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2阅读
  • 0回复

新老干部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20
第2版()
专栏:

新老干部之间
在北京市面粉一厂,提起厂党支部副书记、二十四岁的青年干部李恰明的成长,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老干部田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田凯是这个厂的党支部书记。一九七四年六月,支部改选时,按照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选拔青年工人李恰明担任了支部副书记,田凯担任支部委员。对这样的安排,有人思想搞不通,认为老田的党龄都超过小李的年龄了,这样安排不合适。可是,老田并不这样想。他在党员会上说:“共产党的干部,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革命。青年干部担负领导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标志,是件大好事!”会后,他又找有关的同志谈心,宣传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提高认识。
田凯当了支委以后,除了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满腔热情地支持小李做好工作。李恰明刚担任支部副书记时,总觉得老田是个老干部,以前又是自己的上级,工作放不开手脚。老田察觉后,就主动找小李谈心,鼓励他勇敢地挑起了抓革命、促生产的重担。
在日常工作中,老田总是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向小李汇报工作情况。小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老田又及时给以帮助。有一次,工厂附近的学校请小李讲本厂的发展史。小李想,自己入厂时间短,不了解全面情况,怎么去讲呢?正在为难的时候,老田来到他的身边,向他详细介绍了解放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本厂发生的深刻变化。在老田的帮助下,小李认真进行了准备,向师生们介绍了本厂的发展史,并用大量事实热情地歌颂了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的伟大胜利,使师生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路线教育。
老田还注意从思想上关心青年干部的成长。有一段时间,小李工作较忙,劳动少了些。老田就主动找小李谈心,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教导,讲文化大革命前有些干部不注意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教训,对小李很有启发。打那以后,小李坚持挤时间参加劳动。
老田在帮助小李的同时,还注意虚心学习他的长处。小李肯于学习,坚持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老田年岁大,文化低,学习中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小李请教。就这样,他们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两人进步都很快。他们和党支部的其他干部一道,带领全厂职工抓革命,促生产,不断取得新胜利。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