这样办酱油厂是弃农经商,方向错了。可是,生产队长却说:“只要为集体,干啥都有理。”阶级敌人背后刮阴风:“有钱能买鬼推磨,钱进腰包心不慌。”煽动少数政治觉悟不高的社员出外买原料、卖酱油。
刘春樵从徐桥生产队回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看来,经过一次文化大革命,有些单位的方向、路线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他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第二天,刘春樵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请徐桥生产队的干部来公社参加会议,和他们一起总结两条道路斗争的经验。会上,刘春樵严肃地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时刻都存在一个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干社会主义,拚了命也应该。搞资本主义,一天赚一万元也不能干!”
在刘春樵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徐桥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纷纷起来揭发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端正了社会主义方向。
徐桥变化的事实,深刻地教育了刘春樵。他在笔记本上写道:“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对资本主义、修正主义,要年年批,月月批,天天批;只有堵死资本主义的路,才能迈开社会主义的步。”
为巩固文化大革命成果而斗争
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是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胜利成果的需要。刘春樵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做到三个正确对待。蔡家岗公社有个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批评过刘春樵,后来,这位干部见刘春樵又当上了党委书记,怕给“小鞋穿”。刘春樵看出他的心思,便主动找他谈心,说:“文化大革命中,你听毛主席的话,和群众一起批评我执行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错误,帮助我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回到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这是完全正确的。”在刘春樵的耐心帮助下,这位干部放下了思想包袱,积极学习和工作,入了党,并被选为公社党委副书记。
批林批孔运动中,一位干部来到蔡家岗,向刘春樵汇报工作。当谈到文化大革命中群众对他的批评时,这位干部不服气地说:“那时给我贴大字报,批评我。今天,我不是又当干部了吗?”听了这番话,刘春樵意识到:这位干部是在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牢骚,不能做到三个正确对待,势必犯新的错误。于是,他和这位干部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讲群众帮助和教育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文化大革命前,我们身上有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群众对我们进行批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这个案绝不能翻!群众帮助你回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你为什么不感谢,反而有怨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给上层建筑和经济领域带来深刻的变化,你为什么看不见?为什么单在个人问题上大作文章?”一席话深深触动了那位干部的思想,他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指示,逐渐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注意做到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刘春樵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他牢记毛主席关于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教导,努力建设和巩固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贫农女儿李新春,在文化大革命中积极批判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十九岁就光荣地入了党。刘春樵建议把李新春选进公社党委会。多数党员同意。也有的同志说:“先长的胡子不如后长的须。我们入党二、三十年了,还不如入党两、三个月的娃娃。”在公社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期间,刘春樵到各组参加讨论,大讲毛主席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伟大意义,宣传毛主席关于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批评论资排辈、瞧不起“儿童团”的错误观点。他对大家说:“参加革命早,入党时间长,也要不断提高继续革命的觉悟。光靠我们这一代人,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的,必须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经过充分的讨论,广大党员统一了认识,说:“春樵同志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同意把新春选进党委会。”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