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新的春天早来到——访朝鲜梨岘里合作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18
第8版()
专栏:朝鲜通讯

新的春天早来到
——访朝鲜梨岘里合作农场
隆冬岁末,我们访问了梨岘里合作农场。
出平壤东行,汽车沿着一条石块铺砌的车道,进入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带。红色路标指明,这里已是梨岘里合作农场。路两侧,拖拉机犁过的稻田,一块块泥土鱼鳞般地排列成行,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虽然正是严冬季节,但梨岘里合作农场处处是一片大好春光。劳动党关于开展“争取三大革命红旗运动”的战斗号召,象春风一样,传遍了全国各地,也传遍了梨岘里的沟沟坡坡。农场管理委员会连夜召开誓师大会,几千名男女农场员斗志昂扬,紧急地动员起来,冒着严冬酷寒,整地犁田,积肥送粪,进行春耕准备工作,决心以实际行动响应劳动党的战斗号令。
整个梨岘里沸腾起来了。岭上岭下,火红的战旗迎风飘舞;村里村外,人们的欢歌笑语汇成一片;穿梭往返的拖拉机发出隆隆巨响。
蔬菜第一作业班的安乐显老人,那天参加誓师大会以后回到家里,已经深夜,他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激动地对大家说:“旧社会咱们吃尽了苦头,没有领袖的关怀,党的指引,那里过得上如今的幸福生活。现在党中央发出开展‘争取三大革命红旗运动’的号召,给咱们照亮了更加美好的前景,咱们一家要怀着对党和领袖的热爱,大踏步走在运动的前列。”第二天,晨星未落,他们全家就踏着冰霜送出了第一趟肥料。
第六作业班的农场员吴昌杰、李祥元和吴德洙,配合农业机械化作业班的同志们,在改造岛田的突击战斗中,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二十天的改田任务。
我们到梨岘里那天是去年十二月三十日,他们已经将几百町步土地整个翻了一遍,把数千吨肥料送到了田里,所有农机具也都进行了认真的检修。梨岘里的农场员们以自己的忘我劳动和英雄气概,提前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
在农场委员长韩炳哲同志的引导下,我们登上一座山岗。这山岗在一带丘陵中最高处。一九五六年,金日成同志曾登上这座山岗,为了从根本上结束这里荒旱的历史,指示在这里建起一座扬水站。扬水站建立起来了。站内装有八台大型电机和水泵。一条几百米长的涵道把大同江的支脉——南江之水,引进贮水池,然后再通过好多条粗大的扬水管道,把水提到山顶,从那里流入蛛网般的干支渠道,流向农场的每一块土地。韩炳哲同志满怀深情地对我们说:“这是金日成主席给我们送来的幸福之水啊!”
我们从山顶举目眺望,丘陵环抱中布满新式住宅的村庄,那房屋一色儿都是洁白的墙壁,青灰的瓦脊,在四角翘起的屋檐下,镶着宽敞明亮的玻璃窗。远处连绵起伏的丘陵上,梯田层层,水渠纵横,片片果林,在太阳的余辉映照下,宛如一缕缕淡淡的红云。景色万千,使人感到,这里充满温暖和生气。
“梨岘里真是一个好地方啊!”对我们的赞美,韩炳哲同志只是微微一笑。停了一会儿,他对我们说:“你们是新闻记者,又是第一次到梨岘里。有必要把这里的来历向你们讲讲。……”
梨岘里是美好的,但是梨岘里也有自己血泪斑斑的苦难经历。这里原来是一个穷地方。那时,土地干旱,颗粒无收,到处一片荒凉。人们不用说吃米饭,就是打草鞋用的稻草,都得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买。那时鸟儿飞到这里,发现没有水都叫着又飞过江那边去了。韩炳哲同志指着山脚下一条溪沟对我们说:“那条沟,解放前叫‘死亡沟’,那里有一户农民弟兄三个谁都娶不上媳妇。有一次好不容易和外地一位姑娘订了亲,当姑娘撑船过江来结婚时,船越划越近,还未上岸就被满目荒凉的可怕景象吓住了,于是姑娘掉转船头,又划了回去。”
韩炳哲同志已年逾花甲,从他脸上深深的皱纹和布满老茧的双手,看得出他自己也有过苦难的历史。他对我们说:“解放前我受过地主的欺压和剥削,也挨过日本侵略者的拷打。那时,这里的农民多么想引南江之水灌溉土地啊,但是在沉重的阶级压迫下,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那里还有能力兴建这样宏大的引水工程,引水灌溉只不过是一个梦想罢了”。
解放了,梨岘里的农民在金日成主席指引下走上了合作化大道,千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南江之水欢跳着流进了梨岘里。还有,拖拉机也吼叫着开进了梨岘里,输电线越过山岗、跨过江河、架进了梨岘里,……金灿灿的太阳终于照亮了梨岘里的大地。
由于实现了水利化、机械化和电气化,梨岘里的生产年年丰收,农场员的生活节节上升,并荣获了近卫一级千里马合作农场的光荣称号。昔日的“死亡沟”今天成了“丰年沟”。如今,梨岘里的土地不仅得到灌溉,而且还把一百二十町步旱田改成了水田。全农场拥有六十四台拖拉机,九辆汽车,还有许多配套的农机具。农场员家家装电灯,喇叭满街响。粮食收、打、粉碎,都用上了电。去年,梨岘里合作农场的粮食总产量跃到近四千吨的新高度,平均每町步收到六千七百公斤。蔬菜和水果也都获得了丰收。韩炳哲同志激动地说:“这在解放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啊!”
“梨岘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韩炳哲同志一面提出了这个问题,一面满面笑容地引我们到农场陈列室去参观。我们按照朝鲜同志的习惯,脱掉鞋子走进宽阔敞亮的陈列室。只见四壁挂满了整齐美观的图片。走近一看,一幅幅照片,原来都是金日成同志与群众谈话的动人场面。
韩炳哲同志热情地说:“金日成同志自从那次指示兴建扬水站之后,又先后十七次到我们农场作了指示。我们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应该归功于党,归功于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梨岘里合作农场,正是在金日成主席亲切关怀和朝鲜劳动党的哺育下发展起来的。
我们离开梨岘里合作农场时,梨岘里人民精神焕发,信心百倍,正以紧张的劳动争取新的更大胜利,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本报记者
(附图片)
朝鲜新义州光松合作农场,去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图为场员们在收藏粮食。
朝鲜中央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