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还要为革命尽一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15
第3版()
专栏:

还要为革命尽一份力
李俭珠同志原是广西军区副政委,今年七十岁。他从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以来,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一九六九年,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这位在长沙离职休养的老红军战士,渴望回到沸腾的群众斗争中去。他想,形势在发展,革命在前进,我这个跟随毛主席走过雪山草地的人,还要为革命尽一份力。到老家湖南省茶陵县落户去!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伴石建芬,得到她的热情支持。他连夜给党组织写申请报告,要求回茶陵县安家落户。
在李俭珠再三要求下,上级党委批准了他的申请。一九七○年一月,李俭珠回到了茶陵。
茶陵县舲舫公社洮水大队,是李俭珠出生的地方。解放后,这里的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工作一直比较先进。可是,由于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从一九六○年起,洮水大队就走了下坡路。生产上不去,吃粮年年靠国家。李俭珠到茶陵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定回洮水,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改变这里的面貌。
“老红军回来啦!”消息传出,洮水大队的男女老少,都从屋子里跑出来。李俭珠拄着拐杖走在前头,一大帮群众跟在身后。他村前村后看过一遍,向大家提出了学习大寨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的建议。
这时,阶级敌人造谣说,沙洲是“生成的眉毛长成的痣”,谁也改不了。有的人大刮资本主义妖风,煽动一些社员放弃集体生产,上山挖药材,伐山林,捞现钱。面对着阶级敌人和资本主义势力的挑战,李俭珠挺身而出。他同洮水大队的党员们一道,反复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又一起来到洮水河畔,讲起了洮水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从一九二八年起,洮水就是毛主席亲自创建的井冈山根据地的前沿阵地。李俭珠指着脚下的沙洲激动地说:“当年就在这里,反动派一次屠杀了十八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烈士们的鲜血,渗进了洮水河两岸的土地。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土地,我们决不许阶级敌人破坏,决不容资本主义占领!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走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激发了党员和群众的战斗豪情。大家批判了造谣破坏的伪保长和煽动资本主义妖风的坏人。在党支部内,也开展了积极的思想斗争,批判了放任劳力外流等资本主义倾向。经过一冬奋战,洮水大队造出良田五十一亩。一九七一年新造田亩产超过一千二百斤,原有的田也增了产。洮水大队不仅改变了吃粮靠国家的状况,还卖余粮八万多斤。
抗日战争时期,李俭珠曾经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聆听过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讲话。多年来,这位老红军战士牢记毛主席关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始终保持着过去战争年代的那么一种拚命精神。
一九七四年初,洮水大队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发动社员上山开荒造林,种木薯。开工第一天,李俭珠也拄着拐杖爬上山来了。他从东头走到西头,把广西种植木薯的经验讲给社员听。在他的带动和鼓舞下,社员们忘我劳动,原计划一个月开荒一千亩,只用了十四天就提前完成了。
一九七四年冬,为了使洮水农业学大寨的步子迈得更大,李俭珠同大队党支部领导成员来到洮水河上游,精心勘测,决定筑起一道拦河大堤,让河水改道,把五百多亩的鲤鱼洲改造成良田。筑堤战斗打响后,他天天起早拄着拐杖来到工地,由于受了风寒,加上过度劳累,李俭珠的右臂麻木了,抬不起来。在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坚决催促下,他才离开工地。人们都说:“在他身上,看到了毛主席培养的人民战士的优秀品质,看到了井冈山斗争的光荣传统!”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