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革命征途不停步——记洛阳华川电器厂党委书记杨庆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14
第3版()
专栏:

革命征途不停步
——记洛阳华川电器厂党委书记杨庆才
在豫西农村的一个黄土岗上,耸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洛阳华川电器厂。建厂以来,全厂革命、生产搞得越来越好,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河南省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单位。回顾这个厂的战斗历程,工人们同声称赞他们的带头人——党委书记杨庆才同志。
旺盛的斗志
一九七○年,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国家决定在豫西农村建设一个电器厂。
那时,杨庆才是沈阳一个工厂的党委副书记。由于身患重病,组织上已经决定让他去治病休养。这个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老同志,听说建新厂亟需干部,便几次向党组织恳求:还是让我到新厂边工作边治疗吧!党组织批准了他的要求。
一九七○年十月的一天,杨庆才踏上了南下的征途。列车,在辽阔的华北平原飞驰。放眼窗外,杨庆才思潮滚滚。战争年代,他曾经在这里战斗过。他的父亲、弟弟和不少战友,也在这里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想起革命先烈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他决心踏着先烈的血迹,在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斗争中,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杨庆才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工作中重视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工人们赞扬说:“在他的脑子里,阶级斗争这根弦从来没有松过。”
为了保证建厂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他的建议,厂党委组织调查组,在附近农村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对工厂周围农村的阶级斗争状况作了调查,并且多次组织职工参观农村的阶级教育展览,请附近农村的老贫农和煤矿的老工人来厂作忆苦思甜报告,使广大职工时刻警惕阶级敌人的破坏行动,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
建厂中,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杨庆才白天和工人们一起劳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晚上组织大家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同志们都休息了,他还要坚持看书学习。大家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常常逼着他熄灯。可是,往往就在大家熟睡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起床,给这个盖上棉衣,给那个掖掖被角,然后走出工棚,到工地巡视一番。
一个炎夏的中午,工地上空乌云密布,霎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杨庆才想起工地上的那堆水泥还没有运到工棚里,便立即通知大家抢运。当大队人马赶到时,他一个人已经运了好几趟了。在紧张抢运水泥的战斗中,杨庆才咬着牙,弯着腰,和大家一起跑来奔去。突然,他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吐血。同志们围拢来,关心地劝他休息,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腰一挺又背起一袋水泥走远了。
杨庆才就是这样保持革命战争时期那种旺盛的革命斗志,坚持抓阶级斗争,拚命地干社会主义。
宽广的胸怀
“老杨真是想得宽广,一个心眼扑在厂里,一个心眼惦念着农业,和俺贫下中农的心紧紧贴在一起!”这是华川电器厂附近农村的贫下中农赞扬杨庆才的一句心里话。
建厂初期,个别同志认为,农村到处都是地,厂房和职工宿舍多占些地也没啥。杨庆才听到这话,就耐心地说服他们:“我们兴建电器厂,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农民种田也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但是,离开了社会主义大农业,我们的工厂就失去了基础,不会稳固。发展工业可不能忘记支援农业,忘记工农联盟呀!”
在杨庆才的教育启发下,大家提高了认识。党委决定为了少占耕地,将职工宿舍建在山坡上,同时还研究了支援农业的措施:组织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生产队改滩造地,修建大寨田;成立支农小分队,定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为社员修理农机具;协助生产队在附近山坡上建一座电灌站,挖一个池塘。在他们的大力支援下,工厂附近大队的粮棉产量连年上升。贫下中农高兴地说:地少了,产量高了,这有咱华川电器厂的一份功劳啊!
有一次,杨庆才听说当地一个化肥厂设备坏了,需要停产检修。他想,化肥厂停产时间长了,会给当地农业带来损失。于是,他亲自带了几个同志,主动来到化肥厂,了解到是曲轴坏了。他当即向化肥厂的同志表示,一定想尽办法,以最快的速度帮助修好。回到厂里,他亲自向负责生产的同志作了交代,并说:我们承修这几根曲轴,关系着化肥厂能否尽早地恢复生产,关系着当地粮棉增产幅度的大小,这笔账我们可不能算错啊!结果,工人们连续奋战二百多个小时,修好了曲轴,使化肥厂很快恢复了生产。
坚韧的毅力
杨庆才身患多种疾病,多年来他坚持以顽强的毅力同疾病作斗争,以饱满的革命热情为党和人民忘我地工作。
杨庆才的办公桌上,经常放着一个暖水袋,这是他在胃病发作时,用来驱寒止疼的。在他宿舍里的墙上挂着一根特制皮带,这是他用来制服“游走肾”病的,每当参加体力劳动或走远路时,都得用这根皮带把肾固定起来。在工地、车间或会议室里,常常可以看到他咬着牙,用手吃劲地掐着腰,这是他采用压迫止疼法,正在对付肝病的剧烈疼痛。
杨庆才跟疾病作斗争时常说这样一句话:你疼你的,我干我的!他就是这样,以顽强的毅力同疾病进行着斗争,带病坚持工作,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一次,杨庆才因为疲劳过度,突然晕倒,同志们把他送进了医院。第二天,大家去看他,走到半路上,只见他拄着棍子,艰难地走过来。大家急忙扑上去劝道:“不行呀,你得回去住几天!”
杨庆才笑着说:“同志们的心情我理解,可我的脾气你们也知道,要是让我离开工作岗位,住几天医院,把病急重了,你们乐意吗?”他终于说服了大家,返回厂里。当时,通往厂区的一座桥正要起顶,桥墩突然出了问题,如不采取紧急措施,会给国家造成损失。看到这一切,杨庆才不顾水寒,不怕病痛,和大家一块跳进水里,边指挥边战斗,整整干了一个通宵,终于把桥建了起来。
一九七四年十月,杨庆才的多种疾病一齐发作,一连四五天吃不下东西,不得不输液了。但是,他躺在输液架下,仍然考虑着党的工作。他了解到七车间水暖气供应准备工作还有问题,可能会影响各车间生产计划的完成。他就立即把这个车间的同志叫到床前,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杨庆才这种忘我精神的鼓舞下,七车间的职工日夜苦干,按时把水暖气送到了各车间。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