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政治挂了帅 旧貌变新颜——甘肃省礼县崖城公社抓后进队转化工作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19
第3版()
专栏:

政治挂了帅 旧貌变新颜
——甘肃省礼县崖城公社抓后进队转化工作的调查
甘肃省礼县崖城公社党委,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认真抓好后进队的转化工作,加快了全公社大办农业的步伐。一九六九年初,全公社十五个大队中,有十一个大队被排为三类队;如今,有七个大队变成了一类队,其余的四个大队也超过了当初的二类队。近四年来,全公社平均每人产粮数、给国家的贡献和社员的收入水平,一直在全县领先,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闭幕后,崖城公社党委进一步对照大寨的根本经验,实行开门整风,总结变后进为先进的经验。入冬以来,全公社全面规划,统一指挥,由十二个大队联合进行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又快又好。
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着眼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崖城公社党委有些成员,把后进队当作“包袱”,看到那些队粮食产量低,生活困难大,老是拖着公社的“后腿”,常常是一味批评指责,因而挫伤了后进队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他们也讲帮后进队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但多是一般号召,很少去进行深入具体的指导,甚至以为帮后进队,无非是多回销些粮食、多贷些款。这样,反而影响了后进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九六九年,崖城公社革委会常委、何家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年继荣,参加党的九大后,和公社其他领导成员一起,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要落实到每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抓后进队,不仅是把生产搞上去的问题,而且是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任务落实到每个基层的大事。
他们对十一个后进队进行了过细的调查,并把调查来的情况与何家庄大队作了比较。论自然条件,何家庄比有些后进队还要差。可是,何家庄很早就成了甘肃省学大寨的先进集体。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对比分析,大家看到:关键在于何家庄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他们以阶级斗争为纲,朝气蓬勃地带领群众学大寨。那十一个大队,差就差在领导班子对所有制改变以后怎样继续革命的问题,搞不大清楚,既忽视经济领域里还存在着激烈的阶级斗争,又看不清楚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谁胜谁负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他们往往从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暂时困难着眼,对资本主义自发倾向采取迁就态度,不看集体经营的方向正不正,不管社员挣钱的手段对不对,以为只要能来钱就行。同时,有的干部因循守旧,对改造自然条件,不敢想,也不敢干。
崖城公社党委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两点经验教训:一是把后进队看作“包袱”,是缺乏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只看到困难的一面,看不到后进队贫下中农要干要革命的巨大积极性;二是帮后进队,只知送粮给款,没有摆正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他们很快明白过来:只有以阶级斗争为纲,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着眼,才能真正抓好后进队的转化工作。近五年来,公社党委书记曹学植和其他党委成员都坚持在后进队蹲点;公社所属机关单位,也抽出了三分之一的干部到后进队去帮助工作。
从抓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着手
崖城公社党委根据何家庄大队的经验,着重帮助后进队党支部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各项工作都统帅起来。他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后进大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他们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帮助干部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在培养和提拔青年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同时,帮助犯过错误的干部从路线上和世界观上找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同时,放手让他们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张河大队党支部的主要成员,过去错误地认为“我们大队没有地富分子,阶级斗争没搞头”,只顾埋头搞生产。结果,一部分富裕农民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乘机抬头,造成了重个人轻集体的恶劣影响。公社党委组织队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使大家看到,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小生产的传统习惯和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等等,都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条件和土壤,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还是十分尖锐和复杂的。大队党支部的同志,批判了“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唯生产力论”,纠正了不问政治的倾向,带领群众不断批判资本主义,齐心协力干社会主义,使全队粮食亩产连续上《纲要》,过“黄河”。
二,解决好后进队怎样学习大寨根本经验的问题。过去,不少后进队把大寨当成
“生产典型”、“高产样板”,单纯从生产措施上来学大寨经验,虽然辛辛苦苦,忙忙碌碌,还是没有学好。公社党委认为,这是因为那里的干部没有搞清楚大寨经验中哪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为了进行具体指导,公社党委组织了一个有何家庄大队党支部干部、老贫农代表参加的学习大寨经验宣传队,有针对性地分头到几个后进队,用自己的体会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街道大队和山根大队,分别座落在何家庄的南头和北头,过去因为不抓阶级斗争这个纲,资本主义倾向严重,多年摆脱不了吃回销粮的状况。何家庄大队经常和这两个大队共同研究如何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农民,如何带领群众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的问题。这两个大队狠抓阶级斗争,调动起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仅用了三年时间,到一九七二年就都跨入先进行列。
三,帮助后进队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他们帮助后进队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一个是狠批“群众落后论”,充分认识和调动群众中蕴藏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第二个是冲破小农经济的狭隘眼界,清除怨天尤人、无所作为的保守思想;第三是因地制宜订出改变山河面貌的规划,使群众看到美好的远景,增强改变后进面貌的信心。深山老林里的木树大队,过去粮食亩产一直在百十斤上下,有些人认为发展生产“没什么指望”。公社党委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并针对当地自然特点搞规划。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解放了,苦干四年,改变了面貌,一九七四年粮食亩产上了《纲要》。
为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着想
崖城公社党委还注意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运用集体经济的力量,扶植后进队改变生产条件,尽快赶上先进队。他们抓了三件事:
第一件,积极发展社办工业,逐步壮大社有经济,向后进队提供一部分资金。几年来,崖城公社先后办起了农机修造、农副产品加工、砖瓦等工厂,加上汽车运输、牲畜繁殖场等社办企业,使公社的公共积累占到三级公共积累的百分之十点○四。他们从公共积累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贷给后进队购买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和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第二件,支持后进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展大队集体副业,积累生产资金;鼓励社员发展正当的家庭副业。崔山大队过去是全公社最穷的一个大队,几年来在公社党委的积极支持下,发展养猪、养鸡和养蜂等集体副业,集体经济很快壮大起来,社员分配水平也相应提高。
第三件,重视解决好后进队里的困难户问题。公社党委领导各后进队认真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政策,合理安排劳动力少的困难户和有疾残的社员的劳动,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收入,并积极扶助贫下中农困难户搞些正当的家庭副业;同时,在困难户的子女上学、防病治病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