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满腔热忱地对待青年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18
第7版()
专栏:

满腔热忱地对待青年干部
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某团副参谋长 戚仲山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党如果没有广大的新干部同老干部一致合作,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各级领导班子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大批青年干部生气勃勃地走上领导岗位,作为老同志,看到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都应该打心眼里感到高兴,都应该以极大的革命热忱帮助青年干部进步成长,并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做好革命工作。
欢 迎 后 来 居 上
我当副参谋长以来,先后有七名青年干部被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其中先后任命的五名参谋长,原来都是我的下级。如何对待这些新提拔的青年干部?我思想上经历过激烈的斗争。
一九七○年五月,上级任命作训股长顾和良同志当参谋长。他参军比我晚十年,我当作训股长时,他还是股里的参谋,他来做我的直接领导,开始我有点想不通。后来,我反复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思索着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参军比自己早一年的徐喜贵同志被提为参谋长、副团长时,自己感到很正常、很合理,而顾和良被提为参谋长就感到很突然、不合理呢?这说明自己的思想还没有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回想起自己成长的过程,再想想过去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我心里感到很惭愧。先烈们出生入死,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没有考虑当这个“长”、那个“长”,而我却把资历当资本,这太不应该了。这样一想,头脑就清醒多了。再重温毛主席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教导,回顾自己在支左期间,参加地方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许多革命小将走上领导岗位,给领导班子增添了新鲜血液,推动革命和生产不断发展的情景,我开始认识到,把优秀的青年干部提到领导岗位,这是革命事业的需要。干部队伍没有一茬接一茬的青年人,革命事业就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决不能只想自己,而应该经常想到防止党和国家改变颜色。要出以公心,欢迎后来居上。道理上搞通了,我就主动找顾和良同志谈自己的思想斗争过程,鼓励他大胆工作。我还把司令部正副股长召集在一起,教育大家尊重新参谋长的领导,支持新参谋长的工作。
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论资排辈”的旧思想不是一下子可以彻底克服得了的,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又会冒出来,必须反复与它作斗争。一九七三年五月,周明德同志接任参谋长。他入伍时,我已经是股长了。他开始当参谋长时,对我比较尊重,但日子久了,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他经常给我分配任务,这时,我心里就不太舒服了。有一次全团开进,要勘察道路,周明德同志对我说:“你带几个人去看一看道路。”我一听就反感:这样的事过去还不是我叫你去的,现在你来指派我,连个“请”字都没有。我勘察完道路回来,饭碗没搁下,周明德同志又来交代任务:“你再去看看连队疏散配置地域搞得怎么样。”我听了心里更不自在。看完疏散地域回来,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回想起周明德同志从入伍当战士、车长,后来当参谋,直到担任参谋长的过程,我眼前出现了一个青年干部朝气蓬勃、迅速成长的生动形象。今天他以革命事业为重,积极大胆地做好领导工作,说明在党的培养下,这棵幼苗已经逐渐长成材,没有“拐棍”也能走路了,这是一件十分令人可喜的事。但是,我却考虑什么尊重不尊重自己,这不是论资排辈的思想在作怪吗?打那以后,我对青年负责同志的领导不但服从,而且主动争取多做工作。一次搞夜间连进攻演习,我主动请求去勘察演习场地,制定了演习方案,请参谋长审批。当周明德同志指出情况设置得太简单时,我虚心接受意见,并重新进行了修改。
“照管”新生力量的成长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谆谆教导我们:“我们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学习列宁的教导,回顾与青年干部共同战斗的实践,我体会到,作为一个老一点的同志,“照管”新生力量的成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始我曾认为,青年干部是我的下级时,培养帮助他们是责无旁贷的,现在成为自己的上级,自己只要服从他们的领导,干好本分工作就行了。后来,我学习毛主席关于“一切老干部应该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新干部,关心新干部”的教导,回顾自己参加革命以来,许多老首长、老同志热情关怀,耐心教育自己成长的历程,认识到青年干部变成了上级,只是领导关系发生了变化,党赋予老同志培养帮助青年干部的光荣职责并没有变,应当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热情帮助青年干部,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认识到这一点,我就主动向青年干部传授工作经验,帮助青年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就拿这几任参谋长来说,当他们刚刚提拔上来时,我就定了一个帮助计划,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帮助。比如,沈明刚同志是由连指导员提升参谋长的,对司令部工作比较生疏,我就侧重帮助他熟悉司令部的工作。一九七三年底,部队进行冬季野营训练,为了锻炼周明德同志,党委让他“唱主角”,这时他心里有点不踏实。我就给他介绍以往组织野营训练的经验教训,鼓励他大胆地干。野营中,要组织坦克连进攻演习,我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一起深入现场,拟定战术背景,研究作战方案。正在这时,党委决定我回营房留守。不几天,前边打来电话,说在预演中出现了撞车事故。我一听,又马上赶到演习场,一面鼓励他,一面同他分析事故的原因。原来是部队撤出战斗时路线不明确,队形过于密集造成的。这跟我没有帮好周明德同志有关系。在帮助他拟订演练计划时,对如何撤出战斗就没有考虑进去。青年干部缺乏实践经验,老同志就要细心帮助。于是,我又同他一起拟定了坦克撤出战斗时的方案,并作了实地演练,使他心里有了底。在两个月的野营训练中,周明德同志组织全团顺利地完成了开进、集结、合练、驻训等阶段的任务,组织指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学习青年干部的长处
在同青年干部共同战斗中,我发现他们有许多长处,而这些长处往往是自己所没有的。我们老一些的同志,应该学习青年干部对新事物敏感、革命热情高、干劲大等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
团政治处主任伍其荣,学习抓得很紧,我同他是邻居,经常看到他学习到深夜。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以后,为了搞清楚资产阶级法权问题,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反复学习了《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还到三连访问了三十五个干部、战士,弄清了分配领域里资产阶级法权的表现和危害,以及它给干部、战士带来的影响,总结和推广了四个先进典型,亲自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促进了部队学习运动的深入发展。对比青年干部这种好学上进的精神,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我不懂就问,力求钻深一些。在学习列宁关于小生产的论述时,为了弄清问题,我主动向伍其荣同志请教,并到农村作调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初步搞清了一些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党小组会上,斗私批修,按照党员应该做到的五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小生产的影响,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
青年干部朝气蓬勃,敢想,敢干,敢闯。我在实践中注意学习他们这种革命精神,自觉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青年干部、团长丁再先,吸取兄弟单位的经验,为了提高部队训练质量,提出自力更生修建电操纵预习场。对这样的方案,我过去总感到步子迈得太大,困难多。他却说:“干革命不能象小脚女人走路,步子迈得越大越快越好。”他说干就干,跟班作业,任务完成得很好。对比青年干部,看看自己的精神状态,就感到差远了。我决心向青年干部学习,发扬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拚命精神,继续革命不停步。我有慢性脊椎炎、腰肌劳损等疾病,党委和同志们对我很关心,野外课目尽量不安排我参加,但我总是主动要求去。我在教导队当连长时,尽管腰痛难受,还是坚持和大家一起操课,摸爬滚打。星期天到伙房帮厨,早晨起来打扫卫生,上山打柴,我都坚持和大家一块干。一天中午,柴挑得太重了,腰痛得厉害,走几步歇一歇,我还是坚持挑到家。下午同志们劝我在家休息,我想,苦点累点,可以打掉自己身上的暮气,还是坚持和大家一起操课。我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但是革命精神不能减,要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