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文化大革命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的幸福 景洪县普及小学五年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17
第1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的幸福
景洪县普及小学五年教育
新华社昆明一九七六年一月十六日电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下,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在,这个县已经普及了小学五年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以上。
解放前,景洪县广大贫下中农深受封建领主和土司头人的压迫和剥削,贫下中农没有上学的机会。解放后,党在边疆地区兴办了许多学校,大批贫下中农子女上了学,但由于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干扰和破坏,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景洪县委加强了对教育革命的领导。经过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县委进一步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他们认识到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搞好教育革命是关系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边疆每个村寨的大事。于是,县委重点抓了普及小学五年教育。基诺公社是个村寨分散,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比较差的山区公社。这个公社的党委从山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办学,解决了许多孩子入学的问题。现在全公社有学校四十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县委及时推广了基诺公社普及小学教育的经验,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级党委都把普及小学教育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使全县小学在校学生人数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三倍,很快普及了五年制教育。
景洪县各级党委在办学过程中,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坚持开门办学,积极引导师生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把开门办学与农业学大寨运动结合起来,在全县办起了一百九十七个小农场。这些小农场,对于改革旧的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田,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勐龙公社勐宋大队小学进行了寒冷山区稻麦两熟的试验,收到了显著效果。这些学校还聘请工农兵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学木工、农机、电工、农业科学、经济林木、卫生和军事等,使教育革命呈现出一派大好形势。
在普及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景洪县一支扎根边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在这支队伍中,有长期在山区工作的老教师,还有一批文化大革命中到边疆插队落户的上海、北京、四川等地的知识青年,他们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积极地为少数民族贫下中农办学,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勐龙公社胜利大队教师、共产党员张正贤,扎根山区十几年,学会了几个民族的语言,勤勤恳恳地为发展山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勐罕公社莫波小学傣族教师岩捧班,离开自然条件较好的家乡,坚持到山区为贫下中农办学。基诺公社窝庄小学教师、上海知识青年邵永录,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服务,不到一年时间就学会了基诺话,为搞好教学创造了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