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各项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海洋科研队伍踏遍海疆积累丰富资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22
第1版()
专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各项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海洋科研队伍踏遍海疆积累丰富资料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一日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战斗在我国辽阔海域的广大工人、干部和科学技术人员,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使解放前几乎是空白的海洋科学研究事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并且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我国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在富饶辽阔的海域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事业基本上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建立了一些海洋科研机构,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但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海洋科技战线的广大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导,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开门办科研,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积极为发展祖国的海洋事业贡献力量。几年来,海洋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海洋调查船总吨位成倍增加,并自行设计、建造和改装了一批中、远海调查船。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调查船“向阳红5号”,经过多次试航证明,各种设备性能良好,完全可以担负各大洋的海洋调查工作。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海洋科学考察人员乘风破浪,踏遍万里海疆,对辽阔的海区进行了综合调查和专业调查,获得了大量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科技资料。
为了多快好省地搞好海洋调查,他们还和有关单位协作,积极开展航运和生产船只的群众性测报工作。目前,我国已有一百四十多艘船担负了这一任务,专业科技人员和群众相结合,共同获得了中、近海和远洋水文气象资料共达十二万多站次,为提高海洋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保证航运生产事业的发展和船只活动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事海洋科研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开门办科研,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为了向大海要淡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长期深入工矿企业、海岛渔村和舰艇部队,虚心向工农兵学习,共同搞研究、设计方案,在全国几十个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上千次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了几种类型的海水淡化器,为国防、航海、工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第五海洋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研制海底地貌探测仪的过程中,广泛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坚持科研、生产、使用三结合,日夜奋战,很快就研制成功了一种具有先进水平的地貌仪。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海冰小组的科技人员,和渔民一起,抗严寒,踏冰雪,经过长途跋涉,获得了渤海冰情的第一手资料,为探索和总结渤海冰情的特征及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海水深度基准面的计算,以前长期沿用国外的方法,算一个港口需要几个小时。现在,经过科技人员和广大群众共同奋战,已经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既简便,精度又高,适合我国各种类型港口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港口,只需几分钟,提高工效几十倍。另外,还研制成功超声测波仪、航空红外测温仪、印刷海流计、船用溶解氧测定仪、酸度计、光电比色计、真风向仪等海洋仪器。
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海洋台站的观测预报工作也获得了很大发展。目前,海洋台站已遍布祖国沿海,并在浩瀚的黄海海面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海上观测平台,日夜监测着海区水文气象的变化。沿海几十个海洋站的科技人员,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数年如一日坚持定时观测,主动热情地为船只航行、渔民作业、农业生产及港湾建筑提供必要的资料。位于南海前哨的西沙海洋站,在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经常冒着强台风的袭击,坚持观测,取得了许多宝贵资料,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使用。温州坎门海洋站,有一次遇到了强大的风暴潮侵袭,面对这种情况,全站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不惧险情,顶风冒雨,日夜坚守岗位,及时给有关部门提供情报,为防汛抗灾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单位在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时,都需要提供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有关海洋台站,总是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只有六名科技人员的鱍鱼圈海洋站,为了给在这个站附近开辟新港口提供水文、地质、波浪、潮汐等资料,工作人员迎着困难上,及时组织专业观测,圆满完成了任务。金山嘴海洋站,为了支援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的工程建设,从一九七二年到现在,坚持向总厂指挥部预报四十八小时水位情况。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以后,不少单位还积极采取措施,增加预报项目,提高预报准确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的科技人员,还自力更生地开展了远洋水文气象预报。去年五月,我国一艘万吨远洋货轮在澳大利亚附近海面上,突然遭到了十一级以上大风和暴雨的袭击,海上腾起十七米多高的巨浪,船员们持续搏斗几小时仍未脱险,向国内发电请求指航。预报总台接到有关部门的紧急通知后,迅速组织人力分析研究,二十分钟以后就做出了准确预报,使该轮很快离开了飓风区,安全返回国内。广大船员激动地说:“真是远离祖国千里,一颗红心相连!”(附图片)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海洋地质勘探浮船“勘探一号”在海上作业。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