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他在实践入党的誓言——记离职休养干部、共产党员周禄继续革命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13
第2版()
专栏:

他在实践入党的誓言
——记离职休养干部、共产党员周禄继续革命的事迹
沂蒙山区的早晨,朝霞满天。一个年近六十的老战士,肩背粪筐,手提粪铲,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边走,一边拣粪。这个老战士就是被人们誉为沂蒙山上“不老松”的周禄同志。
周禄原来在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某部工作。在战争年代,他先后三次负伤,六次荣立战功。因为身体不好,一九七○年部队党委决定让他回到山东省沂水县城离职休养。
党组织的关怀照顾,周禄非常感激。但他想起入党时“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奋斗终生”的誓言,想起在继续革命途中的战斗任务,又觉得决不能离开工作岗位去休养,自己在战争年代头部负伤,脑震荡后遗症越来越重,在部队坚持工作确有困难,但还没有丧失劳动能力。于是,他决定不去县城休养,带着全家人回到离开了二十多年的家乡——沂水县四十里铺公社周家官庄大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
周禄回乡的消息传开,乡亲们纷纷赶来看望他,他却把行李一放下,就和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起上了山。他们从这个山头转到那个山头,边走边商量治山治水的计划。第二天天不亮,周禄又带上钢钎、大锤,赶到了整修大寨田的工地上。黎明,社员们下地的时候,他已经干得满身大汗了。贫下中农见他家没有安,脚没有歇,都劝他说:“老周啊,你是回来休养的,先把家安置好嘛。”周禄说:“不,我是回来革命的!”到家两个月,周禄每天都第一个出工,最后一个收工,和贫下中农一道,开凿了上万个石方,在半山坡上垒起了十六条一米高、接起来有十五华里长的地堰,把上百块零星坡地整成了二百多亩大寨田。贫下中农说:“老周不是回来休养,他是回来扛大梁的啊!”
周家官庄大队有一千多亩山坡,长年荒废着,周禄看了心疼,便建议党支部把这些山坡绿化起来。为了取得经验,他首先从自己屋后的一片荒地上动工。他和爱人一起,整整一个冬春,挖出了一百多方碎石,一筐一筐地抬来了一百五十多方河泥填上去,栽了一百五十多棵苹果和梨树,并且几年如一日,坚持起早贪黑,给这些果树浇水、施肥,捉虫剪枝。果树结果了,他把果树全部交给了生产队。几年来,周禄带领社员们为集体栽了多少树,谁也算不清,只知道山南坡上一千多棵苹果树是他亲手和社员们一棵一棵栽上的;庄南沟里的一百多棵葡萄,又是他从胶东买来的树苗,一棵一棵种上的,村里村外还有上万棵花椒、桐树、槐树,也是他带领社员们培植的。为了种好这些树木,他买来了各种有关技术书籍,并且经常翻山越岭,到兄弟大队的果园、林场取经学艺。在他的帮助下,大队建立了林业队,培养了林业技术员,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坡,如今变成了绿油油的花果山。几年来,周家官庄的粮食平均亩产由一九七○年的二百多斤,增长到五百多斤。过去,这个大队五百多人,每年都要吃上万斤的返销粮。从一九七二年开始,每年都向国家交售余粮一万多斤,前年达到三万多斤。
周禄常说:“社会主义是斗出来的,要和天斗、和地斗,和阶级敌人斗,共产党员要永远站在阶级斗争的最前列。”他回乡以后,不但积极为改天换地出力,而且十分注意阶级斗争的动向,时时刻刻都在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战斗。有一段时间,队里的贫下中农告诉周禄,在阶级敌人的煽动下,队里有少数人不关心集体经济,有的甚至弃农经商。周禄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在周家官庄的反映。他想,资本主义的邪路堵不死,就不能走好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一天晚上,周禄顶着凛冽的寒风,把大队党支部的成员一个一个的请到自己的家里。他一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一面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教导,回顾旧社会周家官庄五十三户贫下中农,二十户逃荒要饭,五户卖儿卖女,有一年全村就有八人活活饿死的悲惨遭遇。他说:“旧社会咱为啥苦?根子就是剥削制度。现在咱为啥甜?就是靠的社会主义。”在他的建议和帮助下,大队党支部决定在全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组织贫下中农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在开展革命大批判中,周禄走家串户,大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还买来一百多册毛主席著作,分送给全村贫下中农。有人问他:“你回来休养,不缺吃,不缺穿,操这个心图个啥?”他说:“咱图的是共产主义!”
周禄还把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作为自己的一项职责。从一九七二年开始,他在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办起了周家官庄的第一个政治夜校,把全大队六十多个青年组织起来,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以后他又把全大队没有上学的适龄儿童组织起来,办起了一个“育红班”,组织孩子们学政治、学文化。他说:
“教育下一代走毛主席指引的路,这是关系到反修防修的大事,一定要认真干好。”
周禄时常想着群众的利益,把贫下中农的疾苦放在心上。几年来,周家官庄的贫下中农,谁也说不清周禄究竟为大家作了多少好事:大雪封门,他走家串户,问寒问暖;暴风雨里,他踏着泥水,查查这家的房子漏不漏雨,问问那家生活有没有困难。他的一颗火热的心温暖过多少贫下中农的心窝啊!
他看到一些女社员因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顾不得忙家务,便动员爱人老李起早贪黑为社员们做衣服,全村一百多户社员,家家都穿过老李做的衣服。社员们过意不去,硬要给她报酬,她说什么也不肯收。
三队队长周卫奎的爱人有病住进医院。卫奎又要照顾队里生产,又要照管小孩,周禄就主动把周卫奎的小孩领到自己家里,交给爱人照料。周卫奎的爱人住了半年医院,孩子在周禄家里也住了整整半年。
有一年的夏天,连着几天大风雨,五保户魏大娘的房子漏雨了。雨水冲刷着房子的后墙,泥土往下掉,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这时周禄和大队的干部们迎着风雨赶来了。周禄眼看着房子的墙壁就要倒塌,便一个箭步跃进屋里,背起大娘就走,刚出门,房子的后墙“扑”的一声倒了。周禄把大娘安置好,雨还没住,就领着几个社员给大娘修房子,盖房顶的草不够,周禄回去就把自己房上的草拆下来,用到魏大娘的房顶上。天擦黑的时候,大娘已经住进整修一新的房子里。八十多岁的魏大娘,望着周禄已经斑白的鬓发,浑身的泥水,想着自己在旧社会沿街乞讨,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流下了热泪。
多少年来,“水”是周家官庄的宝贝。庄里只有两眼吃水井,每到旱季就干枯了,社员们吃水常常没有保证。过去大队也组织人打过几次井,但都没有打出水来。周禄回乡后一直把这件事挂在心上。他跑遍了全村的七沟八梁,看地形,查水线,访问老农。地区的一支水利钻井队在邻县执行任务,他翻山越岭赶去请教,终于找到了地下水线。一九七一年的春天,大队党支部根据他的建议,决定在周禄选好的地点,打一眼新井。周禄亲自带领六个社员战斗在打井的工地上,那里活最重,那里最危险,他就在那里干。为了应付塌方,他把自己家里准备盖房用的两根大梁也用上了。整整苦干了三个月,终于把泉水井打成了。周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十年如一日。贫下中农都称赞他是贴心人。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